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研究:5步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你也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最近同學和我訴苦,她感覺養育孩子太難了,比她上班難出好幾條街。在養育過程中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挑戰,經常讓她措手不及和昏頭轉向。

她兒子進入了“可怕的兩周歲”,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會發脾氣;家人管教的時候會哭鬧;和小朋友玩不到一起的時候會打小朋友……

心理學研究:5步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你也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婆婆一天到晚,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脾氣不好。”每當她兒子鬧情緒、發脾氣的時候,她婆婆都會采取漠視的态度或者其他的方式給予懲罰,迫使她兒子暫時停止哭鬧,安靜下來。

同學知道這樣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是不正确的選擇,但是正确的方法是什麼?她也不知道。

不正确的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孩子随意發洩,傷害别人,不會考慮别人的感受。無法忍受欲求暫時得不到滿足,經常歇斯底裡、沒有界限地索取,最後導緻别人排斥他,人際關系出現問題。

△用生命力來壓抑情緒,導緻孩子内在很亂,使孩子成長和學習受到幹擾,孩子不能用他所有的生命力來學習、行動、跟人交往、調整自己……并且孩子非常乖,不敢對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難以向别人表達自己的需求。

父母要正确認識孩子情緒

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在大量觀察中發現,父母對于孩子力量的掌握、知識的學習一般都是很有耐心、比如孩子如何學走路、可以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反複練習。

父母給了他很多時間和耐心,但對于情緒的學習,父母卻沒有那麼多耐心讓孩子跌倒、受傷、感覺疼痛,然後再學習。

父母之是以這樣很大程度上對情緒認識不正确。父母們認為孩子有負面情緒是不好的,如果孩子出現發脾氣、生氣、膽小,我們就會認為自己這個媽媽當的不夠好,是以總會企圖避免、打壓、冷漠和掩蓋這些情緒。

其實情緒并沒有對錯,隻是代表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它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兒童教育專家、家庭教育指導師、北京布布幼稚園創辦人張娟老師在《在生命深處 與孩子相遇》一書中分享: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控制、阻擾、漠視和壓制。這讓孩子在内心深處收到一個資訊:我的這些都是不好的,我不被接納。

于是這些孩子會用一生的時間和自己内在的感受、情緒對抗,用一生的時間尋求别人的接納而完全無法享受生命自足圓滿的喜樂。

情緒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隻要我們呼吸,就會有情緒,它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本能,它在我們身體裡和我們終身相伴。

孩子愛發脾氣有情緒,并不是他不懂事

孩子表現的之是以是孩子,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孩子。

與身體一樣,年幼兒童的大腦孩還在發育之中。是以,當孩子情緒上來時,他的理智腦管不住情緒腦,沒法跟自己的情緒腦講道理也就沒法抑制一陣陣沖動,容易發怒。

這個時候,家長不應該生氣,不是孩子故意這樣做,而是他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到那個階段。

父母需要來充當孩子的理性前額葉,除了了解安撫之外,幫助他們分析和反思,思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式。

父母引導孩子的情緒,而非控制

當孩子深陷負面情緒的漩渦裡苦苦掙紮的時候,是孩子最需要幫助、關愛、了解的時候。

父母要引導他們的情緒,管理他們的行為,發展自主能力,而不是試圖對他們實施控制,希望讓他們馬上馴服。

分析大量優秀子女家庭之後,心理學家們得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結論,發現優秀孩子的父母總會有一些相似的政策和舉動,總結起來有五步,孩子就會逐漸明白情緒是什麼,當我有情緒的時候怎麼辦?

第一步: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父母先保持平和穩定

心理學研究:5步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你也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首要第一步要做的是,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不能讓孩子的情緒引起自己的情緒,很多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哭鬧、生氣、憤怒時,一下就被孩子的負情緒引爆,要不心煩意亂不允許孩子哭;要不比孩子還憤怒、生氣,對孩子大吼大叫。

這樣做,孩子或者會聽話,不再哭鬧、生氣,但也會立馬壓抑自己的情緒。但這并不是管理情緒的最佳最正确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情緒榜樣的力量

如果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保持鎮定,能夠積極控制憤怒,對孩子和父母雙方都有好處。

父母不僅不會傷害孩子,還會為他們樹立榜樣。孩子肯定能觀察到父母生氣,父母處理憤怒的方式對他們很有教育作用。

世界上最傑出、最富有影響力心理學家之一的阿爾伯特 班杜拉認為,個體學習過程是通過内心排練、模仿所觀察到的他人(适宜行為的榜樣)的行為造成的。

家庭是孩子第一群學校,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是通過學習父母而來。

如果你不控制自己的情緒,怎麼可能指望孩子學會控制他們的情緒呢?

父母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緒,又能讓它離去不受其影響——父母就樹立了情緒調整的榜樣,供孩子觀察效仿。

△父母情緒失控不利于解決問題

父母情緒失控,不但不利于解決問題,還會使沖突更新,使一陣旋風演變成暴風驟雨,不但不能使孩子波動的心情穩定下來,還會使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惡化,讓孩子拒絕配合父母,也不會更加積極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第二步:先接納孩子的感受、情緒,讓他感到安全

心理學研究:5步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你也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不好的感受時,我們先要給孩子一個訊号:我們是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在父母面前表達是安全的。

當孩子覺得安全的時候,他才能真實地和自己内在的情緒和感受聯結,才能走完他的情緒體驗的旅程,而這個情緒體驗的旅程,對他未來學會管理和梳理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在《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 孩子才肯說》這本書的第1章中就寫到:

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直接的聯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怎樣讓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們的感受!

很多父母經常都不認同孩子的感受。如父母經常這樣說:“這麼小的一件事,你沒有必要這麼難過等。”

當孩子的感受被不斷的否定,孩子就會感到困惑和憤怒。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感受。這樣給孩子很多困擾,孩子也不能更專心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面臨問題。

懂得情緒管理訓練的家長,不會把情緒泾渭分明地歸類為好和壞。

他們重視孩子的喜悅、愛和快樂;同時他們也認為,悲傷、恐懼和憤怒理所當然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情緒。更關鍵的是,他們會在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緒後,給孩子的行為劃定明确的界限,給出疏導和改善情緒的方法。

第三步:引導孩子描述情緒,給情緒命名

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八個孩子的父親、育兒暢銷書作者梅迪納指出:“孩子能控制情緒,要做的80%工作是認識情緒。”

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學家們發現,當我們用語言說出情緒時,激活負責理性思維的前額皮質,進而使活躍的情緒中樞杏仁核逐漸平靜下來,情緒自然也穩定下來。

當父母教孩子把情緒命名出來,也是幫他們把情緒說出來:

“弟弟拿了你的畫筆,你看起來好像有點不開心”、“晚上,讓你一個人上廁所,你感覺有點害怕”、“你的金魚死了,這令你很難過”……

第四步:感同身受地安撫孩子

心理學研究:5步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你也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感同身受也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指站在他人的視角看到問題,現在他人的視角去“感受”。

當父母對一個内心痛苦的孩子表現出同理心時,孩子感到被了解,面對痛苦難受是也不會過于孤單。

他們的情緒壓力才可以釋放、消散。尤其是0--6歲的孩子,他們會透過父母對自己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的允許,來判斷和确認“你真的愛我嗎?”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裡說: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

第五步:為孩子的情緒設立界限

父母如引導孩子學習健康的情緒模式?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不是情緒化地表達而是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是去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學會去表達“我怎麼了。”

設立情緒的邊界意味着,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把情緒發洩在别人身上,更不能以暴力解決問題。

△幫助孩子釋放負面情緒:

當孩子情緒波動的時候并不适合讨論他的不當行為,雖然必須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教育。要等到孩子鎮定之後,再提醒他什麼是最恰當的行為。如,“杯子是用來喝水的,并不是用來摔的,我現在去給你倒一杯水……”

停止活動、深呼吸,深呼吸可以擺脫緊張的心情;

讓孩子小聲的哼哼,或者在沒有人的地方大喊,可以釋放壓力;

當父母不能滿足孩子某一要求時,應該承認它,并通過“願望滿足”方式予以支援。

如孩子想吃餅幹,家長這樣說:“聽的出來你非常想吃雪糕,真希望咱家有雪糕,我敢打賭,你現在可以一口氣吃2根雪糕。”“我想你肯定渴了。我們可以先吃點西瓜……”

指導孩子解決問題,當孩的情緒被父母了解和接納,情緒強度就會減弱,并開始逐漸消失。

這就為他們解決問題創造了契機。如:你看上去非常失望,因為朵朵生病了,不能和你一起玩。

你非常希望和她一起玩,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一起想一想,有沒有其他有趣的活動?

可以抱着孩子,或者觸摸他,如果孩子不喜歡,可以站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安全的,父母願意一起和他面對這些可怕的情緒;

體力遊戲,與孩子一起進行體力遊戲,是建立聯結和幫助孩子處理自身情緒的最佳方式,如摔跤、枕頭戰、追逐、扮演大怪物等。

心理學研究:5步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你也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拿破侖将軍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更偉大。”

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無論對于孩子還是大人,都是一項需要“畢生修煉”的技能。

情緒管理得好,是情商高的重要展現。從小就學會情緒管理的孩子,會充滿正能量,培養出好性格;善于管理情緒的孩子,也一定會更受歡迎,能更好地融入到團隊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