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陽明:遇事不強求,做事懂知足

老話說:“命裡一尺,難求一丈。”做人要懂得知足,不要去強求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隻有學會知足,凡事不計較,給心靈減負,人生才能快樂。

王陽明:遇事不強求,做事懂知足

01

可欲,不可欲

王陽明說:“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棄;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屬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來。

人之是以不快樂,就是因為總是惦記那些不屬于自己的。不要刻意去計較得失,更不要向生命索取太多。

俗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該是你的,跑不掉;不該是你的,求不得。任何事情都不會十全十美,人生有得有失是常态。過分計較得失,就無法向前走,不如看淡得失,一切順随天意。

知足常樂,是一種幸福的能力。活在當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王陽明:遇事不強求,做事懂知足

02

去人欲,識天理

王陽明說:“去得人欲,便識天理。” 隻有減輕心中過度的欲望,方能明白天道有常,知道有些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世間萬物皆有其規律:水在地上流淌,不會刻意去選擇道路;樹葉在枝頭搖晃,不會與風的力量對抗。自然界的事物,都懂得順其自然。命中所有的一切,老天早就安排好了,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莊子曰:“錢财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誇者悲。”追求錢财的人,總覺得錢财積累得不夠多,滿足不了貪欲而感到憂愁;追求地位的人,總覺得職位坐得還不夠高,無法對人誇口而暗自悲傷。

人因為貪婪,想要抓住更多東西,卻把原本擁有的也失掉了。這樣一來,注定會有無窮無盡的煩惱。

王陽明:遇事不強求,做事懂知足

03

求減,不求增

佛說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别離,求不得。所謂“求不得”之苦,就是人在得不到的時候,内心格外煎熬。

王陽明認為,做人應當“求減,不求增”。所求甚少而所得甚多,是意外之喜;所求太多而所得甚少,則讓人失落。

《誡子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生活中,學會減少欲望,内心清淨,方可達到深遠的境界。

少一分物欲,便多一分靜心;少一分占有,便多一分自在。月滿則虧,物極必反。我們看似得到的同時,又總是不斷地失去。而人這一生,皆是赤條條而來,赤條條而去。當生命走到盡頭,世間一切都是虛空。

生活并非姹紫嫣紅才算春天,平和淡雅也未嘗不是一種恒久的芬芳。

王陽明:遇事不強求,做事懂知足

04

人生達命自灑落

《中庸》講:“素富貴,行乎富貴;素患難,行乎患難。”

生而富貴,就去做富貴者應當做的事;生而貧賤,就去做貧賤者應該做的事。

王陽明說:“人生達命,自灑落。”人生在世,貧賤富貴自有天命,而我們的心卻勝在灑脫。

幸福沒有固定的答案,關鍵在于對待生活的态度。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圓有缺,不必與他人比較,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就好。

萬源脫去心無事,一切都要向内求。心到寬處,茅屋裡也能有歡笑;心到窄處,宮殿裡也會有悲哭。

唯有不忮不求,方能無賒無欠。以一顆娴靜淡泊之心,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卷雲舒。

王陽明:遇事不強求,做事懂知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