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休多年,才逐漸醒悟,親情和兒女,十有八九都“不靠譜”

退休多年,才逐漸醒悟,親情和兒女,十有八九都“不靠譜”

01

自古以來,人們都有這麼一個傳統的觀念——養兒防老。

養育兒女,以此來應對晚年的不幸,防範老年的風險,這是諸多家庭的選擇,也是衆多中老年人都覺得“合适”的養老方式。

但是,我們不妨看看當下的社會大環境,再看看殘酷的生活現實,相信我們會逐漸明白,養兒防老,看來沒有想象得那麼容易。

年輕人的生活成本在上升,但他們的工資也不見得有多高。況且,養不起自己和家庭的年輕人太多了,又何談去養活父母呢?

有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依靠自身都難保的兒女,貌似隻會加重他們的負擔,同時也親手埋葬了我們的未來。

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能盲目行事,也不要想當然的認為親情就是萬能的,血緣關系永遠都靠得住。要知道,凡事靠自己,是生活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有句話說得很好,人越老越通透,這是時光下所有遭遇的經曆和體驗。

退休之後,我們才會明白,兒女和親情,未必有想象得那麼好。

退休多年,才逐漸醒悟,親情和兒女,十有八九都“不靠譜”

02

68歲老人感慨,卧病在床多年,才逐漸看透人間冷暖。

村口的楊大伯,今年已經68歲了,但他卻活得并不幸福。因為卧病在床的不幸,直接擊垮了他的人生和分散了他的家庭。

記得在六年前,楊大伯的身體還特别不錯,能蹦能跳,同時也能自己照顧自己,反正不需要依靠任何人,活得特别獨立。

當然,家庭也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兒女對父母特别關心,老伴也喜歡跟楊大伯過點退休後的二人世界,生活特别不錯。

可是,所有的美好生活,都是有期限的。一年過後,由于楊大伯出了意外,還出現了其他并發症,是以他隻能卧病在床,需要親人兒女的照顧。

從那一刻開始,全家人的苦日子就來了。

兒女照顧了楊大伯兩年的時間,就有點受不了了,不僅要花錢,而且要花費精力。這對于差不多到四十歲的兒女來說,确實是不小的考驗。

而老伴呢?也很少跟楊大伯住在一起,反而跟女兒女婿一起住,隻留下楊大伯一個人孤零零地躺着,除了一日三餐有人來送飯,其他的時候都不見一人。

那一刻,他才徹底明白,所謂的親情,在現實面前,往往特别脆弱。什麼養兒防老,什麼老伴最好,都不過是麻痹人的吹噓罷了。

退休多年,才逐漸醒悟,親情和兒女,十有八九都“不靠譜”

03

為什麼兒女和老伴,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靠譜”呢?

有兩句話,其實說得特别現實——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所謂的父子之情,往往會在“病痛”面前煙消雲散。所謂的夫妻之情,往往會在某一方遭到困難之後,就逐漸冷漠下來了。

感情這種東西,說得浪漫一點,就是五彩斑斓的泡沫,從表面上看,其實特别動人。而從實際的情況來說,這五彩斑斓的泡沫,基本上“一戳就破”,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試想,這世上哪有什麼真摯且永恒不變的感情呢?親情,不會永恒,愛情,也不會永恒。而其餘的什麼朋友之情,更靠不住。

試想,這世上又有誰靠得住呢?是兒女,還是老伴呢?兒女再好,也會因為父母卧病在床而逐漸厭惡。老伴再親近,也會因為生活不幸而逐漸遠離。

人性有一個缺陷永遠存在,那就是不能“共情”。

我們都明白,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每個人都需要他人的照顧,但我們依舊自私,仍然選擇在困難面前打退堂鼓,不顧親情和血脈。這,就是人性本私。

有着人性本私的人們,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活得安穩。

退休多年,才逐漸醒悟,親情和兒女,十有八九都“不靠譜”

04

人類的喜怒哀樂并不相同,人們也很難做到感同身受。既然如此,人到晚年的老年人,到底該如何是好呢?我想,要有這三個準備。

第一,思想獨立的準備。

要想晚年安好,我們隻能先從“思想”入手。唯有先在思想的層面,剔除“依賴”的觀念,我們才能更獨立地過好自己的晚年。

這,并不是說讓我們跟兒女和老伴保持距離,而是說不要有太多的期望。避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結果。

第二,存款充足的準備。

談到錢财,有句話說得很現實,錢财能買來你身邊人的人心和感情。它就像是一個燙鬥,幫你把身邊一切的不幸都燙平了。

有着充足錢财的老人,就像倚靠着一棵永不倒下的大樹一般,庇護你不受風吹雨打,庇護你往後餘生仍舊安好。

退休多年,才逐漸醒悟,親情和兒女,十有八九都“不靠譜”

第三,經常鍛煉的準備。

對于老年人來說,把身體照顧好,能出門的時候多出門,能鍛煉的時候多鍛煉,能跑步的時候就一定不要坐太多,唯有保持運動的習慣,身體才逐漸年輕。

人老了,不一定就得卧病在床。在還未退休之前便有着鍛煉的習慣,或許我們會擁有不一樣的結果。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