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文 | 喬伊

說實話,在這一年之内,本田的電動化步伐,仿佛Type-R踩下了地闆油。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就在昨晚,本田中國一口氣推出了兩款車型——e:NS1和e:NP1,并分别給到了東風本田與廣汽本田進行本地化生産。這也就意味着,本田正式開始快速地推進起了自己的電動化産品戰略。

這個推進究竟有多快?其實細細算來,從開始推出遠期的規劃,到這兩款車真正來到我們面前,正好是一年的時間。

去年的4月,本田正式為自己的電動化戰略定下了遠期的規劃。在這份規劃中,本田計劃在2040年實作旗下所有車型的電氣化覆寫。也就是EV和FCV(燃料電池車)車型在全球市場銷售量達到100%,并進而促成品牌于2050年實作碳中和的目标。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看起來,這是一個相對遠期的戰略總目标,通常情況下想要實作,都得秉承一步步走的穩健産品戰略。可誰又能想到,半年之後的2021年10月,本田就帶上了東風和廣汽本田,這兩家在中國市場上的合資公司,一起開了一場釋出會,并推出了e:N這個純電動品牌。

在這場釋出會上,本田除了将自身新能源車的“戰術規劃”推動到2030年(2030 年達到 40%,2035 年達到 80%)以外,更明确了将在2027年,在中國市場導入10款電動化産品。

而又是半年之後,随着本田加大新能源投入的步伐,計劃增加投入63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以進一步加快産品的研發,并同步推進電池、燃料電池、電動産品服務等諸多領域。

本田的這個投入有多驚人?以2021财年的幾大巨頭在電動化領域的投入進行對比,你就能看出端倪。比如,寶馬此前就有資訊顯示,将在2025年前持續投入300億歐元(超過2000億人民币),進行研發和科技創新。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同樣,通用也表示在2020-2025的五年間,投在電氣化和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費用增加至了350億美元(同樣超過2000萬人民币);唯一可能超過本田的就是計劃在2022年-2026年期間,在研發方面投入将超過600億歐元的奔馳(這項投入,旨在幫助奔馳實作其2030年全面電動化的目标)。

顯然,至少在研發投入上,本田已經幾乎追平了汽車的發明者。畢竟,電動化的方向很明确了,再不趕上,本田七十多年來在内燃機時代所掙得的輝煌,都将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消散在曆史長河之中。

好在,本田不論是品牌力還是産品力口碑,都在過往得到了非常不錯的累積。因而,當他們謹慎地選擇開始加入電動化時代之後,市場也給了他們最善意的回饋,以及很高效的推動效率。

比如,本田歐洲在2020年就宣布,将在2022年實作停售純汽油/柴油車的計劃。這個在最初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的計劃,居然在歐洲已經基本實作了。

顯然,如果在最保守的歐洲市場,本田的新能源變革都已經獲得了預期的回報。那麼,任何人都找不出理由,不讓本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最蓬勃的中國市場,來大幹一場了。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因而,e:NP1和e:NS1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它們不同于前期更多是試探性質的VE-1和M-NV這兩款車,而是真真實實的為了銷量,為了未來而來為本田打頭陣的産品線。

現在的問題是,即便在中國這樣一個電動車發展最肥沃的土壤上,你都要謹慎的選擇應該怎樣打造産品。畢竟在這裡選錯路線,就必然會招緻失敗。因為,土壤肥沃,标志着參與競争的品牌也很多。

比如,從百萬科技豪車定位開始走,并進而有了成為“全民代步車”潛質的特斯拉;從一開始就準備以低價搶占市場,再逐漸推出更好産品的五菱宏光,再到想要打造中國豪華汽車品牌的“蔚小理”們;進而再推到全面進入,全面繼承品牌基因,穩步走向電動豪華的BBA。雖然所處的價格區間不同,定位不同,但誰都有在市場成長期一統天下的願望。

是以,進入電動化領域時間已經靠後的本田e:N想要怎麼走?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方向選擇。而從昨晚的釋出會來看,至少在目前階段,依然走年輕化路線,依然承襲飛度、思域這樣的年輕人喜愛的“神車”們所留下的市場與口碑,是非常穩健且合适的産品路線。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因而,在昨晚的釋出會上,本田讓年輕的工程師們,來全面地介紹了,究竟e:NP1/S1要為他們帶來的是什麼。比如,對電動車而言,強大動力顯然是不可缺少的,畢竟本田在三大件領域擁有自己的傳統藝能。但光有強動力,早就是汽車電動化初期的造車理念了。

本田的年輕工程師們想到的是,如何通過更精準細膩的電機控制,來讓每一個人都能使用到最合适的踏闆響應,以及動力輸出特性,進而抵消掉電動車急加速和急減速所帶來的眩暈感。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這些,并非單純調整電機的輸出功率,刹車的響應時間這麼簡單。本田的年輕工程師們針對中國消費者的日常使用場景,在電控程式內建了超過普通EV車型40倍,高達20,000種以上的控制場景算法,才讓一個看似最基本的駕控體驗化繁為簡,并最終得以呈現。

與駕駛性能一樣,智能化的人機互動體驗,同樣是純電動汽車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比如,我們熟悉的,巨大的橫貫式高清帶魚屏,已經成為了衆多車型的主流配置。但本田似乎沒有想要趕上這股潮流,而是采用了特斯拉喜歡的一個巨大的中央豎屏,作為人機互動的界面。

沒有那些特别花裡胡哨的功能區隔,從上到下三個功能區塊分别代表了基本資訊、人機互動和車廂的操作。簡潔明了,但包括語音助理,駕駛員狀态感覺、OTA線上更新等一系列的,包含在Honda CONNECT 3.0功能架構下的産品點,一樣都沒少。顯然,對于很多喜愛日式MUJI風的人來說,e:N帶來了與世面上潮流真正産生區隔的,充滿了日式清冷風的好設計。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當然,目前來看e:N所分别給到廣汽和東風兩家本田的産品,似乎仍然是一款從海外版缤智車型衍生而出的電動車型。這也很好了解,畢竟奮起直追,從現有産品衍生研發,是一個很好的路子。因為按照本田的計劃,專屬的電動化專用平台“Honda e: Architecture”,将會在2026年正式啟用,但市場是從來不等人的。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此外,關于e:NP1和e:NS1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在于。對于一向喜歡一款車“南、北”都出的日系企業來說,目前本田中國所提供給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的兩款産品,至少從釋出視訊和新聞稿中我并沒有發現有更多的差別化描述。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因而,這兩家合資企業究竟能夠在這款車上如何再研發、再拓展,在原型車上,如何造出差別,在定價政策上如何展現競争力,在使用者體驗上如何打造新模式(這一點,廣汽e:NP此前已經在品牌釋出會的時候提到了),将成為在本田的電動化競争中,自己能否壓友商一頭的重要決定因素。

顯然,相較于本田中國一碗水端平的産品分發戰略,未來在實際銷售中誰又能取得更好成績,也是一件很有意思,并值得觀察的事兒了。

晚了一步的本田,電動化之路如何追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