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為墨 寫意中國
我讀于大武先生繪本新作《中國》
(本文首次發表于《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2022年4月22日第42版)
在很多人的心中,“中國”是一個近乎神聖的詞彙。她如同母親,滋養着我們的自然生命,建構着我們的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紅日升在東方,其大道滿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懷,承一脈血流淌”,道出了當代中國人的真摯情感。

雖其如此,但若有人突然問,中國是什麼?亦或,什麼是中國?我們或許會一時語噎。是的,中國的内涵太豐富了,我們往往關注其中一點或幾點而無法把握其全貌。中國是一個地域的概念,原意為“中央之國”,即“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從河洛地區到黃河中下遊的中原地區以至曆朝曆代的開疆拓土,逐漸形成了今天中國的疆界分野;中國是一個民族的概念,從炎黃子孫到華夏民族,經過曆史上的三次民族大融合,演化形成了今天56個兄弟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中國是一個文化的概念,以漢文化為主體,相容并蓄,博采衆長,形成了如今在世界文化百花園裡傲然綻放的中華文化;中國還是一個政治的概念,有完整的領土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由此可見,在闡述“中國”這個宏大主題時,能夠做到觀點準确、邏輯嚴密、渾然一體,并不是一個輕松的課題。如果對象是思想尚未定型的少年兒童,更是如此。
中
國
《一條大河》姊妹篇
于大武/著 繪
适讀年齡:3+
近日,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了主題繪本《中國》,從少年兒童專業出版的角度,嘗試性地交出了這個課題的答卷。選題策劃人、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圖書中心總監缪惟介紹,這個選題源于《我愛你中國》這首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的歌曲。缪惟與該書的創作者于大武先生都喜愛這首歌曲,在被歌曲中所蘊含的對祖國赤誠大愛感動的同時,認為,應該以“中國”為主題,以繪本這種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把所見、所思、所想告訴少年兒童,幫助他們形成正确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曆史觀,這也是少兒出版國家隊的使命和責任。随後,于大武先生背上行囊,帶上畫筆,全身心地投入長達兩年時間的采風創作。《中國》一書的書名也是曆經推敲、反複斟酌而來。大家曾構思過不少書名,總覺得不能完美展現出本書的廣博内涵和盛大氣象。最終缪惟提出了用《中國》這個書名,求其極簡但又宏大。
《中國》、《一條大河》作者于大武
我是一口氣讀完《中國》的。雖然較長時間的期待讓我少了些突然遇見的驚喜,但其中的每一幅畫作,每一句行文,都凝結着作者的至誠、至愛,讓我體會到了源自内心的感動。
工寫兼備的畫風,對“中國”這一嚴肅話題進行了藝術化的呈現。在這裡,有宏觀的視角——以太陽系為坐标畫地球,從近地軌道看中國,從遠處觀景色風物。在這裡,有誇張的表達——宇航員比衛星還要大,故宮占據了整個河北地區,珠峰的登山隊員一點都不渺小。在這裡,還有瑰麗的想象——孫悟空在火焰山上俯瞰吐魯番,仙鳥翙翙其羽于梯田之上,巨大花瓣懸于中天與日同輝。正是如此,我們感受不到完全寫實的枯燥,更多體會到的是形神兼備的美感。
充沛的情感帶入,實作了字畫一體的完美表達。書中的文字是簡潔的、優美的,句句講究而又不帶匠氣,以文釋義的同時努力追求情感交融,讓人不由置身其中,體會、思考、感歎……“這片土地的人啊,不管走多遠,都不會忘記家鄉,那甯靜的村落,美麗的田野,是每個中國人心底最溫暖的記憶”,這段文字的配圖是徽派建築特色的村落和周邊的田園景色,而讓人體會到的是農耕文明的中華文明底色和中國人深深的鄉土情結。正是貫穿全篇的類似表達,使該書充滿着溫暖、動人、隽永的情感力量。
兒童化的視角,照顧了特定年齡段的思維特點。在長期的新聞出版實踐中,中少總社一直堅守兒童化的創作理念,努力避免少年兒童對文化産品的疏離和隔膜。該書的第一人稱是少年兒童,全篇貫穿着一個少年兒童的追問和思考。中國在哪裡?中國是什麼樣?中國從哪裡來?中國向何處去?這些少年兒童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構成了該書的隐性邏輯線索。同時,該書沒有從曆史、文化、民族等方面作機械分類式的說明,而是從少年兒童看到的場景出發,由表及裡,進行全面、遞進、細膩的叙述鋪陳,這也有益于少年兒童建構起科學完整的認知模式。
《中國》入選了中少總社“九神鹿繪本館”之“中國名片系列”。近年來,“九神鹿繪本館”立足于原創主題開發,産品矩陣不斷壯大,中國名片系列、自然風物系列、傳統文化系列、中國音樂故事繪本系列、陪伴成長系列……我們深知,面向少年兒童講好中國故事,擦亮中國名片,事關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自信心培育,事關黨和國家事業後繼有人,我們責無旁貸。
讀《中國》,感覺中國,收獲成長。我們共同努力!
中
國
《一條大河》姊妹篇
于大武/著 繪
适讀年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