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迪釋出urbansphere概念車:讓 “空間”成為汽車的基礎

文/楊铮

未來總是要來的,誰也攔不住。4月19日,奧迪面向中國未來出行的sphere系列概念車的第三個成員urbansphere如期釋出。

去年的廣州車展期間,奧迪就面向中國市場釋出了sphere系列概念車的前兩款産品——電動敞篷跑車skysphere和 大型豪華轎車grandsphere。

但是這次奧迪并沒有告訴我們:urbansphere會被歸入哪類車型。

奧迪釋出urbansphere概念車:讓 “空間”成為汽車的基礎

三款sphere概念車湊齊了

如果單從造型風格來看,urbansphere與大型四門豪華轎車grandsphere更接近。但1.78米的車身高度與成人接近,卻更像是SUV的形制。而5.51米的長度、2.01米的寬度又把這款概念車推向MPV的領域,雖然MPV本不是奧迪的菜。

唯一能确認的是,urbansphere是有史以來,尺寸最大的奧迪。

除了三圍之外,概念車的軸距達到了驚人的3.4米。别說奧迪自家的産品陣容,算上市面上其他品牌的乘用車,也找不到可用的參照物——畢竟以空間寬裕聞名的GL8,軸距也不過3.1米。

這一點其實很重要。

在續航裡程、智能駕駛等級不斷改變衡量汽車産品的标準之際,“軸距”總那個是雷打不動的核心參數。

奧迪釋出urbansphere概念車:讓 “空間”成為汽車的基礎

有史以來,最大的奧迪

電動汽車本來就對軸距的使用率大大提升,而在自動駕駛概念的加持下,urbansphere概念車省去了傳統的方向盤、踏闆和儀表盤,也就模糊了駕與乘之間的界限,将這3.4米軸距上的大空間變成移動的會客室或者會議室。當然還是後排座椅更為寬敞舒适:接近躺平的靠背角度、作為“保留曲目”的腿托等功能配置可以直接變出一個躺平空間,再加上收納于車頂内,橫穿整車内部的影院級透明OLED大屏,令人樂不思蜀。

是以,忘了什麼轎車跑車SUV吧,urbansphere的關鍵詞是空間。如果汽車過去的角色是讓人在各種空間之間更快更好的移動,那麼未來的任務就是讓空間與人一起移動起來。“車輛設計和技術的基礎變為車内空間,即乘客在出行途中的生活與體驗空間。”這是奧迪對空間的解釋。

至于什麼電動汽車,那隻是電驅平台與空間需求的相輔相成罷了:大尺寸的車身和整體式的車身底闆能容納更多的電池,是以概念車的續航裡程預計會達到750公裡;反過來,緊湊的電動機可以安裝在前後軸附近,對車内空間的侵占極少。

有趣的是,urbansphere坐擁巨大空間,卻并不打算用更多的座椅、儲物裝置或者功能區将空間填滿。奧迪說,在這裡設計師優先考慮的是使用者對寬敞空間的需求,并将其列為乘坐舒适度的重要考量因素。即便是展現豪華屬性的後排杯托和扶手,也被設計成在不用時收納起來,盡量減少空間占用。

這或許是urbansphere得名的一半原因:-sphere這個詞根,在英語中用來表示空間中的球形、球體,比如“大氣層”。無論是從宇宙的常識還是樸素的直覺出發,人們都會同意:填補空間最好的方式就是“空”本身。

奧迪釋出urbansphere概念車:讓 “空間”成為汽車的基礎

一切為了空間

這輛概念車的另一半名字則展現了一種現實意義。奧迪希望将urbansphere作為一種可以期待的未來出行工具,一種在不遠的将來就觸手可得的出行體驗。是以它的基礎是奧迪已經量産的PPE平台,核心是800V電驅技術,頗具未來感的感應式控制單元其實并沒有跳出奧迪熟悉的MMI的範疇,而不那麼未來的後視鏡仍得以保留,似乎是考慮到幾年内上路的法律要求。

未來總是要來的,誰也攔不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