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作者:光明网

最近,在广东惠州江北的一处公园里,湖边的地面上、露出水面的石头和植物茎叶处,都能看到许多桑葚般大小、粉红色的不明物体。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这些粉色物体

正是福寿螺的卵聚集而成

福寿螺卵块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呈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卵块可达千粒以上,远看像朵粉红色的“花”,是个不折不扣的“蛇蝎美人”。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来源:深圳卫健委

福寿螺,能吃吗?

有市民说,

好多鱼塘都有福寿螺。

福寿螺有没有毒?

能不能吃?

一次误食

让她6次腰部穿刺、流产

2017年7月底,有网友发帖爆料了自己的经历,时至今日回想起依然触目惊心。

她当时在云南旅游,其间吃了当地的洱海田螺。回去后便出现了发烧、腿疼等症状。因为正好怀孕,她便误以为自己是过度劳累导致的,没怎么在意。

两周后,病情急剧恶化,她开始高烧、不能站立、不能睡觉,甚至不能睁眼。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先后做了6次腰部穿刺、吃了十几盒打虫药、吊了300瓶水,因为用激素和药物,导致脸部和身体发生变形,最终不得不终止妊娠.....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她之前吃下去的“田螺”。

福寿螺杀伤力极大

惨剧从未停止

田螺有这么恐怖吗?当然没有!因为她当时吃下去的不是正常的田螺,而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福寿螺”!

2006年5月,北京160多人因食用了餐馆里的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成为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也是因为这件事,全国多地开始禁售福寿螺,大家也逐渐意识到福寿螺的危险。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但福寿螺和田螺实在太像了,人们很难辨别,所以仅仅3年后,福寿螺便再次爬上餐桌,因福寿螺带来的惨剧又再次上演。

2020年,一名7岁男孩频繁出现头痛与呕吐症状,辗转多家医院均未诊断出病因。经脑脊液行高通量测序后,被诊断为颅内寄生虫感染。

而罪魁祸首,就是福寿螺里的广州管圆线虫。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广州管圆线虫是什么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寄生虫,能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它的终宿主是老鼠,中间宿主包括褐云玛瑙螺、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等,而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被感染的大蜗牛体内、排泄物、爬行留下的黏液中都会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

人可通过以下途径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生食或半生食被感染的螺肉

伤口、黏膜与被感染的螺密切接触

食用被感染的螺污染的沙拉、蔬果、水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人体后可在人体各器官间移行,侵袭中枢神经、肺部、眼部等,造成脑膜炎、脑膜脑炎、视觉损伤甚至失明。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广州管圆线虫(又叫广东住血线虫)来源:John F. Lindo / wikimedia

不过,广州管圆线虫尽管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就能远离它——

不食用生螺肉

避免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大蜗牛”的排泄物、黏液、组织

接触褐云玛瑙螺后注意清洁双手

注意螺与食物的隔离,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

一只福寿螺,竟有千条虫

福寿螺原产于美洲,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当成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引入大陆后,迅速适应大陆本土环境,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

它们在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下,繁殖能力惊人,每只螺一年能多次大量产卵繁殖;成螺即使在无水和无食物的恶劣条件下,也能以休眠方式生存下来。

湖南汉寿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研究员戴清明等专家说,近年福寿螺高发的稻田,幼体福寿螺每亩密度最高能超过10万只。一些地方已经将福寿螺灭杀、清理工作常态化,防治任务很重。

汉寿县沧港镇新兴社区种粮大户刘志军说:“去年我家200多亩田,有170多亩发生福寿螺灾害,有的稻田每平方米能找到20个成螺,几天时间就能把田里的禾苗吃得一干二净。”

目前,福寿螺已经被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不仅是农作物以及水生生物的“杀手”,而且对人类健康也具有较大的杀伤力。

曾经有专家对福寿螺进行过实验,发现一个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可以多达6000条,未煮熟食用后,轻则发烧拉肚子,重则危及生命。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随着气温升高,最近在广东多地出现福寿螺泛滥的现象,疾控专家提醒,对于福寿螺,不要轻易触碰。

广东惠州市疾控中心寄防消杀科副科长邱卫卫提醒,尽量不要让小朋友触碰和把玩福寿螺,外环境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很多。

福寿螺和田螺,傻傻分不清?

民间有句谚语——清明螺赛肥鹅。螺肉劲道Q弹、肉质饱满,是餐桌尤其是夜市上一道美味佳肴。

福寿螺和田螺外观相似,一些消费者难以区分,误将福寿螺当田螺食用,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实际上,这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个头来看,成年福寿螺体型要比田螺大很多;

从颜色上来看,福寿螺颜色偏黄,而田螺偏青褐色;

另外,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大家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来源:上海农业农村委员会

你能分辨田螺和福寿螺吗?

快转发给家人朋友看看!

当心!这些小飞虫又成群出现!

近期广东多地下起大雨

昨晚,这场暴雨“炸出来”的飞虫

就是——

飞!蚁!

(也叫黄翅大白蚁)

据广州网友@嗯了呗呵呵:

虫子多到头皮发麻,

一开门跟大坝泄洪一样往里涌!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科普:认识飞蚁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中文学名:黄翅大白蚁

别称:大水蚁、黄翅大螱等

黄翅大白蚁群体中以原始型蚁王、蚁后产卵繁殖,不产生补充性生殖蚁。在地下1-2米深处营巢,每年4-6月,有翅繁殖蚁进行分群繁殖,一般分飞5-10次,多在闷热或大雨前后的傍晚分飞出巢,经短期飞翔、脱翅、配对,然后在适当的地方入土筑新巢。

白蚁最喜欢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筑巢,纸屑、衣服、木材、线槽、电线……都能成为它们的“美食”。如果房间无人打扰,它们会发展迅速,一年左右时间就能筑一个大巢。

飞蚁通常是指翅膀未脱落前的白蚁,飞蚁群飞之时,正是白蚁繁衍之时。

大水蚁飞到家来了咋办?

千万不能用杀虫剂!

预防措施赶紧学起来↓↓↓

1、严防死守!紧闭门窗,连门缝都不要放过,窗缝和门缝可以粘上胶带,防止飞蚁飞入室内。

2、灯光照水法!在房间里放一盆水,熄灯,只开小灯照水。

3、慎重用毒!千万不要使用杀虫剂。因为用杀虫剂处理后虽然可以杀死飞蚁,但也破坏了飞蚁的通道。这样一来,飞蚁并未被完全消灭,只是让其另外开辟新通道,造成更大的损害,这样就会给飞蚁防治带来不便。

提醒:

紧闭门窗

窗户、门缝

都不能放过

如果家庭经常搞卫生,清除杂物

保持通风干燥的环境

都会破坏这些白蚁的繁殖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这些食材必须煮熟

黄鳝、小龙虾、淡水鱼、火锅肉等常见食材,如果不经煮熟即食用,也有感染寄生虫风险。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4招远离寄生虫

老话说,“病从口入”,平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把食物彻底烧熟煮透。教大家4招远离寄生虫:

紧急提醒!这种东西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很多人还分不清→

转自: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网、央视网快看、半月谈、人民日报、广州日报、深圳卫健委

来源: 南国都市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