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廣東惠州江北的一處公園裡,湖邊的地面上、露出水面的石頭和植物莖葉處,都能看到許多桑葚般大小、粉紅色的不明物體。

這些粉色物體
正是福壽螺的卵聚集而成
福壽螺卵塊呈橢圓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齊,呈鮮紅色,小卵塊僅數十粒,大的卵塊可達千粒以上,遠看像朵粉紅色的“花”,是個不折不扣的“蛇蠍美人”。
來源:深圳衛健委
福壽螺,能吃嗎?
有市民說,
好多魚塘都有福壽螺。
福壽螺有沒有毒?
能不能吃?
一次誤食
讓她6次腰部穿刺、流産
2017年7月底,有網友發帖爆料了自己的經曆,時至今日回想起依然觸目驚心。
她當時在雲南旅遊,其間吃了當地的洱海田螺。回去後便出現了發燒、腿疼等症狀。因為正好懷孕,她便誤以為自己是過度勞累導緻的,沒怎麼在意。
兩周後,病情急劇惡化,她開始高燒、不能站立、不能睡覺,甚至不能睜眼。
接下來的日子裡,她先後做了6次腰部穿刺、吃了十幾盒打蟲藥、吊了300瓶水,因為用激素和藥物,導緻臉部和身體發生變形,最終不得不終止妊娠.....
而導緻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她之前吃下去的“田螺”。
福壽螺殺傷力極大
慘劇從未停止
田螺有這麼恐怖嗎?當然沒有!因為她當時吃下去的不是正常的田螺,而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福壽螺”!
2006年5月,北京160多人因食用了餐館裡的福壽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成為北京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也是因為這件事,全國多地開始禁售福壽螺,大家也逐漸意識到福壽螺的危險。
但福壽螺和田螺實在太像了,人們很難辨識,是以僅僅3年後,福壽螺便再次爬上餐桌,因福壽螺帶來的慘劇又再次上演。
2020年,一名7歲男孩頻繁出現頭痛與嘔吐症狀,輾轉多家醫院均未診斷出病因。經腦脊液行高通量測序後,被診斷為顱内寄生蟲感染。
而罪魁禍首,就是福壽螺裡的廣州管圓線蟲。
廣州管圓線蟲是什麼
廣州管圓線蟲是一種寄生蟲,能引起人獸共患寄生蟲病。
它的終宿主是老鼠,中間宿主包括褐雲瑪瑙螺、福壽螺、蛞蝓(即:鼻涕蟲)等,而人是廣州管圓線蟲的非正常宿主。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被感染的大蝸牛體内、排洩物、爬行留下的黏液中都會含有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
人可通過以下途徑感染廣州管圓線蟲——
生食或半生食被感染的螺肉
傷口、黏膜與被感染的螺密切接觸
食用被感染的螺污染的沙拉、蔬果、水
廣州管圓線蟲感染人體後可在人體各器官間移行,侵襲中樞神經、肺部、眼部等,造成腦膜炎、腦膜腦炎、視覺損傷甚至失明。
廣州管圓線蟲(又叫廣東住血線蟲)來源:John F. Lindo / wikimedia
不過,廣州管圓線蟲盡管可怕,但隻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就能遠離它——
不食用生螺肉
避免破損皮膚、黏膜直接接觸“大蝸牛”的排洩物、黏液、組織
接觸褐雲瑪瑙螺後注意清潔雙手
注意螺與食物的隔離,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
一隻福壽螺,竟有千條蟲
福壽螺原産于美洲,20世紀80年代,福壽螺被當成可食用的經濟型螺類引入大陸後,迅速适應大陸本土環境,對地區的生态環境造成了危害。
它們在溫暖、濕潤的自然環境下,繁殖能力驚人,每隻螺一年能多次大量産卵繁殖;成螺即使在無水和無食物的惡劣條件下,也能以休眠方式生存下來。
湖南漢壽縣農業農村局農機推廣研究員戴清明等專家說,近年福壽螺高發的稻田,幼體福壽螺每畝密度最高能超過10萬隻。一些地方已經将福壽螺滅殺、清理工作常态化,防治任務很重。
漢壽縣滄港鎮新興社群種糧大戶劉志軍說:“去年我家200多畝田,有170多畝發生福壽螺災害,有的稻田每平方米能找到20個成螺,幾天時間就能把田裡的禾苗吃得一幹二淨。”
目前,福壽螺已經被列為重大危險性農業外來入侵生物之一,不僅是農作物以及水生生物的“殺手”,而且對人類健康也具有較大的殺傷力。
曾經有專家對福壽螺進行過實驗,發現一個福壽螺體内的寄生蟲可以多達6000條,未煮熟食用後,輕則發燒拉肚子,重則危及生命。
随着氣溫升高,最近在廣東多地出現福壽螺泛濫的現象,疾控專家提醒,對于福壽螺,不要輕易觸碰。
廣東惠州市疾控中心寄防消殺科副科長邱衛衛提醒,盡量不要讓小朋友觸碰和把玩福壽螺,外環境各種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很多。
福壽螺和田螺,傻傻分不清?
民間有句諺語——清明螺賽肥鵝。螺肉勁道Q彈、肉質飽滿,是餐桌尤其是夜市上一道美味佳肴。
福壽螺和田螺外觀相似,一些消費者難以區分,誤将福壽螺當田螺食用,會導緻悲劇的發生。
實際上,這兩者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
從個頭來看,成年福壽螺體型要比田螺大很多;
從顔色上來看,福壽螺顔色偏黃,而田螺偏青褐色;
另外,田螺的尾部呈椎體形,蓋頭是片圓形,而福壽螺尾部很短,蓋頭偏扁,整體呈圓盤形。
大家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
來源:上海農業農村委員會
你能分辨田螺和福壽螺嗎?
快轉發給家人朋友看看!
當心!這些小飛蟲又成群出現!
近期廣東多地下起大雨
昨晚,這場暴雨“炸出來”的飛蟲
就是——
飛!蟻!
(也叫黃翅大白蟻)
據廣州網友@嗯了呗呵呵:
蟲子多到頭皮發麻,
一開門跟大壩洩洪一樣往裡湧!
↓
科普:認識飛蟻
中文學名:黃翅大白蟻
别稱:大水蟻、黃翅大螱等
黃翅大白蟻群體中以原始型蟻王、蟻後産卵繁殖,不産生補充性生殖蟻。在地下1-2米深處營巢,每年4-6月,有翅繁殖蟻進行分群繁殖,一般分飛5-10次,多在悶熱或大雨前後的傍晚分飛出巢,經短期飛翔、脫翅、配對,然後在适當的地方入土築新巢。
白蟻最喜歡在溫暖、潮濕的地方築巢,紙屑、衣服、木材、線槽、電線……都能成為它們的“美食”。如果房間無人打擾,它們會發展迅速,一年左右時間就能築一個大巢。
飛蟻通常是指翅膀未脫落前的白蟻,飛蟻群飛之時,正是白蟻繁衍之時。
大水蟻飛到家來了咋辦?
千萬不能用殺蟲劑!
預防措施趕緊學起來↓↓↓
1、嚴防死守!緊閉門窗,連門縫都不要放過,窗縫和門縫可以粘上膠帶,防止飛蟻飛入室内。
2、燈光照水法!在房間裡放一盆水,熄燈,隻開小燈照水。
3、慎重用毒!千萬不要使用殺蟲劑。因為用殺蟲劑處理後雖然可以殺死飛蟻,但也破壞了飛蟻的通道。這樣一來,飛蟻并未被完全消滅,隻是讓其另外開辟新通道,造成更大的損害,這樣就會給飛蟻防治帶來不便。
提醒:
緊閉門窗
窗戶、門縫
都不能放過
如果家庭經常搞衛生,清除雜物
保持通風幹燥的環境
都會破壞這些白蟻的繁殖
這些食材必須煮熟
黃鳝、小龍蝦、淡水魚、火鍋肉等常見食材,如果不經煮熟即食用,也有感染寄生蟲風險。
4招遠離寄生蟲
老話說,“病從口入”,平時一定要注意衛生、把食物徹底燒熟煮透。教大家4招遠離寄生蟲:
轉自:羊城晚報微信公衆号綜合央視網、央視網快看、半月談、人民日報、廣州日報、深圳衛健委
來源: 南國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