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研究:5步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你也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最近同学和我诉苦,她感觉养育孩子太难了,比她上班难出好几条街。在养育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经常让她措手不及和昏头转向。

她儿子进入了“可怕的两周岁”,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发脾气;家人管教的时候会哭闹;和小朋友玩不到一起的时候会打小朋友……

心理学研究:5步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你也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婆婆一天到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脾气不好。”每当她儿子闹情绪、发脾气的时候,她婆婆都会采取漠视的态度或者其他的方式给予惩罚,迫使她儿子暂时停止哭闹,安静下来。

同学知道这样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是不正确的选择,但是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她也不知道。

不正确的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孩子随意发泄,伤害别人,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无法忍受欲求暂时得不到满足,经常歇斯底里、没有界限地索取,最后导致别人排斥他,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用生命力来压抑情绪,导致孩子内在很乱,使孩子成长和学习受到干扰,孩子不能用他所有的生命力来学习、行动、跟人交往、调整自己……并且孩子非常乖,不敢对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难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父母要正确认识孩子情绪

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在大量观察中发现,父母对于孩子力量的掌握、知识的学习一般都是很有耐心、比如孩子如何学走路、可以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反复练习。

父母给了他很多时间和耐心,但对于情绪的学习,父母却没有那么多耐心让孩子跌倒、受伤、感觉疼痛,然后再学习。

父母之所以这样很大程度上对情绪认识不正确。父母们认为孩子有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如果孩子出现发脾气、生气、胆小,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这个妈妈当的不够好,所以总会企图避免、打压、冷漠和掩盖这些情绪。

其实情绪并没有对错,只是代表情绪带给我们的感受,它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儿童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北京布布幼儿园创办人张娟老师在《在生命深处 与孩子相遇》一书中分享: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控制、阻扰、漠视和压制。这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收到一个信息:我的这些都是不好的,我不被接纳。

于是这些孩子会用一生的时间和自己内在的感受、情绪对抗,用一生的时间寻求别人的接纳而完全无法享受生命自足圆满的喜乐。

情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呼吸,就会有情绪,它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本能,它在我们身体里和我们终身相伴。

孩子爱发脾气有情绪,并不是他不懂事

孩子表现的之所以是孩子,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孩子。

与身体一样,年幼儿童的大脑孩还在发育之中。因此,当孩子情绪上来时,他的理智脑管不住情绪脑,没法跟自己的情绪脑讲道理也就没法抑制一阵阵冲动,容易发怒。

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生气,不是孩子故意这样做,而是他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那个阶段。

父母需要来充当孩子的理性前额叶,除了理解安抚之外,帮助他们分析和反思,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

父母引导孩子的情绪,而非控制

当孩子深陷负面情绪的漩涡里苦苦挣扎的时候,是孩子最需要帮助、关爱、理解的时候。

父母要引导他们的情绪,管理他们的行为,发展自主能力,而不是试图对他们实施控制,希望让他们马上驯服。

分析大量优秀子女家庭之后,心理学家们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发现优秀孩子的父母总会有一些相似的策略和举动,总结起来有五步,孩子就会逐渐明白情绪是什么,当我有情绪的时候怎么办?

第一步: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先保持平和稳定

心理学研究:5步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你也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首要第一步要做的是,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能让孩子的情绪引起自己的情绪,很多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哭闹、生气、愤怒时,一下就被孩子的负情绪引爆,要不心烦意乱不允许孩子哭;要不比孩子还愤怒、生气,对孩子大吼大叫。

这样做,孩子或者会听话,不再哭闹、生气,但也会立马压抑自己的情绪。但这并不是管理情绪的最佳最正确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情绪榜样的力量

如果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保持镇定,能够积极控制愤怒,对孩子和父母双方都有好处。

父母不仅不会伤害孩子,还会为他们树立榜样。孩子肯定能观察到父母生气,父母处理愤怒的方式对他们很有教育作用。

世界上最杰出、最富有影响力心理学家之一的阿尔伯特 班杜拉认为,个体学习过程是通过内心排练、模仿所观察到的他人(适宜行为的榜样)的行为造成的。

家庭是孩子第一群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学习父母而来。

如果你不控制自己的情绪,怎么可能指望孩子学会控制他们的情绪呢?

父母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又能让它离去不受其影响——父母就树立了情绪调整的榜样,供孩子观察效仿。

△父母情绪失控不利于解决问题

父母情绪失控,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使矛盾升级,使一阵旋风演变成暴风骤雨,不但不能使孩子波动的心情稳定下来,还会使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恶化,让孩子拒绝配合父母,也不会更加积极的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先接纳孩子的感受、情绪,让他感到安全

心理学研究:5步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你也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不好的感受时,我们先要给孩子一个讯号:我们是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在父母面前表达是安全的。

当孩子觉得安全的时候,他才能真实地和自己内在的情绪和感受联结,才能走完他的情绪体验的旅程,而这个情绪体验的旅程,对他未来学会管理和梳理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在《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第1章中就写到: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很多父母经常都不认同孩子的感受。如父母经常这样说:“这么小的一件事,你没有必要这么难过等。”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的否定,孩子就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感受。这样给孩子很多困扰,孩子也不能更专心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问题。

懂得情绪管理训练的家长,不会把情绪泾渭分明地归类为好和坏。

他们重视孩子的喜悦、爱和快乐;同时他们也认为,悲伤、恐惧和愤怒理所当然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情绪。更关键的是,他们会在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绪后,给孩子的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给出疏导和改善情绪的方法。

第三步:引导孩子描述情绪,给情绪命名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八个孩子的父亲、育儿畅销书作者梅迪纳指出:“孩子能控制情绪,要做的80%工作是认识情绪。”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们发现,当我们用语言说出情绪时,激活负责理性思维的前额皮质,从而使活跃的情绪中枢杏仁核逐渐平静下来,情绪自然也稳定下来。

当父母教孩子把情绪命名出来,也是帮他们把情绪说出来:

“弟弟拿了你的画笔,你看起来好像有点不开心”、“晚上,让你一个人上厕所,你感觉有点害怕”、“你的金鱼死了,这令你很难过”……

第四步:感同身受地安抚孩子

心理学研究:5步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你也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感同身受也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指站在他人的视角看到问题,现在他人的视角去“感受”。

当父母对一个内心痛苦的孩子表现出同理心时,孩子感到被理解,面对痛苦难受是也不会过于孤单。

他们的情绪压力才可以释放、消散。尤其是0--6岁的孩子,他们会透过父母对自己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的允许,来判断和确认“你真的爱我吗?”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说: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第五步:为孩子的情绪设立界限

父母如引导孩子学习健康的情绪模式?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不是情绪化地表达而是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是去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学会去表达“我怎么了。”

设立情绪的边界意味着,你可以有情绪,但不能把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更不能以暴力解决问题。

△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

当孩子情绪波动的时候并不适合讨论他的不当行为,虽然必须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教育。要等到孩子镇定之后,再提醒他什么是最恰当的行为。如,“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并不是用来摔的,我现在去给你倒一杯水……”

停止活动、深呼吸,深呼吸可以摆脱紧张的心情;

让孩子小声的哼哼,或者在没有人的地方大喊,可以释放压力;

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某一要求时,应该承认它,并通过“愿望满足”方式予以支持。

如孩子想吃饼干,家长这样说:“听的出来你非常想吃雪糕,真希望咱家有雪糕,我敢打赌,你现在可以一口气吃2根雪糕。”“我想你肯定渴了。我们可以先吃点西瓜……”

指导孩子解决问题,当孩的情绪被父母理解和接纳,情绪强度就会减弱,并开始逐步消失。

这就为他们解决问题创造了契机。如:你看上去非常失望,因为朵朵生病了,不能和你一起玩。

你非常希望和她一起玩,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活动?

可以抱着孩子,或者触摸他,如果孩子不喜欢,可以站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安全的,父母愿意一起和他面对这些可怕的情绪;

体力游戏,与孩子一起进行体力游戏,是建立联结和帮助孩子处理自身情绪的最佳方式,如摔跤、枕头战、追逐、扮演大怪物等。

心理学研究:5步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你也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拿破仑将军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更伟大。”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大人,都是一项需要“毕生修炼”的技能。

情绪管理得好,是情商高的重要体现。从小就学会情绪管理的孩子,会充满正能量,培养出好性格;善于管理情绪的孩子,也一定会更受欢迎,能更好地融入到团队之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