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smart,相信是喜歡的人無力抗拒,而不喜歡的人會無感。而當smart加上純電動的标簽,又能不能讓更多人喜歡呢?相信答案已經很近了,smart精靈#1作為一款純電動小型SUV,今晚(4月25日)即将上市。
而之前smart車型不同的是,smart精靈#1除了純電動車的身份,還有着“混血”的身份,那就是這款車源自吉利浩瀚SEA架構(純電動專屬架構)打造。簡單說,奔馳的設計加上吉利的技術,這就是smart精靈#1。新問題來了,這樣的smart會有多少人買單?

浩瀚SEA架構能夠撐起技術的大旗嗎?
其實在我看來,像smart這樣的車型,推出純電動版本,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新能源已成風口。再一個,純電動小車會是大趨勢,是以,純電動版smart是順應時代而生的産物。
純電動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擁有奔馳高貴“血統”的smart,加持吉利技術,會有多少人認可?換言之,這種“混搭”,會不會影響smart精靈#1的市場表現?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浩瀚SEA架構。早在去年北京車展前夕,吉利官方釋出了浩瀚SEA架構,而我們熟悉的極氪001,就是該純電專屬平台下的首款車型。如今,smart精靈#1也将基于該架構打造。說回浩瀚SEA架構,它擁有硬體層、系統層、生态層三層架構,也就是說,從硬體到軟體再到周邊衍生,都是全域覆寫。比如基于該架構打造的車型,軸距從1800mm到3300mm,并且說,整個架構僅為純電動車服務,也就是所謂的專屬平台。根據官方的說法,浩瀚SEA架構是全球最大帶寬的智能純電架構,同時也擁有全球最高效的智能電動汽車解決方案。
從“格局”來看,浩瀚SEA架構是夠大,技術硬核程度必然不低,也就是支撐性是足夠的。要說“短闆”,可能就是大多數消費者對它的認知和接受度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在新能源領域,很多東西都是從“零”開始,它不像燃油車時代,有個前來後到,沉澱的差別。是以,個人認為,吉利在這方面的深耕,差的不是技術,而是重磅車型的支撐。從目前看,smart精靈#1就是很好的起點。
關于smart精靈#1的亮點
好了,再說回車型本身,關于smart精靈#1的亮點,我認為主要集中在設計和純電兩個方面。首先是設計,奔馳操刀,并且結合到smart一貫的調性,相信顔值不會“掉線”。再一個,審美這個問題,每個人的标準是不同的。個人而言,smart精靈#1的樣子算是中規中矩吧,無框車門加上隐藏式門把手,并且是五門五座的設計,把個性和實用很好的結合在一塊。
内飾方面,得益于大屏的加持,很大程度上簡化了實體按鍵,科技感是到位的。更重要的是,在smart精靈#1的車廂,我們看到了很多奔馳的設計元素,比如座椅的紋路、中控台的布局、氛圍燈的效果等等。前面我們提到了實用性,是以有個細節我想說一下。smart精靈#1采用前後雙行李箱的設計,前面容積為15L,後面正常容積為323L,由于後排座椅可以前後滑動,是以正常後備廂容積可以擴充到411L,并且在後排座椅放倒的狀态下,可以實作986L的空間表現。對于一款車長4米2、軸距2750mm的小型SUV來說,載物空間不小了。而實際後排空間,等到我們見到實車,再下結論。
再來看“純電”部分,smart精靈#1着實讓我驚訝,這款4米2出頭的小車,“塞下了“66千瓦時的電池組(三元锂電池),以及最大功率200kW的電機(後置單電機)。根據官方資料,smart精靈#1的零百加速時間為6.7秒,CLTC續航為560km。值得一提的是,在慢充模式下,電量從10%到80%需要7.5小時,而快充模式(150kW)下,時間将縮短到30分鐘内。
阿川評車
基于吉利技術打造的純電版smart,你會買單嗎?在我看來,選擇smart的人群,要得是品牌,看中的是設計,而至于硬核技術方面,可能沒有太多人去刻意關心。從smart精靈#1本身來看,我把它了解為創新的smart。其創新主要展現在定位,主打實用的座椅布局,小型SUV的産品定位,這些賦予了smart精靈#1“華而實”的标簽。另外,加持了純電動的屬性,讓smart精靈#1也更符合潮流。smart精靈#1即将上市,你們認為起步價定多少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