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新聞頻道】
土源性線蟲的蟲卵或幼蟲在土壤等外界環境中發育,不需要中間宿主即可直接感染人。由土源性線蟲寄生在人體所引起的寄生蟲病統稱為土源性線蟲病。
《全國包蟲病等重點寄生蟲病綜合防治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和2030年,重點流行省份土源性線蟲感染率分别下降10%和30%以上。在多年綜合防治之路上,一些地方作出了探索,形成了經驗。在重慶市,因氣候和特殊地理環境,土源性線蟲病曾一度流行并影響群衆健康。近日,記者來到重慶市疾控中心和重慶市雲陽縣,看到這裡控制土源性線蟲病流行的各項防治措施正在取得實效。
鏡下找蟲卵
受精蛔蟲蟲卵呈短橢圓形或近圓形,卵殼厚,呈雙線層,外包有一層厚而呈乳頭狀突起的蛋白膜,呈棕黃色;蛲蟲蟲卵半橢圓形,不對稱,一側扁平,一側稍凸,呈柿核形……在重慶市疾控中心實驗室的鏡檢室裡,記者透過顯微鏡看到了不同土源性線蟲的蟲卵。
不需要中間宿主,進入人體之前的發育階段在外界環境(主要指土壤)中進行,寄生蟲蟲體形态呈線狀……這些是土源性線蟲的典型特征。“大家比較熟悉的有蛔蟲、鈎蟲、鞭蟲等。蛲蟲雖不在土壤裡發育,但屬直接型生活史的寄生蟲,在流行病學上可稱為土源性線蟲。”重慶市疾控中心地方病與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羅飛解釋道。
在顯微鏡下準确判斷出是否有這些寄生蟲蟲卵,是實驗室檢測的重要内容,也是進行土源性線蟲患者群感染率調查的重要手段。在顯微鏡下,鏡檢人員主要靠肉眼找蟲卵,辨識寄生蟲蟲卵的形态、數量、大小——不僅要檢視有無土源性線蟲及其他腸道蠕蟲蟲卵以統計感染率,還要根據标本中的蟲卵數判定感染度。
“我們每年會抽取一定數量區縣開展人群感染情況調查。”羅飛介紹,每次開展感染率調查時,在規定時間、範圍内進行抽樣并回收糞便标本,各監測點的從業人員會把糞便帶回各鄉鎮衛生院實驗室(檢驗科),在各級疾控中心技術人員指導下開展寄生蟲蟲卵檢測,區縣級、市級疾控實驗室則負責按比例複核标本。
“根據檢測結果,監測點從業人員會指導檢測陽性的感染者進行進一步檢查或藥物治療。”羅飛說,為此,基層鏡檢人員及合格檢驗人員的隊伍建設、教育訓練和保障至關重要。
壯大基層防治隊伍
天色微亮,遠山、近江融為一體。山霧朦胧間,雲陽縣各鄉鎮衛生院的鏡檢人員和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相關人員前往雲陽縣衛生健康委,參加近日舉行的2024年地方病與寄生蟲病教育訓練會。該教育訓練會由雲陽縣疾控中心舉辦,教育訓練内容包括寄生蟲病防治工作要求、寄生蟲病診療技術、寄生蟲鏡檢等。
教育訓練結束後,大螢幕上播放着各類寄生蟲蟲卵在顯微鏡下的圖檔,參加教育訓練的鏡檢人員現場答題辨認該圖檔顯示的是何種寄生蟲感染。
“測試結果合格率達100%。”負責現場協調、組織教育訓練的雲陽縣疾控中心地方病慢性病預防控制科從業人員李詩琦說,像這樣的教育訓練覆寫了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相關從業人員,每年定期開展,以更好地提高一線防治人員的各項業務能力,尤其是鏡檢能力。
完善監測體系是土源性線蟲病防治中很重要的一環。羅飛介紹,為保障各區縣防治隊伍的穩定性,重慶市疾控中心通過舉辦教育訓練班、寄生蟲病防治技能競賽等,對各區縣疾控中心、醫療機構相關人員進行強化教育訓練。
市級疾控教育訓練區縣級疾控,區縣級疾控教育訓練各個街道和鄉鎮,層層教育訓練織起一張網,基層防治隊伍不斷擴大。“标本裡有許多雜質,過去許多鄉鎮衛生院的鏡檢人員分辨不出是否有蟲卵、是何種寄生蟲蟲卵,也就無法判斷感染與否。如今,基層能鏡檢、會看會辨認的人員更多了,準确性也不斷提高。”羅飛介紹,以雲陽縣為例,全縣合格檢驗人員配備率從2019年的40%上升至2023年的98%。
記者了解到,2019—2023年中央财政轉移支付地方重大傳染病防控項目在13個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蟲病重點流行省(區、市)的23個縣(市、區)開展防治工作,雲陽縣作為重慶市試點縣參加了該項目。除合格檢驗人員配備率不斷上升外,通過5年防治項目實施,與2019年基線相比,雲陽縣土源性線蟲病感染率下降70%以上,健康教育覆寫率從50%上升至98%,防治知識知曉率從70%上升到98%。
“依托各級醫療機構,我們在全縣範圍開展健康教育、患者查治和重點人群驅蟲。”李詩琦說,全縣的土源性線蟲病防治隊伍由公衛醫師、臨床醫師、鏡檢人員以及村醫組成,人員數量從2019年的137人增加到了2023年的1042人。
“更重要的是,雲陽縣的試點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可以在重慶市其他地區進一步推廣應用。”羅飛笑着說。
聚焦重點人群
土源性線蟲病的綜合防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與群衆健康素養、衛生習慣、社會經濟水準相關。“目前,土源性線蟲病主要采取‘以健康科普為先導、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政策。”從事土源性線蟲病等寄生蟲病防治工作近18年的羅飛分享道。
土源性線蟲蟲卵或幼蟲進入人體後,會在腸道内寄生并繁殖。食用帶有蟲卵的不潔食物或飲用不淨飲水、皮膚直接接觸幼蟲等,都可能患上土源性線蟲病。“人感染土源性線蟲後,蟲卵常經由糞便排出,而這些蟲卵因為各種原因通過被糞便污染的土壤、蔬菜、水果等途徑進入人體,再次感染,完成它的生活史循環。”羅飛介紹。
重慶市山多、田地多,不少農村地區的老年人不愛穿膠鞋或筒靴,習慣直接光腳下地幹農活,容易感染。“監測結果顯示,目前,重慶市仍然以鈎蟲感染為主,主要感染人群是農村地區下地勞作的老年人。”羅飛介紹,為控制傳染源,雲陽縣的5年防治項目總結提煉了主動篩查驅蟲和健康引導自願驅蟲相結合的重點人群多層次分類驅蟲措施。
由于城鄉環境衛生、人群意識、衛生習慣存在較大差異,且城區土源性線蟲病人群感染相對較少,是以城區範圍内3~14歲兒童以學校集中宣傳為主。李詩琦介紹,城區範圍内的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每年春秋季開學時進校園給每名學生發放一份倡議書,采取“知情、自願、自費”原則驅蟲,目前累計發放倡議書6萬餘份。
“對農村地區的重點人群,則采取先摸底、免費分類驅蟲的政策。”李詩琦介紹,農村地區3~14歲兒童在學校集中驅蟲,50歲以上務農人群則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把關,村醫負責具體一對一通知驅蟲,每人每年免費發放2片驅蟲藥物,驅蟲前均簽訂知情同意告知書。
每到開學季,土源性線蟲病相關的健康教育課會在雲陽縣各個學校開展,不少農村地區的孩子把學到的知識帶回家,教給家裡的老人們。雲陽縣還定期開展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村醫上門入戶進行健康教育;全縣各個村衛生室設定咨詢點、提供健康教育資料、舉辦健康講座……多年的健康知識普及使雲陽縣的百姓們逐漸養成了更好的衛生習慣。
“同時,我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在全市農村地區引導農民開展戶内改廁,加強農村公廁建設維護,改善環境衛生。”羅飛介紹。
重點寄生蟲病防治一線探訪①丨持續發力 全方位圍殲包蟲病
重點寄生蟲病防治一線探訪② | 優化政策 阻擊黑熱病傳播
文/圖:本報記者 段夢蘭 特約記者 歐陽方怡 喻芳
編輯:劉嵌玥
稽核:高豔坤 潘華虹 闫龑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