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屯情思(外三章)

作者:貴州文化網

江躍華

王學修文,神奇大石;秘境布依,秀美大屯。山清水秀,古樹蒼翠;物産豐富,地靈人傑。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空氣清新,梯田如雲。三面環山,西面臨水;山間盆地,土質肥沃。布依風情,多彩濃郁;文化厚重,人民勤勞。放心大屯,人勤春早;鳥語花香,風景優美。

大屯情思(外三章)

集長江三峽之險、桂林漓江之秀的瑰麗六廣河,日夜不停地從村邊向東流去。回望古渡,上可通六廣,下能達烏江,經黔西到金沙;既友善船隻停靠,又友善漁民出行。優質野生魚交易活躍,成為岸邊靓麗風景。

布依風情濃郁,民族習俗獨特;民居、服飾、山歌,節慶、婚俗、祭祀,既集中了彜族、漢族優勢,又保持了本民族特色。專供唱山歌的“唱歌土”,專門用作開展活動的卦向廣場,留下了許多深情記憶......

天塹變通途

古老大屯,地形特殊,坡陡石頭多;明朝起,勤勞布依人開始修建古道,隻有兩尺來寬,狹窄之處僅一尺多,也就是“羊腸小道”。手扒岩棧道最險要,刀劈似的懸崖,高達百丈;早年,為與外界交往,布依先民用鐵錘、錾子在岩壁同鑿洞,上時既要用手爬,又要用腳蹬。

大屯情思(外三章)

窮則思變,2005年,大屯人民在上級政府幫助下,團結自強,艱苦奮鬥,全村群衆集資投勞,男女老少齊上陣,短短一個月,修通5公裡進村道路;2008年,又将泥沙路鋪成水泥路,從此解除該村交通閉塞困境,結束“人背馬馱”曆史。

道路修通,交通便利。如今,大屯群衆發揮低熱河谷優勢,大種黃瓜、棒豆等早熟蔬菜,種植柑桔、酥李等特色水果,同時發展旅遊,部分人家賺得盆滿缽滿,紛紛購買農用車和小轎車,進出友善,過上小康生活。

贊“大屯精神”

大屯地形,山高坡陡;山間盆地,面積有限。近代以來,坡土耕地,每遇幹旱,糧食歉收。幾裡之外,山岩半腰,暗洞泉水,白白流淌。智慧村民,幾經探索;反複實踐,巧妙運用瓶頸原理,成功将地下暗流引上地面。劈山修渠,引出清泉;灌溉田地,造福子孫。二道引水,成為傳奇!

大屯情思(外三章)

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大屯人民發揚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精神,男女老少齊上陣,每天“出工天不亮,回家月亮上”,鬥嚴寒,戰酷暑,背土造田100多畝。1980年後,土地承包到戶,調動農民積極性,凡有條件的坡土荒地,均苦幹實幹,改土為田。幾個冬春,全村又改土造田100多畝;昔日土多田少的山間盆地,變成旱澇保收高産良田。

從此,大屯群衆堅持創新發展,大搞科學種植,引進雜交水稻、雜交包谷大面積栽種,糧食産量大幅提升,多數人家過上衣食無憂溫飽生活。

教育為本

大屯布依寨,文化底蘊深,民國時期,辦有私塾。文化是魂,文化是根;教育為本,傳承至今。

大屯情思(外三章)

建國以後,各級重視;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布依山寨,先建國小,後辦國中,培養人才。家家戶戶,重視子女教育,賣牲畜、賣糧食,在所不惜,即使賣掉房産也要供孩子讀書。

蒼天不負有心人,建國以來,特别是1977年恢複聯考制度後,這個隻有數百人的布依村寨,先後考上大中專院校的子女達200餘人,這在修文,乃至全省的自然村寨,都是奇迹!莘莘學子,通過求學,成功走上工作崗位;很多成為機關骨幹,擔任上司職務者不乏其人,也有從事科研、經商的,正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走出去的大屯人,至今仍在關注家鄉發展。

編審:劉禹涵

責編: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