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运新城 冯建国】故乡的那个村庄,归来依旧是少年

【古运新城 冯建国】故乡的那个村庄,归来依旧是少年

河东人讲河东轶闻丨运城人听运城故事

归来依旧是少年

作者:冯建国

桃花谢了,布谷鸟来了,一年又一年。人愈老,乡愁愈重,乡情愈怯……我们的村子很美,离运城不远,天晴时看得见中条山、孤峰山。涑水河从村的北面流过,小时候常去河边玩耍。我们村有着一个很好的村名杨妃,并流传着许多关于杨贵妃的故事,什么花村咀,枣树沟、米汤巷。还有周围村庄的名字,都与杨贵妃有关系,至今村中间的贵妃池还在,只是已经干涸了。

【古运新城 冯建国】故乡的那个村庄,归来依旧是少年

村子里还拥有父母亲留下来的一座老宅子,坐落在村头,占地半亩大,建几间房子,栽一垅修竹,周围被花草树木环绕着。即使如此,近年来除了父母亲的忌日和类似春节、清明、寒衣等节日外,平日里也很少回去。只是每每闭上眼睛,或者是进入梦境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来的却总是村子里的风情,年少时代的情景,还有逝去的和健在的人和事。

回忆虽说能够带来短暂的幸福,更多的却是长久的痛苦,而且是漫无止境的那种。岁月悠悠去,覆水难再收,那种少无猜忌、纯真无邪的时光,一旦离开就不再复返了。于是人们便常常记起贺知章的那首《回乡偶书》一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乡情的尴尬,乡愁的孤独,让人徒增伤感。因此上人们总是远远的望着故乡,却在急匆匆地逃离曾经的旧境,不去触摸心中的那根琴弦,似乎成为最好的一种方式。

【古运新城 冯建国】故乡的那个村庄,归来依旧是少年

其实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还有之二的:“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只是人们多不记起。读诗中有画,品画中无情,一个归来老人的心境怅然于世:看到的是旧景,见到的是新人;新人不识旧人,旧人却念旧景,这种现实与期盼的反差,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味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来。对于一个暮年还乡的老人而言,还有比希望破灭的梦想,更为残酷无情吗?

年少的时光是美好的,然而美好的少年时代,如今却都只成了梦乡里的故事。回首风雨前尘,年少时为了追寻功名利禄,光宗耀祖,我们怀揣着梦想,迎着朝阳背井离乡,只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可是真正等到了这一天时,却如贺知章笔下所述,故乡早已旧貌换新颜了。夕阳晚照,暮烟流霞,只有家门前那片如明镜般的池水,还在春风里轻轻地泛起涟漪……“物是人非事事休”,现实带给我们的只是惆怅,只有淡淡的忧伤和孤独。

【古运新城 冯建国】故乡的那个村庄,归来依旧是少年

乡愁是一片云,一碗水,一壶陈酿的老酒。是梦境中儿时的村子,儿时的伙伴,儿时捉蚂蚱、灌禾鼠、偷枣摘桃摸瓜之类的事情。这些东西时时萦绕在游子们的心头,并且会常常想将这些梦境中的旧事,告诉给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朋友们……只是故乡还是故乡,山水依在那里,村子却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的一切,都成了记忆里的碎片……

按理说故乡越来越美,常常可与城市比肩,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正在逐步推进。所以逃离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因为企图忘记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记忆,是逃离不了的。正如我们面对一坛子老酒,味道会愈来愈浓,思念会愈来愈远,渴望借酒消愁只会让愁来愁去愁更愁。于是远离家乡的人们常常会遥望长空,由此引发出更多的回忆。如此周而复始的记忆轮回,沉淀为心中不尽的乡愁,转化为绵绵无绝的梦境,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呼唤:归来依然是少年……

本期责编:冯韶华

END

【古运新城 冯建国】故乡的那个村庄,归来依旧是少年

作者简介

冯建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醉心文化,热恋故土。一个自知无为却要为之的痴人,曾做文案,如今闲客。平生略喜孤独,能涂两笔草鸦,有二十几本残书问世,约500万余俗言。最心仪者《千年河东》,最尽力者《走遍河东》(13卷)。最受读者欢迎者《万世人极关云长》,最令乡人添堵者《祸起大河东》……道路还须前行,愿读者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