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向來是不容忽視的,一些看似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一不小心就能讓那些看不見、摸不着的寄生蟲侵入人體,對我們的健康構成巨大威脅。
有的食物,一口就能讓你吃進去 6000 條寄生蟲;有的食物,你覺得已經十分安全又常見,但它身上可能多達五六七八種寄生蟲,不同寄生蟲對人造成的傷害各不相同;有的食物,即便是已經用了你認為十分安全的高溫烹饪方式,仍然難以将它們完全消滅。
有些寄生蟲,最愛攻擊你的腸道,讓你腸道潰爛;有些最愛攻擊你的腦子,在腦中寄生繁殖,等發現時,它們可能已經“四世同堂”;有些寄生蟲還能在你的身上四處遊走,從大腦到肛門,無處不在……
想想都頭皮發麻是不是?不要覺得這些事離自己很遙遠,因為寄生蟲引發的病例每年都不少,比如作者本人前幾天才接診了一位被寄生蟲折磨得上吐下瀉了幾周的患者。
寄生蟲的“喜好”
寄生蟲的世界是多樣化的,它們對宿主身體的“喜好”也各不相同。
1
腸道的破壞者
布氏姜片吸蟲,這種寄生蟲喜歡在腸道中安家,它們的存在可能導緻腸道潰爛。如果你不小心生吃了或未煮熟就吃了荸荠(馬蹄)、菱角、蓮藕、茭白等水生植物,就可能成為它們的目标。
布氏姜片吸蟲的生命周期包括一個中間宿主和一個終宿主,通常中間宿主是水生植物,而終宿主是人類。當人們食用了含有幼蟲的水生植物時,幼蟲會在腸道中發育成成蟲。
以上幾種食物,相信南方小夥伴們應該都不陌生,甚至有不少小夥伴都有過生吃它們的經曆,有些地方甚至是将荸荠/馬蹄當作水果賣的,以前生吃沒事不代表以後都沒事,食品安全事大,不可掉以輕心哦~
2
全身遊走的旅行者
縧蟲,這些寄生蟲喜歡在宿主體内遊走,從大腦到肛門,無處不在。未煮熟的牛肉和豬肉中,通常含有牛帶縧蟲、豬帶縧蟲。
縧蟲的生命周期也包括一個中間宿主和一個終宿主,中間宿主通常是牛或豬,而終宿主是人類。當人們食用了含有縧蟲幼蟲的牛肉或豬肉時,縧蟲會在人體内發育成熟。
3
肝肺的侵襲者
肺吸蟲,它們特别喜歡攻擊人體的肝肺部位。許多人喜歡吃生腌的食物,這恰恰為肺吸蟲提供了入侵的機會。肺吸蟲的中間宿主通常是淡水螺類,而終宿主是人類。當人們食用了含有肺吸蟲幼蟲的生腌食物時,肺吸蟲會在人體内發育成熟。
這裡又需要敲黑闆了,我知道許多小夥伴都很愛吃生腌,但是這種吃法真的隐患巨大,醋、芥末、辣椒和白酒等都不能殺蟲,尤其是淡水生物,不生吃才是硬道理~
4
中樞神經的攻擊者
廣州管圓線蟲,這種寄生蟲能通過一口福壽螺進入人體,數量可能高達 6000 條。即便是爆炒和涮煮,也難以完全消滅它們,而生吃則更加危險。
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通常是淡水螺類,而終宿主是人類。當人們食用了含有廣州管圓線蟲幼蟲的福壽螺時,寄生蟲會在人體内發育成熟。
5
大腦的寄生者
曼氏裂頭蚴,這種寄生蟲能在大腦中寄生繁殖,常見于蛇、蛙等野味中。曼氏裂頭蚴的中間宿主通常是蛇或蛙,而終宿主是人類。當人們食用了含有曼氏裂頭蚴幼蟲的蛇或蛙時,寄生蟲會在人體内發育成熟。
同一種動物身上的
“寄生蟲大聚會”
動物身上可能寄生着許多不同的寄生蟲,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生态系統。
1
野兔
野兔身上可能同時存在弓形蟲、腦炎原蟲、肝毛細線蟲、肝片吸蟲、日本血吸蟲、囊尾蚴、連續多頭蚴等。這些寄生蟲的存在,使得野兔成為了一個寄生蟲的“大雜燴”。
弓形蟲是一種廣泛存在于貓科動物體内的寄生蟲,但也可能通過食用未煮熟的野兔肉傳播給人類。
2
蛇
蛇身上可能同時存在舌形蟲、曼氏疊宮縧蟲、隐孢子蟲、颚口線蟲、廣州管圓線蟲、線中殖孔縧蟲等。這些寄生蟲的存在,讓蛇成為了一個危險的寄生蟲攜帶者。舌形蟲是一種寄生在蛇體内的寄生蟲,它們通過蛇的血液傳播,可能對人類構成威脅。
3
豬
豬不僅是豬帶縧蟲的宿主,還可能攜帶旋毛蟲、豬肉孢子蟲等。旋毛蟲感染可導緻旋毛蟲病,這是一種嚴重的食源性疾病,豬肉孢子蟲則可能引起肉孢子蟲病。
4
牛
牛除了是牛帶縧蟲的宿主外,還可能攜帶牛囊尾蚴,這是牛帶縧蟲的幼蟲階段,可導緻囊尾蚴病,影響人和動物的大腦和肌肉。
5
羊和山羊
這些反刍動物可能攜帶肝片吸蟲、肺吸蟲等。肝片吸蟲感染可導緻嚴重的肝髒疾病,而肺吸蟲則可能引起肺部感染。
6
雞和鴨
家禽可能成為弓形蟲的宿主,弓形蟲是一種可以感染多種宿主的寄生蟲,對孕婦和免疫系統受損的人群尤其危險。
7
犬
犬類可能攜帶犬弓首線蟲,這種寄生蟲可以引起犬弓首線蟲病,對人類尤其是兒童也有感染風險。
8
貓
貓是弓形蟲的終宿主,可以通過糞便排出弓形蟲卵,對人類構成感染風險。
9
淡水魚和貝類
這些水生動物可能攜帶肝吸蟲、肺吸蟲、廣州管圓線蟲等。食用未經煮熟的淡水魚或貝類,可能導緻寄生蟲感染。
10
青蛙和蝌蚪
青蛙和蝌蚪可能攜帶裂頭蚴,這是一種可以引起裂頭蚴病的寄生蟲,對人類尤其是兒童有較高的感染風險。
11
蝸牛和螺類
蝸牛和螺類是許多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包括肺吸蟲和廣州管圓線蟲等。
這些動物身上的寄生蟲種類繁多,它們可能通過食物鍊、直接接觸或環境傳播給人類。
預防寄生蟲的政策
面對寄生蟲的威脅,我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預防措施,以確定我們的健康不受這些隐形敵人的侵害。
1
徹底煮熟食物
確定所有肉類、魚類和海鮮在食用前都經過充分烹饪,内部溫度達到安全标準,以消滅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對于某些寄生蟲如弓形蟲,烹饪溫度需達到 67 攝氏度以上。
2
生熟食品嚴格分開
在準備食物時,使用不同的刀具、砧闆以及容器來處理生食和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3
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動物産品
某些寄生蟲,如肝吸蟲和肺吸蟲,常見于生或未充分煮熟的動物肝髒和肺髒中。避免食用這些未經充分處理的動物内髒。
4
拒絕野味
野生動物由于其生活環境的不确定性,可能攜帶多種未知的寄生蟲。避免食用任何未經檢疫的野生動物,以降低感染風險。
5
安全飲用和處理水
確定飲用水經過适當的處理,如煮沸、過濾或使用消毒劑。避免飲用來自不明源頭的水,特别是在戶外或旅行時。
6
個人衛生
勤洗手是預防寄生蟲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處理食物前後、使用廁所後、接觸寵物或動物後,都應該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
7
寵物管理
如果你有寵物,確定它們也遠離寄生蟲的威脅。定期給寵物驅蟲,避免讓寵物捕食野生動物,保持寵物的清潔和健康。
8
旅行者注意事項
在前往寄生蟲病高發區旅行時,要特别注意食物和水的安全。選擇信譽良好的餐廳就餐,避免食用街頭攤販提供的食物,隻飲用瓶裝或經過處理的水。
9
食品加工和儲存
在食品加工和儲存過程中,采取适當的措施來防止寄生蟲污染。例如,確定冷藏食品的溫度足夠低,以抑制寄生蟲的生長和繁殖。
10
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體檢,特别是對于那些生活在寄生蟲病高發區或有高風險行為的人群。早期發現和治療寄生蟲感染,可以減少其對身體的長期影響。
懷疑寄生蟲感染時的應對政策
如果你懷疑自己感染了寄生蟲,應該怎麼辦?
1
及時就醫
一旦發現症狀,應立即就醫,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寄生蟲感染的症狀可能包括:
消化系統症狀:寄生蟲感染可能導緻消化系統症狀,如腹痛、腹瀉、惡心和嘔吐。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患者的食欲和營養吸收。
神經系統症狀:某些寄生蟲,如曼氏裂頭蚴和廣州管圓線蟲,可能會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導緻頭痛、癫痫發作、視力問題甚至昏迷。
皮膚症狀:寄生蟲感染還可能導緻皮膚症狀,如皮疹、瘙癢和腫脹。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品質。
全身症狀:寄生蟲感染可能導緻全身症狀,如發熱、乏力和體重減輕。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生活品質。
2
正常檢查
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血液檢查、糞便檢查等正常檢查,以确定寄生蟲的種類和感染程度。
3
常見藥物
根據感染的寄生蟲種類,醫生會開具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抗寄生蟲藥物可以針對特定的寄生蟲,幫助清除體内的寄生蟲。
寄生蟲雖然微小,但它們對我們的健康構成的威脅不容忽視。通過了解它們,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我們可以保護自己免受這些隐形敵人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