天天看點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作者:愛閱讀的小廿

十一、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為紙本手卷,縱35.5厘米,橫338.1厘米,傳為宋人摹本。圖又名《釋迦降生圖》,乃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繪畫。《送子天王圖》現藏日本國大阪市立美術館。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送子天王圖

十二、顧恺之《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真實而生動再現了當時的婦女的面貌與精神,無論她們的身姿、儀态,還是服飾、裝扮,都合乎被繪者的身份和個性,現已經成為大英博物館亞洲館區的鎮館之寶。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女史箴圖

十三、顧恺之《洛神賦圖》

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此卷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地表現了三國時代曹植的名篇洛神賦的内容,也展現了這一曆史時期新興文藝理論中 重視感情生活的要求。該畫對人物心理刻畫的成功以及善于表達情感内容的精深造詣,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繪畫的新發展。目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洛神賦圖

十三、《鹿王本生圖》

《鹿王本生圖》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時期的壁畫。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前生所經曆的許多事迹。釋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個小國--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兒子,傳說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脫,後來成了"佛"。"鹿王本生"說的是釋迦牟尼前生是一隻九色鹿王,他救了一個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賣的故事。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鹿王本生圖

十四、《維摩诘經變圖》

一場神界“杠精”的辯論賽--敦煌壁畫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十五、馬王堆一号墓T形帛畫

馬王堆1号漢墓出土的T型帛畫,是至今儲存完整的帛畫之中,描繪最為三富和精彩的一件。畫面通身以紅色、黑色為主要的顔色,描繪了天、地、人相通的境界,以有序的層次展示出漢初人們觀念中的宇宙圖景。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馬王堆一号墓T形帛畫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細節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細節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細節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細節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細節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細節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細節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細節

十六、周昉《簪花仕女圖》

豐腴美貴婦,回眸一笑百媚生。畫中描寫了六位衣着豔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賞花遊園。 畫作不設背景,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鶴及辛夷花點綴其間。全圖六個人物的主次、遠近安排巧妙,景物襯托得少而精。兩隻小狗、一隻白鶴、一株辛黃花使原本顯得孤立的人物産生了左右呼應、前後聯系的關系。半罩半露的透明織衫,使人物形象顯得豐腴而華貴。而用筆和線條卻細勁有神,流動多姿。濃麗的設色,頭發的鈎染、面部的暈色、衣着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較好地表現了貴族婦女的細膩柔嫩的肌膚和絲織物的紋飾。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簪花仕女圖

十七、張萱《搗練圖》

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在長卷式的畫面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十八、唐寅《王蜀宮妓圖》

四個歌舞宮女正在整妝待君王召喚侍奉,畫中的仕女粉面桃腮,柳眼櫻唇,下巴尖俏,并以白粉暈染額、鼻、臉頰,使其形象愈發嬌媚可愛,為唐寅式的“三白”畫法。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王蜀宮妓圖

十九、仇英《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以人物長卷畫,生動地再現了漢代宮女的生活情景。其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阙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極勾描渲敷之能事,展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達了他對宮廷浮華美好生活的贊美。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現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漢宮春曉圖

二十、張瑀《文姬歸漢圖》

一曲生離死别與民族大義交織的悲歌。張瑀根據曆史上“文姬歸漢”的故事而創作的《文姬歸漢圖》,描繪了蔡文姬在護衛隊帶領下長途跋涉傳回中原的場景。全卷情境輝映,動靜結合,是一幅人物畫的精品。

必看百幅中國名畫(二)

文姬歸漢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