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最近爆火的電視劇《親愛的小孩》,大家都看了嗎?

其實常爸本來沒打算看,但是打開手機,到處都是這部劇的剪輯和劇透,幾篇文章看下來,劇情也知道個七七八八了。

最讓人感慨的,可能是主人公方一諾——她也太慘了吧?

自己在醫院拼掉半條命生孩子,丈夫卻在家裡像沒事人一樣看電視;

生完孩子,丈夫沒半點安慰,反倒慌着把胎盤給婆婆,好給小叔子補身子;

婆婆帶娃倚老賣老,當着孩子面吸煙,還堅持用十幾年前的尿布……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光是前幾集,就已經挑起了常爸的怒火,難怪有那麼多媽媽都說把自己給看焦慮了。

尤其是當我知道,這部電視劇是有原型的,她叫闫英。在了解這個媽媽的真實經曆後,我對這部劇有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失落感。

與方一諾相比,闫英的經曆更曲折,經受的苦難更絕望。

2008年,闫英救子的事情曾引發過不小的社會關注,根據新聞媒體的報道,我整理了她的故事。我真心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認識這位母親,相信真實世界裡一個普通母親的堅韌與勇敢,會給你我帶來共鳴和啟發。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2008年,闫英成了貴陽人眼裡的“名人”。以她的故事為原型拍攝的電影《左右》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銀熊獎”,編劇兼導演王小川還特意邀請闫英參加了《左右》的成都首映式。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電影《左右》,講述了已經離異又分别再婚的兩個人為了救白血病女兒,決定再生一個孩子的故事。)

從首映式回來,很多人問闫英:

“你是不是得了很多錢?”

“你拿的都能買套房子了吧?”

闫英隻是苦笑,什麼也沒說。

她沒得到錢,就連首映式上的電影也沒有看完。

“看到小孩被确診是白血病時,就哭得稀裡嘩啦的,後面演的什麼完全不知道了。後來自己買了碟,還是看到那塊就看不下去,太難過。”

當年《左右》的盜版碟可以在任意一個DVD小販手裡買到。闫英自己來到地攤上,買了一張盜版碟。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那時,大兒子已經去世2年了。她沒有時間和精力咀嚼傷痛,她還有兩個兒子要養,還要去别人家裡當保姆賺錢。

但隻要閑暇,大腦放空時,大兒子的臉龐和聲音就會鑽進來。

她付出了所有,做盡了一切能做的事,還是沒有留住這個可愛、懂事、優秀的孩子。

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18年前的闫英,是個眼裡有光的人。

1990年,闫英和丈夫秦德強新婚燕爾,兩人一起從農村來到貴陽打工。1993年,生了大兒子秦新發,1995年,生了小兒子秦新富。

後來,他們又靠着勤勞和努力,在貴陽買房買車,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大兒子,從小就聰明伶俐,在學校裡一直是尖子生,很受老師同學的喜歡。

有希望、有力量,一直是這個家庭的主旋律。

直到有一天,7歲的秦新發說自己腿疼。闫英帶兒子去醫院,醫生一開始沒在意,認為就是普通的生長疼。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可疼痛一直在繼續,醫生又讓查了血液。拿到結果時,醫生把闫英一個人拉進屋裡,說:

“你兒子得的可能是白血病。”

闫英有點不敢相信。她趕忙帶孩子去上海做檢查,确定兒子得的是白血病中的一種:

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症(MDS)。

第一次化療為期23天,在北京進行。闫英怕花錢,在大街上躺了13個晚上,每天隻吃2個饅頭。

壞消息是,這一趟花掉了8萬多,超出了闫英的預期。好消息是,闫英從醫生那裡知道了治愈兒子的方法——找配型做骨髓移植。

為了湊錢,闫英把車子、房子都賣了,但依然不夠。重壓之下,丈夫秦德強撐不住了。他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甚至還毆打闫英。

懂事的大兒子看着父母痛苦、掙紮的樣子,決定不再拖累他們。他自殺了兩次,一次是大量吃康泰克(一種感冒藥,吃多了有生命危險),一次是吃老鼠藥。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看着被搶救過來的兒子,闫英覺得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她要離婚。協定的結果是,丈夫帶走小兒子,闫英負責大兒子,并承擔全部治療費用。

但此時,闫英卻看到了希望。

無數個黑夜想退卻,但還好有愛

希望就在小兒子身上。

四川省臍帶血幹細胞庫給兩兄弟做了血液配型,結果顯示,兩個人完全吻合。

闫英和兩個兒子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配型沒問題了,接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錢。

骨髓移植手術要20萬,每次治療二三千起步。沒招的闫英隻能去賣血,求着血站站長給自己抽血,換來大兒子需要的血量,前前後後“起碼幾千毫升”。

那段時間她臉色煞白,小兒子看見媽媽手臂上的針眼,吓得哭了起來。

闫英一邊安慰孩子,一邊發愁怎麼弄錢。

2005年6月2日,她帶着大兒子跪在了貴州仁懷市副市長的面前,請求對方幫幫兒子。

僅僅三天時間,婦聯和民政部門就募捐了20.1萬元,全市人民都密切關注這個得了白血病的孩子。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錢籌到了,闫英卻成了大家眼裡的騙子。

因為醫生在給大兒子檢查時,發現他因為輸血太多染上了B肝,要先治療B肝,再進行骨髓移植。

有人得知消息後,就打電話要求退款。好不容易澄清了這個誤會,另一個打擊接踵而來。

醫生說,10歲的小兒子因尚未成年不能捐獻骨髓。手術再度被擱置。

接下來要怎麼辦?

闫英從另外一對夫婦那裡找到了辦法,那就是再生一個孩子,用臍帶血救大兒子。

醫生特意提醒:“隻有25%的幾率配型成功。”

闫英不在乎,在兒子生命面前她什麼都可以承受,哪怕丢掉尊嚴。

“我覺得自己很下賤,像被強暴一樣”

她決定說服已經離婚兩年的前夫,倆人再生一個孩子。

撥通電話的那一刻,她覺得自己挺下賤。更讓人難堪的是前夫的拒絕:

“當初是你要離婚,現在用着我了又來求我,把我當什麼啊!”

電話挂了,再打,無人接聽。

闫英隻能帶着大兒子登門懇求,雙雙跪在秦德強面前。

大兒子哭着說:

“爸爸,我不想死,你跟媽媽和好吧!”

秦德強答應了。他們在一起生活了一個月,沒有什麼交流和互動,一切都是為了再要個孩子。

闫英回憶那段日子說:

“那種生活真的無法形容,像走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被人強暴的感覺。”

好在,闫英順利懷孕了。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作為高齡孕婦,她沒有享受到一點優待,仍然像往常一樣24小時守在大兒子的病床前。吃飯,就吃别的病人的剩飯。睡覺,就鋪一張涼席,躺在地上。

那段時間,她背負了雙份愧疚,一份是對肚子裡的新生命,擔心影響胎兒發育,一份是對久病的大兒子,覺得自己很沒用。

2006年9月1日,闫英剖腹産生下了小兒子,臍帶血被第一時間送去配型。但這次,闫英再次被命運戲弄:

兄弟倆配型不成功。

她舍下尊嚴求得的希望,破滅了。

大家都遲疑應該如何告訴她的時候,闫英已經猜到了結果。她在病床上嚎啕大哭:

“所有能為新發做的事情,我都做過了,為什麼老天不睜開眼,可憐可憐我的孩子啊!”

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大兒子最經常做的事情是發呆、吐血,安慰媽媽和弟弟,“你們要好好活着”是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闫英清晰地記得,大兒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你買一點稀飯給我吃嘛”。她背着小兒子下樓,再上來的時候,病房門口圍了很多人。

醫生在輪流搶救他,兒子已經不能說話了,眼睛還在看着她。

闫英淚流滿面,一想到兒子臨走連口稀飯都沒吃成,她甚至想跳樓,陪孩子一起走。

可她背上還有一個新生命,這個孩子是無辜的。

大兒子終究是走了,闫英落了個人财兩空。

在《左右》開幕式上,主持人請闫英說話。闫英拿着話筒,久久伫立,眼淚從眼角湧出,嘴巴也像被堵住了一般,怎麼也張不開。

現場一片沉默,隻有闫英的哭泣聲在空中回蕩。良久後,她隻說了一句“我很感謝曾經幫助過我的好心人,感謝劇組。”

在巨大的悲痛面前,她依舊像往常一樣,選擇了隐忍。

她沒有方一諾那般幸運,身邊沒有那麼多人幫她,離婚後也沒有再婚。她無處逃避命運,隻能靠自己養活兩個兒子,把日子一天一天地捱下去。

她帶着兩個兒子回到貴陽,在一家家政公司當保姆。對于過往的種種,她隻字未提。她說:“日子還要過下去,不想影響工作。”

而她的前夫也沒有再婚,打工間歇,會回來看看兩個孩子。

兩個人都沒有再提複婚,大兒子的去世和兩人之間的種種龃龉,像鴻溝一樣,把曾經親密無間的兩個人劃在了兩邊。

一切都歸于平靜,一切都變得日常,但一切又都不同于以往。

最後,我想就《親愛的小孩》這部劇到底是“販賣焦慮”還是“反映現實”這個問題,聊聊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認為這部劇很真實,簡直就像是一部生育紀錄片,真實地展現了每一個媽媽都可能會面臨的生育困境。

這點我也很認可,第一集中方一諾肚子上那幾道紅色的、醒目的妊娠紋,讓不少已經生娃的小夥伴都一時辨不出真假。

但與此同時,從情節上看,這部劇的确有刻意制造沖突之嫌。比如,孩子生病恰好在下雨天,恰好那天老人摔倒,沖突集中爆發……

這部電視劇火了,但我建議你輕易别看

我了解劇方的做法,他們之是以刻意把女性面臨的困境進行集中展現和碰撞,就是想要起到快速挑動神經、引發關注和讨論的社會效果,是一種非常誇張的藝術創作。

但正因如此,放大了很多負面的情緒和内容,将婚姻和生活中的苦難展現得過于集中,很多媽媽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講自己代入進去,進而引起更大的情緒反應。

是以,這麼大火的劇,常爸并不推薦大多數人看(尤其是媽媽們)。尤其是當下,因為疫情和大環境的動蕩,很多人本就焦慮,壓力大。可以了解影視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雖然這是一部好片子,但看完很容易讓人莫名壓抑。如果大家真的要看,常爸建議也别太有代入感,這畢竟是别人的人生,不是你的。

生活不是電視劇,世上沒有永遠的苦難,我們也不是方一諾。我們既不需要根據一部電視劇決定自己對于婚姻和生育的态度,也不需要強行做心理建設,在現實生活裡刻意去尋找電視劇裡的情節,凸顯自己的不幸。

它充其量不過是個吸睛的話題,風頭一過,明天的太陽照樣升起,我們的生活還是按部就班。

而真實世界中的闫英們的痛苦和艱難,是壓抑的,是靜默的,是說了更苦,不如不說,就如這世上絕大部分的普通人一樣。

世間的悲歡離合不斷上演,無論曾經多麼巨大的苦難和喜悅,在時間的洗禮下都将平複,難以再起波瀾。

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最樸素的生存哲學,莫過于——遇到困難,挺過來,活下去。

你看這部劇了嗎?你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