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今日分享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董婷竹,1973年生于遼甯蓋州,現居北京。2000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08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蔣采萍工作室,同年開始創作。

現為:文化部青年聯合美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重彩研究會會員,遼甯工筆畫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藝術線上國際女畫家協會會員,文化部對外交流中心國韻文華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通州區政協委員。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我愛青山日月長》 137.5cm×34cm×4 絹本設色 2021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辛夷塢》99-179cm 絹本重彩 2019年

但凡畫家中,“學着畫”的人居多,而“學着如何去畫”的人卻很少。

“學着畫”的人注重形式與方法,循着一家一派的風格面貌,沿着師承或派系的樣式前行。畫好了,旁出風姿,得一時追捧;畫不好,也能像模像樣,于一派門庭下混一口飯。而“學着如何去畫”的畫家則注重思考、強調自我,隻有那些跳出師門後再循法度,而又能自成一格者方可稱之。當然這仍需續一個“學”字以代之,因為藝術之路始終是學習的過程,非革命、非創想、非臆造,而是要學着去思考、學着通禮數、學着守規制的為藝作畫。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胭脂山》 22mX18cm 絹本設色 2019年

《白月光》50-140cm 2015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無憂花園》200-480cm 紙本重彩 2010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春又回》120 -240cm

在我的畫家朋友中,董婷竹即屬于那種标準的“學着如何去畫”的畫家。顯然,在她的作品中你無法通過畫面找到某些熟悉的風格與面貌,同時在技法上也難以辨出師入何門的痕迹。那圖式結構是她自己的,那色彩構成也是她自己的,那筆線運作的技巧與方法還是她自己的,是以才成于一格,且同樣具有可為觀瞻的視覺效果與美感。全是她自己的?卻也不然。不過是精華吐納、百般變化後的出新貌、換新顔而已,完全屬于傳統文化灌溉下的自然生長狀态。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大魚谷》 86cmX45cm 絹本設色 2018年

《躍成龍》 33cmx134cm 紙本水墨 2019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南山攜老》140-170cm 麻紙石色 2010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五月槐香局部》200-200cm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綠野仙蹤》 80-80cm 麻紙石色 2007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觀自在》 95cmx41cm 宣紙水墨 2019年

從董婷竹的學畫經曆上看,她與今天的大部分畫人有所差異,倒是更像古人。她未受過太多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未被強行按在課桌上畫過素描,也未遭形式、觀念與意識形态等幹擾,隻是一步一行的在經典典範中汲取養分。讀書、品畫,繼而追讨着古人的“行事坐卧”,卻還要在這一過程中加以自我辯駁。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夜之羅浮》 60-130cm 絹本重彩 2015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獻瑞》 63-63cm 絹本 2019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春山》 80-120cm 麻紙石色 2011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月光池塘》 140x140cm 紙本重彩 2010年

古人學畫,強調用心不用眼,那結構、那技巧都要經過百般思量,心中已摹千遍,何必還要對望着糾纏細節呢。于她而言,手是自己的,眼界也是自己的,而心之所向則是古代文人的品質與精神,她将之揉進去、化開來,那鋪陳在畫紙間的就真的全都成了自己的。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風之谷》 66.3-135cm 絹本重彩 2015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進山圖》 27-64cm 絹本石色 2015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千與千尋》 64-133cm 絹本石色 2015年

通常懷着如此心境學畫的人都矯情,時不時就會質疑下自己,硬要給自己多設幾道門檻。問畫、觀畫時要問個如何,自己畫畫時要問個如何,呈與他人賞評時要問個如何,自己看自己的畫時還要問個如何。問來問去,把自己陷進去,推翻重來。但不多時,再抽身,又成了另一番模樣。是以,當我還在為她那頗具現代感的林間幽境着迷時,她卻已入南山屏障處;當我為她的“布線聚山法”擊節叫好時,她卻又開始轉意修禅,落座無憂花園裡;當我正沉浸在那醉美詩意的畫境中,她卻又開始朝向于氣象萬千之變,于層巒疊嶂、斷壑幽谷間将情懷釋放。這一時一變成了常态,每一次的轉變之間又都差異明顯。想着那些“學着畫”的人還在創新的路上兜圈打轉,她卻已然翻轉過好幾個來回。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甯靜緻遠》 32-67cm 宣紙淡彩 2010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真水無香》 32-67cm 宣紙淡彩 2010年

今日分享|她将所悟揉進去化開來,鋪陳在畫紙自成一格

《上善若水》 32-67cm 宣紙淡彩 2010年

山水之于當代本是條窄路,而青綠山水則是顯而易見的更窄,别人擠着縫隙往前鑽,而她卻揚了下袖子,即在半空盤旋。眼界高、天賦好,外加不受限,這是她的修為與本領。而倒過來看,其實是一番番手、眼、心之間苦痛掙紮後方才結出的果。

文:劉梓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