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晴雯死時并非十六歲,曹雪芹有意錯報年齡令人擔憂,她到底幾歲?

晴雯被攆走後很快就死了。王夫人為了宣洩對她的恨意,吩咐“火化”不允許停放和埋葬,等于将她挫骨揚灰了。

賈寶玉對晴雯最後的凄慘并不知道,估計也沒人敢告訴她。是以《芙蓉女兒诔》中才會說“始信黃土壟中,女兒命薄”,悲歎晴雯之夭。

晴雯死時并非十六歲,曹雪芹有意錯報年齡令人擔憂,她到底幾歲?

然而,問題就出在《芙蓉女兒诔》關于晴雯死時的年紀上,究竟是幾歲前後并不一緻。

(第七十八回)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六載。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間,栖息宴遊之夕,親昵狎亵,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畸。

賈寶玉明确說晴雯死的時候是十六歲,與林黛玉的年紀一樣。頭年劉外婆來賈家後不久,林黛玉親口告訴薛寶钗她“長到十五歲,從來沒人告訴她這些話。”

晴雯死時并非十六歲,曹雪芹有意錯報年齡令人擔憂,她到底幾歲?

賈寶玉作為晴雯的親近人,不會弄錯她的年紀。但是,晴雯卻明明不可能十六歲,原文也是白紙黑字寫了的。

(第六十三回)衆人笑道:“這一回熱鬧有趣。”大家算來,香菱、晴雯、寶钗三人皆與他同庚,黛玉與他同辰,隻無同姓者。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他一鐘。”

群芳夜宴掣花簽,襲人的桃花簽要求同庚、同辰、同姓者都要與她喝一杯。

晴雯、香菱、寶钗與襲人同庚,也就是同歲。

晴雯死時并非十六歲,曹雪芹有意錯報年齡令人擔憂,她到底幾歲?

黛玉和襲人同辰,都是二月十二。

芳官與襲人同姓,都姓花。

如此算來,晴雯與薛寶钗同歲才對,比林黛玉大了整整三歲。

曹雪芹雖然沒有明确衆人年齡大小,但林黛玉比賈寶玉小一歲,薛寶钗比賈寶玉大兩歲是不錯的。

晴雯既然與薛寶钗同歲,那年林黛玉是十六歲,則晴雯死的時候是十九歲無疑。

王夫人回賈母時說得“那個丫頭也大了”的的說法便是佐證。賈家的丫頭,按規矩都要在二十歲左右放出去嫁人。

晴雯死時并非十六歲,曹雪芹有意錯報年齡令人擔憂,她到底幾歲?

那麼,曹雪芹為什麼會前後不一,既寫晴雯與薛寶钗同歲,又寫她死的時候與林黛玉同齡呢?

究其原因,并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有意為之。

晴雯的死是代林黛玉而死。王夫人恨她入骨,固然是晴雯有錯,核心還是代林黛玉受過。

王夫人将晴雯當作林黛玉之替身,發洩對寶黛姻緣和賈母的不滿,是恨屋及烏的遷怒。

晴雯也确實是林黛玉的影子,她之死就是伏筆林黛玉之死。

就拿賈寶玉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兒诔》來說,真正的芙蓉是“芙蓉花簽”之主的林黛玉。所謂“緻祭于白帝宮中撫司秋豔芙蓉女兒之前”,實則是祭祀未來死去的林黛玉。

晴雯死時并非十六歲,曹雪芹有意錯報年齡令人擔憂,她到底幾歲?

正因如此,林黛玉才會适逢其會旁聽了祭祀诔文,并現身與賈寶玉讨論“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之谶語,并聽聞之後“忡然變色”。

脂硯齋【庚辰雙行夾批:如此我亦為妥極。但試問當面用“爾”“我”字樣究竟不知是為誰之谶,一笑一歎。一篇诔文總是以二句而有,又當知雖诔晴雯而又實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雲必因晴雯诔,則呆之至矣。】

脂硯齋可謂“實錘”《芙蓉女兒诔》為诔黛玉之文了。

既然《芙蓉女兒诔》為黛玉之诔文,當時林黛玉正好是十六歲,豈不是恰當!

晴雯死時并非十六歲,曹雪芹有意錯報年齡令人擔憂,她到底幾歲?

曹雪芹通過“誤”用黛玉的年齡錯報晴雯的年紀,預示賈寶玉作《芙蓉女兒诔》真正祭奠的是未來死去的林黛玉。

林黛玉死時已經不在賈寶玉身邊,賈寶玉當時遭逢抄家,家破人亡也并不會再單獨為黛玉作文祭奠。

根據第二十三回賈寶玉的谶語,林黛玉死後,賈寶玉出家做了和尚,并尋到墓前為她守墓餘生。不排除《情僧錄》等一系列故事就在那時候完成,後來不斷修改為《石頭記》《紅樓夢》《金陵十二钗》,權作祭奠“紅樓衆女兒”。

文|君箋雅侃紅樓

還請幫忙點贊、收藏,能關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新内容持續更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