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印象裡,smart車型是精緻、小巧、靈活的代名詞。不過,在smart的最新車型精靈#1上,不少人認為其失去了這種品牌特性,車型沒有了往日的靈動。事實果真如此?我們不妨從smart精靈#1的上市中尋找答案。
4月25日,smart精靈#1正式在國内開啟預售,新車補貼後預售價為19-23萬元,共推出2款車型,定位于純電動小型SUV。

基于吉利平台打造的首款“精靈”
的确,精靈#1有别于以往的smart車型,最明顯的不同,是車型核心的變化。精靈#1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構打造,同樣出自該平台的還有極氪001,而該平台未來還将推出吉利、領克、極星、沃爾沃、路特斯等品牌的不同級别車型,而精靈#1則是該平台推出的首款純電動SUV。同時,精靈#1的整車工程開發也是由吉利負責,而外觀造型則由梅賽德斯-奔馳主導。換言之,精靈#1是一款“吉利核,奔馳形”的車型。
正因為由梅賽德斯-奔馳主導設計,是以精靈#1在造型上能展現出smart的品牌傳承性,以及獨特的輕奢精緻感。外觀上,精靈#1有着圓潤的輪廓造型,而在這份圓潤上又融入些許棱角的設計。像是兩側大燈組采用了三角造型,中間以一道貫穿式燈帶相連,顯得特别精神。下包圍則布置了梯形進氣格栅,兩側的進氣孔能營造出一絲的性能範。
新車側面造型彷如小一号的奔馳EQB,但雙色的車身塗裝,以及印在懸浮式C柱的smart LOGO,又在展現其獨特的個性。為了凸顯車型身份,精靈#1車身下部及四周采用了黑色啞光塑膠件包裹,降低車輛剮蹭的維修成本。低風阻三幅式造型輪圈的加入,令新車更具趣味。值得一提的是,精靈#1配備了隐藏式門把手以及無邊框車門,後者在同級别産品中并不多見。
新車的車身長寬高尺寸分别為4270/1822/1636mm,軸距為2750mm。車尾方面延續了整體簡潔的設計風格,貫穿式尾燈組與前燈組在造型上起到呼應作用,下護闆處增加了銀色裝飾面闆,為這份野性增添了一絲的運動氣息。
内飾充滿奔馳味道,“博速版”即将來襲?
前面之是以說精靈#1有着“奔馳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内飾的設計。精靈#1采用了對稱式中控台設計,懸浮式的中控螢幕以及馬鞍座造型的搭配,能令人一眼感受到奔馳的味道,有着不錯的輕奢感。
中控螢幕尺寸為12.8英寸,搭載了“smart宇宙”智能人機互動系統。三幅式方向盤延續了概念車的樣式,9.2英寸的長條形全液晶儀表與中控台融為一體,提升整體性的同時降低對駕駛員的視覺阻擋。
動力方面,精靈#1采用的是後置單電機布局,最大功率為272馬力,峰值扭矩為343牛·米,配備66kWh的三元锂電池組,CLTC工況下的最高續航裡程為560km。充電技術上,精靈#1在7.2kW交流電慢充情況下,僅需7.5小時就能把電量從10%充到80%,而使用150kW直流電快充的情況下,則需不到30分鐘的時間。
從smart以往推出的車型來看,其很有可能為精靈#1推出動力更強的性能版本。根據此前的資訊來看,的确有造型更為兇悍的版本,預計為“博速版”車型,有望搭載最大功率達400馬力的前後雙電機版本,但目前仍未得到證明。
MINI純電動未到,精靈#1無敵手?
精靈#1所處的純電動小型SUV市場,目前大多數為售價較為親民的自主品牌車型,以及部分“油改電”的合資品牌車型,對于精靈#1并不會構成直接的競争關系。如果目前非要在同級别中找一款與精靈#1對标的車型,那必然是進口的DS3純電動,但後者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車型的存在感都非常低,是以也不會對精靈#1構成競争威脅。
但這并不代表着精靈#1在細分市場“無人能敵”,其主要的競争對手是MINI的純電動版。同樣有着豪華品牌光環照耀的小資車型,并且都與自主品牌聯手打造。是以,除了級别的差異,兩款車型各方面的實力都可謂勢均力敵,最終的赢家是由“先人一步”的精靈#1,還是可能“後發先至”的全新MINI純電動赢得,目前還不好下結論。
由于smart品牌定位較為小衆,精靈#1想要獲得大衆消費者的關注,必須對品牌定位進行重塑,畢竟在這一價位有着不少車型可選,如果不是特别鐘情smart品牌,精靈#1不一定能成為消費者在該級别的首選。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smart精靈#1變了沒有?變了,但又沒有完全變樣。在制造架構、動力形式、車型級别方面都作出了變化,而沒有變樣的是smart那份靈巧與精緻,品牌的設計精髓在精靈#1上得以延續,不僅令人眼前一亮,更能令人一眼看出這是一款smart車型。精靈#1是smart在電動化浪潮席卷下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也是吉利與smart聯姻的第一件作品,你對它是否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