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野豬在美國泛濫成災,多達600萬頭,這場人豬大戰結果如何?

在中國,野豬是三有保護動物,但是在美國,野豬可以随意被獵殺。而且野豬在美國可以說是泛濫成災,成為美國人民的噩夢,從80年代開始,美國一直想要控制野豬的數量,然而在人豬大戰中,美國卻大敗。目前美國仍然有600萬隻野豬,并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地上升。

野豬在美國泛濫成災,多達600萬頭,這場人豬大戰結果如何?

那麼,美國為什麼野豬泛濫?

豬不是美國本土物種,歐亞野豬最初在極端西部的不列颠群島發現。當年,哥倫布将歐亞野豬帶到了加勒比,而西班牙探險家Hernando de Soto将野豬帶到了佛羅裡達,到了20世紀30年代,歐亞野豬又被帶到德克薩斯用作狩獵。之後野豬群向北擴張到中原地區,部分是因為遷徙,另外也是因為在高糧價時期放養家豬,在缺乏人工幹預的野外環境下,家豬的鬃毛和獠牙會得到充分的生長,在短短一兩年内就會野化,這些野化家豬和野豬繁殖,助長了野豬的數量。

從東南部的佛羅裡達到西部沿海的加利福尼亞,野豬在經過了百年的繁衍之後,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爆發。

野豬在美國泛濫成災,多達600萬頭,這場人豬大戰結果如何?

野豬身材矮胖,四肢結實,體重一般在55-250公斤,高不足1米,頭體長在2米以内。毛色呈深褐色,長有厚厚的2層毛,上層由剛毛組成,十分硬朗,下層被一層細毛,十分柔軟。

此外野豬的鼻子不僅靈敏,而且它們還能聞到11公裡外、或地下7.6米處的氣味,也能嗅到土下1-2米深的堅果,甚至隻要用鼻子聞一聞,還能分辨出果實是否已經成熟。

而且野豬不像家豬一樣懶惰,它們一小時能跑48公裡(13米/秒),而且在在獵犬的追逐下,它可以連續奔跑15-20千米,耐力驚人,它們身上沒有汗腺,野豬是雜食動物,見啥吃啥。它們從不挑食,主要采食的植物有上百種,還會吃如鳥卵、老鼠、蜥蜴、蠕蟲、腐肉,甚至也會吃野兔和鹿崽、蛇來補充自己的飲食。當缺乏傳統食物的情況下,還能夠在淺海中遊泳,靠捕魚充饑,是以其适應能力特别強,能适應幾乎任何環境。

野豬在美國泛濫成災,多達600萬頭,這場人豬大戰結果如何?

野豬非常聰明,在美國幾乎沒有天敵,在美國的一本名叫《世界排行榜》的屬中國,豬的智力排在世界上智商排在前10位的動物的第十位,超過了狗,作為高智商生物,人類想要捕殺它們可沒那麼容易。

野豬的繁殖能力很強,6到8個月大時就開始繁殖,一頭母豬每次能産4至8隻小豬,甚至更多。野豬在4到8年的生育周期中,每隔12到15個月就會産仔。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一直無法消滅野豬的原因,即使短時間内讓野豬數量銳減70%,兩三年内野豬種群也能恢複,況且美國迄今為止也沒有達到消滅野豬種群70%的目标。

野豬在美國泛濫成災,多達600萬頭,這場人豬大戰結果如何?

野豬肆虐于美國39個州以及加拿大的四個省, 每年造成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野豬摧毀了曆史遺迹,同時吞食了大量玉米、甘蔗、小麥、南瓜等食物,導緻糧食減産。野豬還破壞土地、河流、水源,進而破壞灌溉系統,并在水線上損壞堤壩系統。有時野豬還會吃小牛和小羊等家畜,也會把鹿、鹌鹑以及海龜蛋當做食物,破壞野生動物生态。

而且野豬有潛在的傳播疾病可能。像美國著名的“毒菠菜”事件,導緻美國 26 個州 200 餘人感染大腸杆菌,其中 3 人死亡,經過分析發現,是野豬将緻命細菌傳播到加利福尼亞州的菠菜田裡,引發毒菠菜事件。

野豬在美國泛濫成災,多達600萬頭,這場人豬大戰結果如何?

美國對于野豬并沒有許多有效的消滅方法,美國早年曾準許了一種含有稀釋華法林的有毒物質,用于殺死野豬。但動物學家發現,華法林的毒素可能會傷害秃鷹,郊狼和其他野生動植物,此計劃不得不放棄。

美國還會出動直升機對野豬進行射殺,還有就是鼓勵美國群眾對野豬進行獵殺。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獵人傑特·韋伯就獵殺了一頭重達227公斤的巨大野豬,體型差不多和棕熊一樣了,也可以看出野豬在美國的生活多滋潤,他稱這頭野豬足夠為其全家提供1年所需豬肉。

在對野豬進行獵殺的人群中,要屬農場主最積極,野豬超強的繁殖習性和攻擊性每年都會給當地農場造成數百萬美元的損失,由于傳統的捕獵方法效率太低,許多美國農場主針對野豬夜間行動的特性,開始使用新技術來幫助對抗入侵的野豬。它們利用夜視儀加高倍鏡+射手步槍,來消滅野豬,美國一位農場主在夜間成功擊殺了100頭野豬,但這樣的硬核人物畢竟是少數。

野豬在美國泛濫成災,多達600萬頭,這場人豬大戰結果如何?

美國也嘗試将野豬加工成肉制品進行出售,2004年至2009年,46萬多頭野豬的肉被加工為人類所食用,多數銷往歐洲和東南亞,但是美國擁有600多萬頭野豬,5年才加工46萬頭,基本上隻能說滄海一栗。

為什麼美國沒有發展出大規模的成熟的野豬加工鍊,通過吃來解決野豬問題呢?之是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野豬的捕獵難度太高,個人擷取野豬肉的成本每斤至少在30美元以上,也間接導緻屠宰場供應餐廳的野豬肉有限,還不如直接采用人工養殖的家豬。

另外就是美國家豬養殖業很發達,家豬已經足夠群眾需求,2018年美國生豬産量為1.34億頭,豬肉産量為1199萬噸,國内豬肉需求量僅976萬噸,還有271萬噸豬肉出口,是是除大陸之外的第二大豬肉産出國。

野豬在美國泛濫成災,多達600萬頭,這場人豬大戰結果如何?

最後就是野豬是否攜帶了野外環境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質和有害生物尚無定數,科學家估計,野豬至少攜帶30種病菌和37種寄生蟲。像1978年在海地和多米尼加發現了非洲豬瘟(ASF)。豬布魯氏菌病也被認為存在于野豬群中,野豬出口涉及動物衛生、公共衛生、食品安全和生态環境安全等敏感問題,這也是沒有大規模發展野豬加工鍊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野豬數量的繼續攀升,美國與野豬之間的戰争還會持續,如何控制野豬的種群,減少對人類社會、生态系統的影響,将會是美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要面臨的難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