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丨和春天一起醒來讀書

青未了丨和春天一起醒來讀書

李恒昌

青未了丨和春天一起醒來讀書

春風浩蕩,群山蘇醒,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馬上就要到來了。在這美好的時刻,樂意将自己的讀書故事和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人生有種種美好,讀書是其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縱然時光過去多少年,依然忘不了兒時在鄉下讀書的日子。當年我在家鄉一個叫東廟子山的小村莊讀書成長,日子過得既苦又甜。國小四年級時的一個傍晚,在自家小院子裡寫完作業後,準備朗讀課文的時候,天空逐漸黯淡下來,因不想過早點上油燈,一個人便順着高高的梯子爬上屋頂,然後拿出國文課本,借着稍亮的天光,聲情并茂地朗讀起來。朗讀的間歇,聽到鄰居大娘高聲說:“三妮,快聽聽,廣播喇叭裡在講什麼?”隻聽大樹下的“三妮姐姐”回答說:“哪裡是喇叭?是小昌在屋頂上念書。”聽了這話,我不敢再念出聲來,唯恐影響了别人。不過心中也有些得意,沒想到讀書還能被當做喇叭廣播。

上高中時,我在縣一中重點班就讀。記憶最深的是首次作文便被國文老師當成了範文來讀。當時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定。那時,我正在讀一篇《是猴子變人,還是人變猴子》的課外文章,内容是批評當時社會上較為普遍存在的不重視學文化,不重視提高文明素質的現象。受其啟發,我完成了題為《重理,豈能輕文?》的作文,批評“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隻重視理工科,輕視文科的現象。沒想到第二個星期國文課上,國文老師對這篇作文大為贊賞,并且向全班同學朗讀了一遍。後來聽說,這篇作文還在全年級的其他九個班也當作範文宣讀。聽了這個消息,心裡比吃了蜜還甜。那是我第一次真切體會到多讀書的好處。如果不讀那本課外讀物,又哪裡會寫出這樣的作文?

人生多有不易。有許多必須做的事情,也有一些需要做的“生意”。許多事情做起來又是非常的艱難,有些“生意”幹起來也很“不劃算”。但是在我看來,唯有讀書是世上最為容易的事情,也唯有讀書是世上最“劃算”的“生意”。仔細想想,社會花那麼多錢,專門開辦學校,父母千辛萬苦,日日勞作,為的是能給我們讀書創造一個好的條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裡,既風吹不着,又雨淋不着,既不愁吃,又不愁穿,隻負責學習讀書,隻負責把習學好,把書讀好,又有何辛苦可言?即便有些辛苦,與勞工、農民、解放軍和科學家相比,與自己的父母相比,豈不是容易多了嗎?如果自身對這個問題沒有真切的體會和感受,請看一看著名作家趙德發先生的短篇小說《閑肉》吧!那是一篇書寫村中壯勞力金囤改當民辦教師的故事,從村民對其當老師的“嫉妒羨慕恨”上,可以窺見當學生的容易和幸福。不僅如此,從“生意”的角度來看,一本書很多是作者積很長時間努力,甚至畢生精力和畢生智慧形成的精神财富。我們隻須花幾十塊錢便能擷取和享受,試問天下哪裡還有比這更“便宜”更“劃算”的事情?

讀書讀的多了,慢慢悟出一些讀書的門道兒來。私下認為,讀書有三種層次或者說三種境界。一是隻讀,重單純的精神享受,這屬于消費型的;二是讀了之後做筆記,這應當屬于精神财富的“簡單再生産”;三是邊讀書邊寫作,這可以稱作精神财富的“擴大再生産”。回顧自己的讀書經曆,也先後經曆了這三個發展階段。個人感到,讀書對促進自己的寫作實在太重要了。讀書可以為寫作積累知識和财富,更重要的是讀書能促進靈感的産生,其作用猶如電子學上的“觸發脈沖”,一旦接通,便能瞬間點燃思想的火花。自己的創作靈感,絕大多數來源于讀書,是書中的某一個故事或閃光點,啟發了靈感,開闊了思路。

最贊賞這樣的箴言:“有知貧不久,無知富不長。”最欣賞這樣的詩句:“冬之夜,我被閱讀的大雪覆寫得如此幸福。”最難忘同學當年寄給我的一個明信片:“好書悟罷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香。”

不可否認,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讀書的。與讀書相比,有人更喜歡喝酒和打牌,也有人更喜歡打遊戲,也有人信奉天下最大的宗教——“回籠覺”。當然,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理由,但我更相信這樣的說法:“讀書受益終生,遊戲毀掉一生”“此時睡覺隻能做夢,此時讀書會實作夢想”。

記得2000年春天,我寫了一篇讀左拉《鐵匠》的讀書筆記,投寄給《人民鐵道報》。時任副刊編輯、詩人王京生先生以《春天鐵匠:喚醒我們的靈魂讀書》的題目給發了出來。我非常喜歡這個題目,因為沉默的大地需要不斷喚醒,人們的讀書自覺也需要喚醒,需要在春天裡大聲喚醒!

此時此刻,仿佛聽到天空中布谷鳥的叫聲,好似在唱:布谷,布谷,快快醒來,耕地讀書!這是何等美妙的歌聲!

作者簡介:李恒昌,鐵道戰備舟橋處黨委書記,濟南鐵路作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首批簽約作家。曾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和中國鐵路文學獎、劉勰散文獎等。

,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