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铮
未来总是要来的,谁也拦不住。4月19日,奥迪面向中国未来出行的sphere系列概念车的第三个成员urbansphere如期发布。
去年的广州车展期间,奥迪就面向中国市场发布了sphere系列概念车的前两款产品——电动敞篷跑车skysphere和 大型豪华轿车grandsphere。
但是这次奥迪并没有告诉我们:urbansphere会被归入哪类车型。

三款sphere概念车凑齐了
如果单从造型风格来看,urbansphere与大型四门豪华轿车grandsphere更接近。但1.78米的车身高度与成人接近,却更像是SUV的形制。而5.51米的长度、2.01米的宽度又把这款概念车推向MPV的领域,虽然MPV本不是奥迪的菜。
唯一能确认的是,urbansphere是有史以来,尺寸最大的奥迪。
除了三围之外,概念车的轴距达到了惊人的3.4米。别说奥迪自家的产品阵容,算上市面上其他品牌的乘用车,也找不到可用的参照物——毕竟以空间宽裕闻名的GL8,轴距也不过3.1米。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在续航里程、智能驾驶等级不断改变衡量汽车产品的标准之际,“轴距”总那个是雷打不动的核心参数。
有史以来,最大的奥迪
电动汽车本来就对轴距的利用率大大提升,而在自动驾驶概念的加持下,urbansphere概念车省去了传统的方向盘、踏板和仪表盘,也就模糊了驾与乘之间的界限,将这3.4米轴距上的大空间变成移动的会客室或者会议室。当然还是后排座椅更为宽敞舒适:接近躺平的靠背角度、作为“保留曲目”的腿托等功能配置可以直接变出一个躺平空间,再加上收纳于车顶内,横穿整车内部的影院级透明OLED大屏,令人乐不思蜀。
所以,忘了什么轿车跑车SUV吧,urbansphere的关键词是空间。如果汽车过去的角色是让人在各种空间之间更快更好的移动,那么未来的任务就是让空间与人一起移动起来。“车辆设计和技术的基础变为车内空间,即乘客在出行途中的生活与体验空间。”这是奥迪对空间的解释。
至于什么电动汽车,那只是电驱平台与空间需求的相辅相成罢了:大尺寸的车身和整体式的车身底板能容纳更多的电池,所以概念车的续航里程预计会达到750公里;反过来,紧凑的电动机可以安装在前后轴附近,对车内空间的侵占极少。
有趣的是,urbansphere坐拥巨大空间,却并不打算用更多的座椅、储物装置或者功能区将空间填满。奥迪说,在这里设计师优先考虑的是用户对宽敞空间的需求,并将其列为乘坐舒适度的重要考量因素。即便是体现豪华属性的后排杯托和扶手,也被设计成在不用时收纳起来,尽量减少空间占用。
这或许是urbansphere得名的一半原因:-sphere这个词根,在英语中用来表示空间中的球形、球体,比如“大气层”。无论是从宇宙的常识还是朴素的直觉出发,人们都会同意:填补空间最好的方式就是“空”本身。
一切为了空间
这辆概念车的另一半名字则体现了一种现实意义。奥迪希望将urbansphere作为一种可以期待的未来出行工具,一种在不远的将来就触手可得的出行体验。所以它的基础是奥迪已经量产的PPE平台,核心是800V电驱技术,颇具未来感的感应式控制单元其实并没有跳出奥迪熟悉的MMI的范畴,而不那么未来的后视镜仍得以保留,似乎是考虑到几年内上路的法律要求。
未来总是要来的,谁也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