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老規矩,用資料說話。
截止到2023年,大陸現役軍人總數為205萬左右。每年征兵人數約為40~50萬,包括應往屆大學畢業生、中專畢業生以及優秀社會青年等等。
毫不誇張的講,作為守護國家主權與人民幸福安甯的堅實後盾,恰恰是憑借200多萬現役軍人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才挺起了國家安全和人民安甯的脊梁。
不過,軍人退役之後卻普遍在就業、住房、醫療、養老、民生等社會保障層面遭遇一系列的難題,且随着這些難題的日益加劇,已經對退伍老兵們的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
退役老兵的“軍齡”如何計算?
依照國家現行政策,軍人服役期間的“軍齡”年限長短與其退役之後所能夠享受的退役金、安置費以及經濟補助金有關。一般來講,退伍老兵服役期間的“軍齡”年限越長,則退役之後可申請領取的一次性退役金及地方所發放的安置費标準越高。甚至,“軍齡”年限的長短還直接影響到退役軍人參加職工基本養老和職工醫療保險的視同繳費年限的長短。
那麼問題來了,退役老兵的“軍齡”究竟是如何計算的呢?衆所周知,“軍齡”一般指的是軍事人員服役的時長。按照國家規定,自獲準許入伍之日起至轉職、複員、退役、離崗或退休令發出止,這段年限的時長便是“軍齡”的正确定義。值得一提的是,軍齡通常按照“年”來計算,比如某老兵1999年11月參軍入伍,2006年3年退役返鄉,則其軍齡為8年。
軍齡越長,退役金數額越多
上文提到,軍齡年限的長短與退役後所能夠領取的退役金标準高低有關。一般情況下,無論是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還是退役士兵,都遵循軍齡越長,退役金數額越多的原則。
參考《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及《退役士兵安置條例》,我們不難得知,國家政策對于軍隊轉業幹部及退役士兵的退役金标準有着明确的規定,具體如下:
①軍隊轉業幹部: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享受安置地相應職務等級退休幹部的有關政治待遇,由安置地政府逐月發給退役金。
其中,團級職務和軍齡滿20年的營級職務軍隊轉業幹部的月退役金=(轉業時對應軍職等級月職務、軍銜(級别)工資+軍隊統一規定的津貼補貼)*80%+基礎、軍齡工資的全額。
值得一提的是,若軍齡滿20年以上,從第21年起,軍齡每增加一年,增發月退役金計發基數的1%,計發基數=轉業時對應軍職等級月職務、軍銜(級别)工資+軍隊統一規定的津貼補貼。而且,退役金是免征個人所得稅的,也就是說這筆錢可由轉業幹部完全自由支配。
②退役士兵:《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對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由部隊發給一次性退役金,地方政府還可依照當地的實際情況再給予經濟補助。
退役士兵一次性退役金的發放金額與服現役的年限有關,即退役金數額=退役金标準×服現役年限。基本标準為士兵服現役每滿一年,發給4500元;服現役年限不滿6個月的按照6個月計算,超過6個月不滿1年的按照1年計算。并且,國家會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水準、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和軍人職業特殊性等因素确定退役金标準,并适時調整。
另外,對于獲得榮譽稱号或者立功的退役士兵,其一次性退役金的标準将會按照一定的比例增發,比如榮獲二等功的,增發10%;榮獲三等功的,增發5%。
軍齡如何轉化為工齡?
在現實生活當中,轉業進入地方機關工作是除了退役之外的一種常見選擇,而在轉業的過程當中,服役期的“軍齡”如何轉變為工作期間的“工齡”便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工齡”年限的長短一般會關系到轉業之後的工資待遇水準、基本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的累計參保繳費年限、甚至是職稱等級。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轉業軍人非常有必要多多了解。
依照《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及《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的相關政策,對于企業軍轉幹部及退役士兵的“軍齡”如何轉變為“工齡”,國家有着明确的規定,具體如下:
①轉業幹部:《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第三十七條,軍隊轉業幹部的軍齡,計算為接收安置機關的連續工齡(工作年限),享受相應的待遇;若在軍隊從事護理、教學工作,轉業後仍從事該職業的,其在軍隊的護齡、教齡連續計算,享受接收安置機關同類人員的待遇。
②退役士兵:《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第三十七條,對于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其服現役年限和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待安排工作時間計算為工齡,享受所在機關同等條件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比如某退役士兵服役期限為3年,待安排工作時間為1年,那麼該退役士兵便等同于擁有4年的工齡,其享受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與所處機關的同等條件人員一緻。
軍齡與社保視同繳費年限
軍人轉業或退役後,其所能夠享受到的社會保障權益便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那麼,服役期間的軍齡年限長短,是否也可以被計算為社會保障的視同繳費年限呢?
①基本養老保險
軍人退役後以職工或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依照國家政策規定,其服役期的軍齡即可被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一同合并計算為累計繳費年限;若退役老兵沒有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則可以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②基本醫療保險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第四十七條明确規定,退役士兵到各類用人機關工作的,應當随所在機關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且退役士兵的服現役年限視同參保繳費年限。若以靈活方式就業或暫未實作就業的,則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參加職工醫保或者城鄉居民醫保。
③失業保險
軍人退役後以職工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也應當随機關繳納失業保險。與基本養老保險類似,退役軍人服役期間的軍齡年限也可被視同為失業保險的繳費年限,并與實際的繳費年限合并計算。而且,參加失業保險的退役士兵失業,并符合《失業保險條例》規定條件的,可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和相應的促進再就業服務。
結語
通過本文上述的介紹,其實我們已經不難看出,對于已經退役的士兵或者轉業的幹部而言,其在服役期間的軍齡年限長短實際會與退役金數額、一次性經濟補助、社會保險的繳費年限等等相關,甚至在退役金領取标準及社會保障待遇層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依照國家現行政策對退役軍人的服役年限即軍齡進行合理的轉換和計算,不僅能夠有效確定其在退役金、一次性經濟補助、社會保障、工資和福利等等層面享受到相對公平的待遇,同時也能夠彰顯出國家對退役士兵及軍隊轉業幹部的特殊照顧。
來源:惠農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