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古代人,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孔子》

他面臨着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和精神困境,有着普通人一般的喜樂與煩憂。正是這種普通人的鮮活特質吸引了年輕人。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最近上網沖浪看視訊時,我頻繁刷到一個男人的故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

前幾天世界讀書日,孔子甚至直接沖進熱搜,問鼎熱榜。

好好一老聖人,怎麼突然就成了新晉網紅?百思不得其解的我,點開一個視訊推送。在央視的青年公開課《開講啦》裡,撒貝甯向在坐的外國友人和中國同學,發出一個大哉問:

“孔子教書用什麼語言?山東話,雅言,還是魯國方言?”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語言随時代發展而變化。/@央視新聞

這個問題,難倒了在坐的衆多好漢,答案我先不劇透。不過,這确實提醒了我一點:

從前我們熟知的孔子,更多是活在各種流傳後世的官方榮譽稱号和經典佳句裡的,偉大而有距離感。

現實中的孔子,究竟是個怎樣的山東大漢?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并沒想過。

去年播出的《典籍裡的中國》中,孔子“朝聞道,夕可死矣”的道德價值觀,讓無數觀衆淚目。原來孔子不隻是代表了儒家傳統文化和政治的抽象符号,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真感情的人。

其實,孔子離年輕人的心并不遙遠。尤其是,當他在年輕人那裡喜提新人設之後。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演員王繪春飾演孔子。/《典籍裡的中國》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中國最早的六邊形戰士:孔子

身高一米九、能單手拉住戰車,有人将彪形大漢孔子與“地表最強生物”範馬勇次郎的形象做類比,“範馬孔子”的稱号由此誕生。

用動漫人物類比孔子,可謂新穎。不過,孔子的新人設還包含了哪些面向?依據又是從何而來?

這些看似離譜的描述,其實都出自UP主們對古籍的硬核閱讀。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按照當時的度量機關換算,孔子的身高将近一米九。春秋戰國時期,男子平均身高隻有一米六左右,孔子在其中,可謂鶴立雞群。

不僅如此,孔子還是個大力士。《呂氏春秋》說:“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意思是孔子的力氣能舉起三四百斤重的城門門栓。項羽舉的鼎也才350斤,孔子之力,可與霸王比肩。

學業方面,孔子精通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技能點全面拉滿。快走時像鳥兒舒展開翅膀;射箭的時候,一大幫人過來圍觀;63歲的高齡依然能夠駕駛戰車,給學生做示範,孔子堪稱寶刀未老的典範。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孔子射箭。/《孔子》正因如此,@呀胖典來了等諸多視訊UP主就親切地稱呼孔子為“中國最早的六邊形戰士”。

随着對孔子的深挖,一個更加全面、真實、清晰的孔子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

他雖然精通六藝、武力超群,但講究以德服人。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了孔子和子路的認師經過:“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子路原本是社會底層的小混混,性情直爽、粗樸,喜歡逞兇鬥勇,還曾經欺淩過孔子。孔子沒用武力,而用禮樂慢慢誘導他,最終讓子路穿着儒服,帶着拜師禮,請求成為孔子的學生。

雖然史料中并沒有明确記載,孔子到底是以何種方式收服子路,但也足以看出,孔子言語教化的功力。

更可貴的是,孔子雖然講究仁義道德,思想卻不教條刻闆。

他收集并編選了《詩經》,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愛情故事讓他動容,他說:“不學詩,無以言”。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孔子的“绯聞女友”南子。/《孔子》

他同樣喜愛山水和音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代表了他對大自然的情思,而“子于是日哭,則不歌”(孔子如果在這一天哭泣過,就不再唱歌),則充分說明了,孔子對于唱歌的鐘情不亞于我們。

在各式各樣的新穎解讀中,孔子的新人設逐漸豐滿起來:雖奉行仁義道德,卻不文弱、死闆;出生貴族,卻主張有教無類;理念博大精深,卻也不是高不可攀。

作為一個普通人,孔子謙遜、率性,對生活理性,對朋友感性……他的形象不再至神至聖,他的思想也不再高不可攀,他隻是一個有血有肉、至情至性的大寫的人。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梁濤教授,也觀察到當下的“孔子熱”。他的分析不無道理:“孔子也有我們普通人人性中的弱點,他也有某種虛榮,但是孔子又是很不平凡的,他通過自己一生的努力,最後成就了自己的一種高尚的人格,平凡中追求神聖。中國文化的性格也是這樣,極高明而道中庸。”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孔子一生都在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奔走。/《孔子》

說白了,孔子面臨着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和精神困境,有着普通人一般的喜樂與煩憂。正是這種普通人的鮮活特質吸引了年輕人。

年輕人在用平視的态度,來看待孔子波瀾壯闊的一生,了解他作為一個普通個體,是如何克服困難,實踐人生理想的。

這是孔子新人設邏輯有别以往的最大不同,也是他能夠成為網紅,吸引年輕人不斷透過視訊創作、講述他一生故事的重要原因。

而在另一方面,孔子又是偉大而深刻的,除了彬彬有禮、溫文儒雅,他也是亂世之中的反叛者。這樣傳奇而又真實的孔子,才能真正引起大家的共情,對孔子選擇更為艱難的道路,而深感震撼和淚目。

孔子的新人設,倒不是讓孔子走下神壇,而是讓年輕人真正走到了孔子跟前。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新的古典宇宙開啟了

其實,突然“爆紅”的不僅僅是孔子,李白、杜甫、辛棄疾、秦始皇……都開始在視訊裡喜提新人設,被那些熱衷研讀古籍的年輕朋友們,挖掘出從前鮮為人知的一面。

比如,經過深挖和揭秘,自由浪漫、放蕩不羁的李白,也顯露出他的另一面:想要入仕,但從未參加過科舉;不谙世事,不懂政治,始終活在詩歌的世界裡。

私人生活中,李白愛好組局,希望通過結交名流,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酒桌之上,他揮金如土,但沒人知道他的具體經濟來源,隻知道他曾經入贅高官之家。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妖貓傳》

杜甫的新人設,則是勵志劇裡的中二男主。UP主@阿Test正經比比用“李白粉絲、多情詩人、狂妄少年”總結出了一個我們所不知道的杜甫。出于對民間疾苦的同情和悲憫,杜甫想要入朝為官,改變國家命運,卻不曾想,多次科舉未中,半生都奔赴在入仕的路上。

此外,李杜CP也斬粉無數。

在年輕人眼裡,杜甫是李白的忠實迷弟。在兩人的交往中,杜甫一共給李白寫下十幾首詩,《贈李白》《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天末懷李白》……僅“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一句,就滿含杜甫對李白的崇拜和懷念。

反觀自由灑脫的李白,隻給杜甫寫過兩首詩(心疼杜甫一秒)。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被後世稱道。/《妖貓傳》

其實這些年來,我們都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随着國風、國潮的興起,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越來越強烈。曆史人物,往往背靠厚重的古典文學經典。年輕人對于挖掘曆史人物的興趣越深入,對于古典文學經典的距離感就越小、情感上也越來越親近。

不過,光是靠閱讀或是寫作,已經滿足不了年輕人在傳統文化上的表達欲。

視訊,自然而然就成了00後們對傳統文化進行吸收和另類表達的新管道。

近日一則讀書生态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古典文學作品在年輕人濃度最高的B站備受追捧,18-30歲年輕人觀看視訊占比高達72%。

其中,最受關注的書籍TOP10中,古典文學占據60%;最受關注小說人物前十名,均出自四大名著。

透過視訊閱讀古典文學的文本或解讀,以及用視訊重新講述古典文學,進而把古書讀厚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與孔子熱的現象非常類似,各類視訊UP主對曆史人物、傳統文學人物進行的二次創作,都展現出年輕人正在用自己的世界觀和視覺語言,重新與古人對話的野心和欲望。

有視訊UP主用五邊形能力分布圖給曆代帝王做了排名,帝王們在治國理政、軍事成就、人才挖掘、對外交流、後世影響等方面的成就,如同KPI考核一樣,被全面而客觀地放到台面上,條分縷析,一目了然。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中國國古代帝王排名Top30。/UP主@觀滄海而歌長恨

比如,以搜集全球奇聞異事著稱的UP主@無限排行根據原著描述,用視訊化的方式,将《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浒傳》中的主要人物各自做了身高排名。

可視化之後,我們才知道,孫悟空原來是個一米三的小矮子,牛魔王真身則有2720米;而在《三國演義》和《水浒傳》中,身高超過兩米的“巨人”也大有人在。

再比如,如何用林黛玉式語氣,陰陽怪氣地跟男朋友、同僚說話,也成為網友們樂此不疲傳播的段子。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無論是林妹妹還是林怼怼,都是不同人對于林黛玉這個人物的了解。/《紅樓夢》

新的創作形式降低了閱聽人的進入門檻,越來越多的00後,開始透過視訊進入到傳統文化、古典世界之中。紅樓宇宙、西遊宇宙等各類文學宇宙蓬勃發展,打開了一扇傳統文化的賽博之窗。

可以說,傳統文化與新的媒介形式相融合,讓古典文學呈現出新的面貌;古典文學的重述,也成了年輕人自我表達的載體。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傳統文化為何風靡年輕群體

“孔子熱”為何能夠突然興起?各式各樣曆史人物的新解讀、新人設,又為何能夠在年輕群體中風靡?

顯然,這背後首先依托的是一場媒介變革:視訊化閱讀,無疑已成為年輕人新的閱讀趨勢。00後通過視訊的方式,與傳統經典發生了更高頻、也更有創意的互動與碰撞。閱讀之餘,用視訊表達自己對于曆史的了解和思考,也成了一種社交文化。

年輕人了解傳統經典和曆史人物的邏輯,正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掀起了孔子熱的00後們,沒有背負60後、70後、80後前輩們所背負的意識形态枷鎖,孔子既不是統治階級意識形态代表、五四青年要打倒的曆史符号,也不是傳統文化的抽象符号。相反,孔子是與00後們直面相遇的,以一種高度感性的、交朋友的方式。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被網際網路培養起來的一代人。/視覺中國

可以說,00後生活環境的改變,也導緻了他們對于古人的再發現。

和網際網路共同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不再将前人單向度的曆史論斷奉為圭臬,他們從一開始就置身短視訊、VR等新媒介、新技術的洗禮,經曆各類傳統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給養,從視覺和體驗上,建立了對于古人生活世界和精神狀态的想象。

近些年來,無論是漢服的推廣、國潮品牌的爆火,還是《中國詩詞大會》《舞千年》等綜藝節目的傳播,都意味着這一屆年輕人已經将傳統美學和精神,納入了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組用文物紀錄片的形式建構中華文明的索引;河南衛視的《唐宮夜宴》用高科技的手段重制了盛唐之美;B站跨年晚會和央視春晚上的《隻此青綠》,用舞蹈詩劇的形式将青綠山水長卷《千裡江山圖》重生再現,讓觀者無不體驗到曠古的華夏氣韻……

媒介形式的變化、知識性視訊的興起、傳統文化的新技術呈現,對人們接受資訊的趣味性做了更新。UP主@一隻玄九塵在采訪中提到的觀點,恰恰解釋了為什麼熱衷傳統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我們這一代八零後,在接觸儒家時,更重視忠孝仁義這些課本上的知識,但是現在的90後和00後,可能會更關注于人本身、更關心一些背後的故事。通過不斷地深挖,反而會讓大家對于傳統文化的内容感覺更加有血有肉一些、更加鮮活一些。因為有人在裡面,就活起來了、就會有故事,有了故事,它才有傳播的價值。”

“孔子熱”出現在這樣的時機下,00後對于孔子故事的不斷深挖和熱情傳播,實際上也是來自時代的感召,是一種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展現。

回想20多年前,年輕人接受西方音樂、電影、小說的熏陶,《泰坦尼克号》《飄》《肖生克的救贖》《黑客帝國》……讓我們了解并暢想什麼是愛情、自由與未來。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中西方愛情故事有很多相似之處。/《泰坦尼克号》

時至今日,年輕人反而更喜歡解讀《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會從魯迅、曹雪芹等文學大拿身上,尋找中國文化的淵源。這是年輕人對于西方文化的“祛魅”。年輕人在面對真實的生活問題和社會思考時,發現西方的答案也并不是那麼完美,于是自然而然會傾向于從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尋找答案。

這個過程,也是00後們逐漸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及其對于生活的指導意義的過程。

從“西方至上”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傳統文化與年輕化表達的融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或許就是透過這些硬核而又趣味的表達,傳統文化的精魄與骨血,才能真正流淌進新一代年輕人的身體之中。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1]《再見那閃耀的群星——唐詩二十家》景凱旋.南京大學出版社

[2]《中國最早的六邊形戰士,是誰?》哔哩哔哩.2022-04-23

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作者 | 杜恩

校對 | 向陽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