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運新城 馮建國】故鄉的那個村莊,歸來依舊是少年

【古運新城 馮建國】故鄉的那個村莊,歸來依舊是少年

河東人講河東轶聞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

歸來依舊是少年

作者:馮建國

桃花謝了,布谷鳥來了,一年又一年。人愈老,鄉愁愈重,鄉情愈怯……我們的村子很美,離運城不遠,天晴時看得見中條山、孤峰山。涑水河從村的北面流過,小時候常去河邊玩耍。我們村有着一個很好的村名楊妃,并流傳着許多關于楊貴妃的故事,什麼花村咀,棗樹溝、米湯巷。還有周圍村莊的名字,都與楊貴妃有關系,至今村中間的貴妃池還在,隻是已經幹涸了。

【古運新城 馮建國】故鄉的那個村莊,歸來依舊是少年

村子裡還擁有父母親留下來的一座老宅子,坐落在村頭,占地半畝大,建幾間房子,栽一垅修竹,周圍被花草樹木環繞着。即使如此,近年來除了父母親的忌日和類似春節、清明、寒衣等節日外,平日裡也很少回去。隻是每每閉上眼睛,或者是進入夢境的時候,腦子裡浮現出來的卻總是村子裡的風情,年少時代的情景,還有逝去的和健在的人和事。

回憶雖說能夠帶來短暫的幸福,更多的卻是長久的痛苦,而且是漫無止境的那種。歲月悠悠去,覆水難再收,那種少無猜忌、純真無邪的時光,一旦離開就不再複返了。于是人們便常常記起賀知章的那首《回鄉偶書》一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鄉情的尴尬,鄉愁的孤獨,讓人徒增傷感。是以上人們總是遠遠的望着故鄉,卻在急匆匆地逃離曾經的舊境,不去觸摸心中的那根琴弦,似乎成為最好的一種方式。

【古運新城 馮建國】故鄉的那個村莊,歸來依舊是少年

其實賀知章《回鄉偶書》一詩還有之二的:“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隻是人們多不記起。讀詩中有畫,品畫中無情,一個歸來老人的心境怅然于世:看到的是舊景,見到的是新人;新人不識舊人,舊人卻念舊景,這種現實與期盼的反差,隻有親身經曆過的人,才能夠體味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來。對于一個暮年還鄉的老人而言,還有比希望破滅的夢想,更為殘酷無情嗎?

年少的時光是美好的,然而美好的少年時代,如今卻都隻成了夢鄉裡的故事。回首風雨前塵,年少時為了追尋功名利祿,光宗耀祖,我們懷揣着夢想,迎着朝陽背井離鄉,隻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夠衣錦還鄉。可是真正等到了這一天時,卻如賀知章筆下所述,故鄉早已舊貌換新顔了。夕陽晚照,暮煙流霞,隻有家門前那片如明鏡般的池水,還在春風裡輕輕地泛起漣漪……“物是人非事事休”,現實帶給我們的隻是惆怅,隻有淡淡的憂傷和孤獨。

【古運新城 馮建國】故鄉的那個村莊,歸來依舊是少年

鄉愁是一片雲,一碗水,一壺陳釀的老酒。是夢境中兒時的村子,兒時的夥伴,兒時捉螞蚱、灌禾鼠、偷棗摘桃摸瓜之類的事情。這些東西時時萦繞在遊子們的心頭,并且會常常想将這些夢境中的舊事,告訴給自己的家人和身邊的朋友們……隻是故鄉還是故鄉,山水依在那裡,村子卻早已物是人非,曾經的一切,都成了記憶裡的碎片……

按理說故鄉越來越美,常常可與城市比肩,美麗鄉村振興戰略正在逐漸推進。是以逃離隻能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因為企圖忘記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記憶,是逃離不了的。正如我們面對一壇子老酒,味道會愈來愈濃,思念會愈來愈遠,渴望借酒消愁隻會讓愁來愁去愁更愁。于是遠離家鄉的人們常常會遙望長空,由此引發出更多的回憶。如此周而複始的記憶輪回,沉澱為心中不盡的鄉愁,轉化為綿綿無絕的夢境,從心底裡發出一聲呼喚:歸來依然是少年……

本期責編:馮韶華

END

【古運新城 馮建國】故鄉的那個村莊,歸來依舊是少年

作者簡介

馮建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醉心文化,熱戀故土。一個自知無為卻要為之的癡人,曾做文案,如今閑客。平生略喜孤獨,能塗兩筆草鴉,有二十幾本殘書問世,約500萬餘俗言。最心儀者《千年河東》,最盡力者《走遍河東》(13卷)。最受讀者歡迎者《萬世人極關雲長》,最令鄉人添堵者《禍起大河東》……道路還須前行,願讀者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