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美的這首桃花詩,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祝福

大陸是詩歌的國度,而《詩經》是大陸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詩經》以其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绮麗的文字意象,描寫了古人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與畫面,在中國成為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經久不衰的經典文學作品。

其中,詩經中的第六篇《桃夭》更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詩歌,詩歌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至今仍然是人們經常使用的名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美的這首桃花詩,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祝福

《桃夭》是一首祝賀女子出嫁的詩歌,也就是所謂的婚嫁詩;也可以認為是一首新娘子即将出嫁,娘家的長輩女性給新娘子做心理方面疏導、告訴她一些婚姻生活常識的詩。原詩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首《桃夭》詩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美學史上最早的一篇關于給人物的外在美與内在美下定義的詩篇。這首詩共三章,每一章四句,共十二句。每章均以“桃之夭夭”作為開端,詩意逐章遞進,反複詠歎,進而營造了一唱三歎的藝術效果。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美的這首桃花詩,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祝福

第一章開篇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人以桃花的嬌豔和色彩起興,桃花在春季裡開放,嬌豔粉嫩的桃花在明媚的春光下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照眼欲明。當人們迎着和煦的春風,來到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遊玩,眼見桃花朵朵,一樹樹,一枝枝嬌豔欲滴的桃花盛開着,這簡直就是一種極緻的視覺體驗。

詩人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來形容桃花盛開時那嬌豔欲滴的樣子真的是惟妙惟肖的,是唯美動人的。這種比興的手法也就是借物喻人,用盛開的桃花來比喻女子美麗的容貌,形神兼備,很是貼切。嬌豔欲滴的桃花也成了形容女子容貌的代名詞,如“面若桃花”,“人面桃花”等詞語就是從此而來。

而且,“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即鮮豔的桃花隐喻經過梳妝打扮的美麗新娘,的确有一種 “人面桃花相映紅”的韻味。在《桃夭》中,詩人化意為象,将景物描寫變成了表達思想感情的特殊手法,既寫景又寫人,并将情與景自然巧妙地融為一體,烘托出了一種歡快熱烈的婚慶氣氛。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美的這首桃花詩,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祝福

用桃花的嬌豔來形容女子的容貌,就是強調女子的外在美。女子的外表猶如春季盛開的桃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自古以來,人們對女子的美貌從來都是不吝其詞的,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就是最直覺的、最具有真摯情感的藝術寫照。

接下來“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言外之意就是說,女子到了出嫁的時候了,成婚之後就要做一個賢良淑德的妻子,和丈夫成家立業,對丈夫有所幫助,和夫家長輩和睦相處的品德。這是女子在出嫁之前,家裡的長輩對女子的一番諄諄教導,也可以看做是對女子的婚前知識教育。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美的這首桃花詩,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祝福

第二章開篇句“桃之夭夭,有蕡其實”,在詩意上是循環往複的。此時,詩人不再描寫桃花,而是将視野聚焦在桃樹的果實上,桃樹碩果累累的景象,一番成熟的喜悅景象,一派收獲的歡樂祥和氛圍。

又圓又大的桃子挂滿枝頭,這是桃樹表現出來的外在美,由此而比興到女子身上: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到了婚姻嫁娶的時候了,家中的長輩們語重心長地對着這位即将出嫁的女子說教着,從這種教導中能看出來她們是多麼希望女子嫁到了夫家之後能成為一個的賢良淑德的妻子。

詩人以“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作遞進式的比興。“有蕡其實”明着是按桃樹先開花後結果的生長規律叙寫桃子的繁多,實則暗示了對新娘婚後多生子女的良好祝願。古人有多子多福之說,詩人正是借桃樹的果實繁多這一意象來表達了自己發自内心的祝願,這不僅是寓情于景,同時也是觸景生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美的這首桃花詩,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祝福

第三章開篇句“桃之夭夭,其葉蓁蓁”是寫桃樹的葉子繁茂的,隻有桃樹樹葉繁茂,才能看出來這是一棵茁壯成長、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桃樹。

接下來的“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大意是說,新娘子嫁到夫家後,他與新郎齊心協力,共建家園,幸福美好的生活由此拉開帷幕。古代稱女子出嫁叫“于歸”,意思就是說,女子除了美麗之外,更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

詩人以“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作比興,明着是寫桃樹的枝繁葉茂,實則暗含桃樹壯大、根深葉茂之意,喻示着新娘出嫁後能給夫家帶來好運,使夫家家業興旺的美好期盼,因而茂盛的桃葉這一意象也容易使人聯想到家業的發達。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美的這首桃花詩,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祝福

總體來看,詩人以桃樹為整體意象,以花、果、葉為局部意象,由開花寫到結果,由結果寫到枝繁葉茂,而所隐喻的内容也是漸次展開,由豔若桃花的新娘形象到多生貴子的母親形象,由母親形象再到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形象。

這種描寫既符合桃樹生長的自然規律,又合乎新娘出嫁後的生活軌迹,詩意渾然天成,層層遞進,讀來自然流暢,絲毫感覺不到雕琢堆砌的痕迹。

行文至此,這首詩的主題也就非常明朗了:詩歌中的“桃之夭夭”,一唱三歎,回環往複;三重唱的“之子于歸”,使《桃夭》這首詩的主旨更加顯得豁然明朗,進而描繪出的是一幅女大當嫁的祥和的愉悅的景象。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美的這首桃花詩,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祝福

詩人通過桃花桃子、桃葉的外在美,巧妙地和“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結合起來,表達着人們對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安居并且樂業的美好向往。

而根據詩歌意象,桃花喻指出嫁的新娘,那麼 “宜其室家”就應當是使夫妻關系和美。婚姻是人生的大事,自古而然,而古代對婚禮的重視尤勝今人,是以将新婚夫婦地位擺在最前面再正常不過。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美的這首桃花詩,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祝福

此外,《桃夭》還是一首祝福婚姻美滿、家庭和諧的詩歌。詩人祝願新娘婚後生活幸福,首先就應當是夫妻和美,是以第一章的“宜其室家”與第二章的 “宜其家室” ,則自然是使其家庭和順、夫婦和美,因為桃子是“桃之夭夭”的果實,喻示着子女的出生。

這就意味着撫育孩子已成為新娘婚後生活的頭等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夫妻關系隻能退居其次,孩子成為家庭的重中之重,這其實也合乎人之常情。

至于第三章的 “宜其家人”,則由于出嫁的新娘早已變成了家庭主婦,裡裡外外都需她操持打理,故謂使其全家人都和順美滿,加之桃葉的繁茂暗示着樹大根深,象征着家業興旺,而這個女子的出嫁給夫家帶來了好運與福氣。盡管這是有一些迷信色彩的主觀意識,但從婚姻的角度講,祝願新娘婚後幸福美滿、家業興旺同樣符合風序良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美的這首桃花詩,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祝福

《桃夭》一詩最後将女子美好的德行上升到家庭這一高度,也是這首詩經久不衰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家庭作為社會構成的最基本機關,每一個家庭的和睦穩定關系着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是以,就不難了解為什麼人們如此重視婚姻家庭關系了。

在整部《詩經》當中,詩人們将婚姻和家庭看得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僅在《桃夭》一詩當中有所闡發,從某種意義上說,婚姻和家庭的内容是處在《詩經》的頭等地位上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桃夭》一詩為曆代文人激賞,傳誦至今,更因其展現出的真善美的審美價值與和諧興盛的家庭觀念,展示了婚姻家庭在中國古代的重要地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