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铮:巴菲特午餐的啟示

作者:潤商文化

2006年,黃铮的人生發生了一件大事——與股神沃倫·巴菲特共進午餐。

網上一直流傳着黃铮與巴菲特的一張合照:巴菲特的手親近地搭在黃铮的肩上,兩個人都面帶微笑。當時隻有26歲的黃铮還略顯拘謹和青澀,可能巴菲特也想不到,十幾年後,這場午餐的配角竟然會創造出一家市值千億的美元公司。

黃铮:巴菲特午餐的啟示

黃铮與巴菲特的合影

黃铮能有這樣的機會,還要歸功于段永平。

2000年,在妻子蘇珊·巴菲特的提議和撮合下,股神沃倫·巴菲特開始拍賣語氣共進午餐的機會。從那以後 ,世界上最著名的午餐拍賣誕生了。每年,巴菲特午餐的拍賣都會吸引到很多關注的目光,人們都想從股神哪裡解惑學習一些投資技巧。雖然這頓午餐的價格逐年飙升,但仍有衆多競價者參與其中。

2006年,段永平以26.01萬美元的價格成功拍下了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成為第一位與股神共進午餐、面對面聊天的華人。

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地點是在紐約一家非常有名的牛排館——史密斯與沃倫斯基牛排館。這是一家美國當地最有名的高端牛排連鎖餐廳,在美國各個主要城市都有它的分店。

黃铮:巴菲特午餐的啟示

史密斯與沃倫斯基牛排館

“慈善午餐”被安排在一樓緊靠廚房的大圓桌,可以圍坐七八個人,因為中标人可以帶上個最多七位朋友與巴菲特進行3個小時的特别午餐。

據說,在吃午餐時,巴菲特跟段永平說的:不要做你不懂的東西,不要做空,不要去借錢。這樣的投資理念深深地影響了段永平,讓他的财富得到了源源不斷的積累。

根據規則,段永平可以帶六個人共同赴宴,其中一個就是黃铮。

當時的黃铮還在谷歌公司工作,段永平在電話中隻告訴他讓他來一起吃個午餐,令黃铮萬萬沒想到的是,午餐桌上坐着的人竟然是“股神”巴菲特。

黃峥對巴菲特有很高的評價:“巴菲特是一位讓人敬佩的資本家,他是一位純粹的資本家。他的整個事業可以描述為孜孜不倦地、專注地、理性地挪動錢來享受複利的果實。我喜歡讀他寫給股東的信,幾十年來重複着同樣的簡單,重複着不容易的純粹。他的帝國裡一手是保險,一手是投資;一邊賣的是抗風險能力,收起來的是錢,另一邊則是把錢放進有護城河、能産生複利的果園裡。”

作為這次午餐的“配角”,黃峥一直坐在一旁認真地聆聽着兩位“大佬”的談話。在這次飯局上,巴菲特沒有教授什麼專業的投資技巧,更沒有談過多的空話套話。他告訴黃峥:“做事要順勢而為,要遵循事件背後的客觀事實。人可以不睿智,但是一定要有勇氣和堅持。”

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成了黃峥日後創業的最佳背書材料之一。

在一次接受專訪時,黃峥回憶起當時那場午餐時說道:

巴菲特有很多故事,和他交談是件很有趣的事情。雖然他不會告訴你公司具體的投資打算,但不妨礙他談論自己的投資原則,正是這些原則使他從很少的資本起步,最終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幾個人之一。

黃铮:巴菲特午餐的啟示

他也曾提及巴菲特午餐帶給自己的最大啟示:

巴菲特講的東西其實特别簡單,是我母親都能聽懂的話,但這頓飯對我最大的意義,可能是讓我意識到了簡單和常識的力量。人的思想是很容易被污染的,當你對一件事作判斷的時候,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實,了解之後你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對事實時是否還有勇氣用理性、用常識來判斷。常識是顯而易見、容易了解的,但我們各種因為成長、學習形成的偏見和個人利益的訴求蒙蔽了我們。

時至今日,黃峥還會時不時回想起與段永平、巴菲特共進午餐那天,他們兩人在高興地聊天。巴菲特讓他認識到了簡單和常識的力量,而段永平則教給他本分和平常心。

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黃峥也經常會思考巴菲特的人生經曆,并從中獲益匪淺。他在個人微信号曾撰文稱,巴菲特一方面享受着資本遊戲的快樂,另一方面清楚地知道錢不是目的,把自己絕大多數錢捐給了比爾·蓋茨,同時倡議對富人收更多稅,完成财富的再配置設定。

從巴菲特“積累資金然後再配置設定”的做法中,黃峥想到了保險業。在他看來,現在的保險是窮人向富人購買抗風險能力,這可能導緻的結果是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他設想,在“後資本主義”時代,可以設計一種新的機制,讓窮人也能賣“保險”給富人,窮人賣一些自己的“軟實力”、自己的意願、抗風險能力給富人,進而實作周期更短的錢從富人向窮人回流的循環。

黃峥給出的一個比方是:

如果有一千個人在夏天的時候就想到在冬天的時候要買一件某種樣子的羽絨衣,他們一起寫了一個聯名的訂單給到一個生産廠商,并願意按去年的價格出10%的訂金。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工廠是願意給他們30%的折扣的。因為工廠從他們的聯名訂單裡獲得了一個工廠原來不具有的一種需求的确定性。這種确定性可以轉變為利用生産計劃低谷進行生産的便利,也可以轉化為采購原材料時的笃定。工廠甚至可以進一步把這種确定性進一步售賣給上遊和配套廠商來換取工廠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從交易形式上來說,這個交易就像是一群人一起各花1塊錢買了3塊錢的限時抵用券,然後工廠因為賣出了這些抵用券,也可以進一步向上遊和配套廠商去買類似的限時抵用券,比方說花一千買三千的限時抵用券。如果這一千個人有一定的信用記錄,他們一起下了一個聯名訂單,表達了意願但沒付訂金,那工廠願意給他們折扣嗎?我想大概也是願意的,隻是可能不是30%,但8%可以嗎?這就好比工廠用自己發行的限時折扣券,向普通消費者購買了一個保證在未來購買的保險。如果進一步去想,共實還有好多形式可以讓普通人的意願以及普通人對自己未來需求的确定性市場化、産品化、貨币化。

黃峥認為,資本家、富人是願意向普通人、窮人購買這種“反向保險”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拼多多後來主打的“拼團砍價”“拼團搶先預定”政策,實際正是讓大衆消費群體向生産企業提供了“反向保險”。由此可見,黃峥的思考,深刻影響了他的創業路徑。

摘選自《黃铮傳:選擇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