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振興在行動丨留住鄉愁!鄂東“江南水鄉”推進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每日

新華網武漢4月21日電(胡誠、劉曉麗、吳文華)長江南岸,梁子湖畔。“鄉愁”如一道美麗風景,在鄂州大地勾畫詩意栖居的田園圖景,凝鑄瑰麗的田園詩篇。

圖為鄂州市鄂城區長港鎮峒山村。新華網發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峒山腳下、長港之濱,展闆上這句話直抵心田。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長港鎮峒山村,古樸的民居整潔有序,掩映于綠色之間;成片的農田綠意盎然,展現着勃勃生機……

這個全國首批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示範村,因優美的人居環境遠近聞名,成為鄂州市近年來打造山水鄉愁之源的一個縮影和典範。

鄂州位于湖北省東部,地處長江中遊南岸,境内大小湖泊百餘個,是有名的“江南水鄉”。近年來,鄂州市握緊“鄉愁”這一鄉土文化之根,将“留住鄉愁”轉化為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動力,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美麗鄉村,讓“鄉愁”更動人

春風拂面,舉人溝花開正豔,桃花溪水流潺潺。

鄂州市鄂城區汀祖鎮嶽石洪村,就置身在眼前這片群峰環繞的幽谷之中,望眼是溪清山綠,入耳是水淙鳥鳴,仿佛一片世外桃源。

圖為鄂州市鄂城區汀祖鎮嶽石洪村。新華網發

誰能想到,這樣一片風水寶地,早年間竟是挖山不止,滿目瘡痍。

汀祖鎮副鎮長李彥培介紹,嶽石洪村位于鄂州、大治、黃石三市交界處,“八山半水分半田”,耕地少但礦産資源豐富。早在上世紀50年代,嶽石洪村開礦成風,“挖個稀巴爛,賺個幾千萬”。全鎮上下“村村點火,戶戶冒煙”。

礦挖完了又采山上的石頭,石頭采沒了,村民的收入來源也就斷了。嶽石洪村,這個曾經的富裕村,一度窮得靠林業補償維持運轉。

留在村裡沒奔頭,許多村民選擇外出賺錢。有點門路的人開始外遷,曾經熱鬧的村子突然靜了下來,最少的時候整村常住人口不到400人。隻留下光秃秃的群山,一遇到大雨,經常發生泥石流和山洪。當地村民嘗到了“竭澤而漁”、毀壞生态的苦果。

“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

當地人幡然醒悟,開始植綠、複墾,償還生态債。全村從“封山育林”起步,10年間将森林覆寫率提升至81.2%,并逐漸複墾工礦廢棄地。昔日的荒山,開始恢複綠色的記憶。

綠色回歸為村裡帶來新的财源——

村裡種上了百餘畝白茶,建起了茶葉加工廠。

利用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和人文曆史傳說,發展“農業+文創+旅遊+康養”特色旅遊。三國文化、道教文化、礦冶文化等文化元素被充分發掘,桃花山、白馬塔、“情人橋”“520”台階等景點成為網紅打卡地,帶動村裡一衆酒店、民宿、生态農莊訂單不斷。

今年3月初,嶽石洪村旅遊綜合體集中簽約開工,涵蓋多個旅遊要素的12個文旅項目落戶村裡,總投資額逾1.3億元。全村村民再次捧上了“金飯碗”。

村莊變美、綠色回歸,讓“鄉愁”更動人。“現在不少外地人來此創業,曾經外遷的村民又遷回村裡,全村常住人口已超過800人。”嶽石洪村村支部副書記楊雲玲說,她很慶幸當年選擇嫁到了這個村。

“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湖北省綠色生态示範村”“江南聚寶盆華中(文化)第一村”……短短數年,嶽石洪村逐漸美成了“桃花源”。2021年,《鄂州市嶽石洪村村莊規劃》還入選自然資源部優秀村莊規劃成果,作為典型在全國推廣。

嶽石洪村的曆史變遷,讓當地人真正認識到“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内涵。

在鄂州,像嶽石洪村這樣的美麗鄉村比比皆是。近年來,鄂州市統籌上億資金,選擇環梁子湖(含百裡長港沿線)、環南迹湖和環白雉山沿線,集中打造21個省市級美麗宜居宜業示範村,形成美麗鄉村示範帶。如今,具備條件的村灣全部建成美麗鄉村,并且每個行政區都有一至兩個風情小鎮、特色小鎮。

返鄉創業,讓“鄉愁”更濃郁

三面環山,面湖而居。一片灰磚灰瓦、極具荊楚特色的古村落掩映于綠樹翠竹之間。

行走在幹淨整潔的村灣小道,但見屋舍俨然,桑竹吐綠,更有臨湖觀水長廊近賞山水田園。腦海中不禁浮現王安石詩中描繪的景象:“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闼送青來”。

圖為建設中的萬秀村九龍灣濕地觀鳥公園。新華網發

“萬秀村位于鄂州市西南邊,隸屬梁子湖區塗家垴鎮,是省級生态村、省級宜居村莊……”佩戴着電子導遊裝置的鄧芳齡,頗為自豪地向遊客介紹着自己的家園。

“90後”鄧芳齡畢業于江漢大學,是嫁到萬秀村的媳婦。她和丈夫之前都在城裡工作,前兩年,萬秀村美麗的“鄉愁”像一塊巨大磁石,吸引夫妻倆毫不猶豫地回到了家鄉。

村裡老房子統一改造成農家院子,清一色修舊如舊,别具風格。她家裡的老房子翻新改造成“四号院”,丈夫開農家樂,她應聘為村幹部,還兼職當導遊。夫妻倆在參與鄉村振興中找到了自己發展的方向。

“每天生活在田園美景中,有喜歡的事情做,老人、孩子都在身邊,生活不比在城裡差。”鄧芳齡很滿足現在的生活。

緊鄰萬秀村的熊易村,返鄉創業的劉俊一手打造“黃金甲”民宿,面湖靠村、吃住一體,節假日舉辦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民宿吸引了不少人氣,一年收入可達200萬元。

在梁子湖區東溝鎮大橋村藍海生态園,梅花開過,桃花正盛,遠遠望去,花開成海。生态園負責人舒捷也是一名返鄉能人,前幾年,他回鄉投資9000多萬元,流轉3200餘畝土地,打造了這個生态園。

生态園裡建有梅花塢、茶花園、櫻花園、海棠園、桂花園、桃花園等18個園區,今年春節期間接待遊客近10萬人。

梁子湖區委書記蔡和林說,梁子湖區有舒捷式回鄉能人125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0多個。同時,億元以上農業文旅大項目也正在接連布局。多重因素疊加,吸引進村下鄉的社會資本超過100億元。

圖為鄂州市華容區段店鎮百席村。新華網發

長江之濱,穿過一片綠意盎然的生态産業園,就到了華容區段店鎮百席村。這是個先後榮獲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稱号的模範村。村支部書記夏建國也是一位被“鄉愁”吸引的返鄉能人,他在武漢擁有一家炊具研磨材料公司,去年11月返鄉任職。“家鄉越來越好,回家的願望就更強烈。”夏建國說。

近年來,鄂州緻力于打造山水鄉愁之源,吸引越來越多的能人返鄉創業,也讓“鄉愁”變得更加濃郁。

綠色産業,讓“鄉愁”更詩意

浩瀚的梁子湖,煙波浩渺,春風微瀾。

這個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在鄂州水域的水質已恢複到上世紀80年代水準,反映了鄂州多年來梁子湖生态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曾幾何時,坐擁梁子湖巨大“寶庫”,當地人“靠湖吃湖”,攔河築壩、污水直排、過度捕撈、挖沙采石……梁子湖水質日趨惡化,野生魚類資源逐年下降。

圖為梁子湖。新華網發

鄂州境内大小湖泊百餘個,是有名的“百湖之市”“江南水鄉”。如何保護好彌足珍貴的水資源,讓鄂州河清水晏、山川秀美、擦亮水鄉名片?鄂州市痛下決心,加快生态文明建設,推進綠色發展。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推進“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河湖生态治理和修複”……

全市133個湖泊登記造冊,實行編号管理,“河湖長”“岸線長”走馬上任……

2013年,鄂州市決定,梁子湖區域500平方公裡範圍内全面退出一般工業,全力争創全國生态文明示範區。

為此,梁子湖區關停36家污染企業,先後否決60餘個“環境不友好”産業項目。同時,陸續退垸還湖6萬多畝,取締2.2萬畝大湖圍欄,退出1.4萬畝珍珠養殖,停辦連續舉辦了17屆的梁子湖旅遊捕魚節……

連續多年生态修複锲而不舍,鄂州水生态環境逐漸改善。消失多年的銀針魚、鳑鲏魚等物種在湖區重制,恢複容顔的“江南水鄉”日漸呈現詩意的浪漫。

在保護和修複生态同時,鄂州大力推動綠色産業發展。生态農業、生态旅遊、生态科技,處處離不開“生态”标簽。

全國首批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示範村——鄂城區長港鎮峒山村深入貫徹生态發展理念,“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全村打造休閑、觀光、采摘、垂釣、科普等體驗農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圖為鄂州市華容區成片農田。新華網發

華容區段店鎮百席村建起台灣生态園,農民流轉土地收“租金”,土地入股分“股金”,進園打工掙“薪金”。

梁子湖區塗家垴鎮官田村靠九品香蓮支柱産業帶動,曾經的産業“空白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特色村”……

在鄂州,幾乎村村建有生态農業基地,不少農産品遠近聞名:“梁道”有機稻飄香千裡;沼山有機胡柚獲地理标志認定;張遠有機藍莓成為國家級标準化示範基地;塗家垴鎮花園生姜、下楊黃桃、萬秀桑葚聞名湖北……

生态農業帶動了生态旅遊發展。近幾年,鄂州市各鄉鎮的荷花節、牡丹節、采菱節、胡柚節、草莓節等四季“常開”,“花常在,果常有,客常來”的鄉愁體驗遊遊客不斷。

官田3A景區、九龍灣公園、萬方葵園、知青驿站、天空之境,越人歌驿站,一個個鄉村景點成為極具影響力的網紅打卡地,一個個美麗鄉村成為全國和湖北旅遊名村。

生态科技方面,以梁子湖區為例,該區梧桐湖新區入選首批湖北科技小鎮,市校合作新模式引來科技項目65個、高新技術企業73家。

實行生态保護,發展綠色産業,詩意的“鄉愁”讓鄂州嘗到了“綠色”的甜頭。

當年,梁子湖區退出一般工業後,産值和稅收一度銳減令當地擔心。然而,多年堅持下來,真實的資料給了他們“定心丸”:僅2013至2019年,梁子湖區地區生産總值、财政總收入年均增長率分别達19.3%和22.8%。

對鄂州而言,“留住鄉愁”不僅帶來詩意和浪漫,更堅定決心踐行新發展理念。

“打造山水鄉愁之源,實作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鄂州推進鄉村振興的努力方向。”鄂州市委書記孫兵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