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晴雯死时并非十六岁,曹雪芹有意错报年龄令人担忧,她到底几岁?

晴雯被撵走后很快就死了。王夫人为了宣泄对她的恨意,吩咐“火化”不允许停放和埋葬,等于将她挫骨扬灰了。

贾宝玉对晴雯最后的凄惨并不知道,估计也没人敢告诉她。所以《芙蓉女儿诔》中才会说“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悲叹晴雯之夭。

晴雯死时并非十六岁,曹雪芹有意错报年龄令人担忧,她到底几岁?

然而,问题就出在《芙蓉女儿诔》关于晴雯死时的年纪上,究竟是几岁前后并不一致。

(第七十八回)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

贾宝玉明确说晴雯死的时候是十六岁,与林黛玉的年纪一样。头年刘姥姥来贾家后不久,林黛玉亲口告诉薛宝钗她“长到十五岁,从来没人告诉她这些话。”

晴雯死时并非十六岁,曹雪芹有意错报年龄令人担忧,她到底几岁?

贾宝玉作为晴雯的亲近人,不会弄错她的年纪。但是,晴雯却明明不可能十六岁,原文也是白纸黑字写了的。

(第六十三回)众人笑道:“这一回热闹有趣。”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只无同姓者。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他一钟。”

群芳夜宴掣花签,袭人的桃花签要求同庚、同辰、同姓者都要与她喝一杯。

晴雯、香菱、宝钗与袭人同庚,也就是同岁。

晴雯死时并非十六岁,曹雪芹有意错报年龄令人担忧,她到底几岁?

黛玉和袭人同辰,都是二月十二。

芳官与袭人同姓,都姓花。

如此算来,晴雯与薛宝钗同岁才对,比林黛玉大了整整三岁。

曹雪芹虽然没有明确众人年龄大小,但林黛玉比贾宝玉小一岁,薛宝钗比贾宝玉大两岁是不错的。

晴雯既然与薛宝钗同岁,那年林黛玉是十六岁,则晴雯死的时候是十九岁无疑。

王夫人回贾母时说得“那个丫头也大了”的的说法便是佐证。贾家的丫头,按规矩都要在二十岁左右放出去嫁人。

晴雯死时并非十六岁,曹雪芹有意错报年龄令人担忧,她到底几岁?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会前后不一,既写晴雯与薛宝钗同岁,又写她死的时候与林黛玉同龄呢?

究其原因,并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晴雯的死是代林黛玉而死。王夫人恨她入骨,固然是晴雯有错,核心还是代林黛玉受过。

王夫人将晴雯当作林黛玉之替身,发泄对宝黛姻缘和贾母的不满,是恨屋及乌的迁怒。

晴雯也确实是林黛玉的影子,她之死就是伏笔林黛玉之死。

就拿贾宝玉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来说,真正的芙蓉是“芙蓉花签”之主的林黛玉。所谓“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实则是祭祀未来死去的林黛玉。

晴雯死时并非十六岁,曹雪芹有意错报年龄令人担忧,她到底几岁?

正因如此,林黛玉才会适逢其会旁听了祭祀诔文,并现身与贾宝玉讨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之谶语,并听闻之后“忡然变色”。

脂砚斋【庚辰双行夹批:如此我亦为妥极。但试问当面用“尔”“我”字样究竟不知是为谁之谶,一笑一叹。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

脂砚斋可谓“实锤”《芙蓉女儿诔》为诔黛玉之文了。

既然《芙蓉女儿诔》为黛玉之诔文,当时林黛玉正好是十六岁,岂不是恰当!

晴雯死时并非十六岁,曹雪芹有意错报年龄令人担忧,她到底几岁?

曹雪芹通过“误”用黛玉的年龄错报晴雯的年纪,预示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真正祭奠的是未来死去的林黛玉。

林黛玉死时已经不在贾宝玉身边,贾宝玉当时遭逢抄家,家破人亡也并不会再单独为黛玉作文祭奠。

根据第二十三回贾宝玉的谶语,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出家做了和尚,并寻到墓前为她守墓余生。不排除《情僧录》等一系列故事就在那时候完成,后来不断修改为《石头记》《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权作祭奠“红楼众女儿”。

文|君笺雅侃红楼

还请帮忙点赞、收藏,能关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新内容持续更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