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勝梅橋的秘密|劉楚強

勝梅橋的秘密

文 | 劉楚強

劉楚強,漣源楊家灘人,工作在湘潭。從孫水邊到湘江畔,不改的是對文字質感的愛。

勝梅橋的秘密

——欣賞一位老師的畫作有感

去年冬天,第一次看到這位聲如洪鐘、現年64歲的老師畫的水墨勝梅橋。

當天晚上我失眠了。

我深信,在老家,一定隻有在這座古老石橋上,才儲存了足夠的美好、溫柔、純粹,還有滋養心靈的魔力。這裡沒有叢林法則,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精神緊張到崩潰,沒有肉體疲憊到猝死。

勝梅橋的秘密|劉楚強

我開始關注這位老師的創作。

這位老師深邃的眼神和靈動的筆尖隐藏着勝梅橋和橋倒影裡的家鄉古鎮的所有秘密。

這位老師有多年楊家灘生活的經曆,長期住在勝梅橋邊。他深愛着“花花落落”的楊家灘。他畫畫,攝影,寫詩文。他畫橋上的木蓮,畫橋下捶衣女,畫水鳥覓食,畫木船,畫殘荷。他拍橋頭古裝穿越的大家閨秀,拍河邊金黃的油菜花。

看起來疏淡和不經意的幾筆水墨勾勒,雪中勝梅橋,山水湄江韻味十足,極富表現力。随意的手機拍攝,構圖巧妙,橋和水,相映成趣,生生一幅好扇面。

請看官原諒我賣了一個關子,這位老師就是王彪老師,筆名三虎。王老師的畫,有文人畫的雅趣,因為老師文化底蘊深厚,字也功底深,畫上經常提了詩句,蓋了印章,觀賞性很強。

欣賞這樣的畫,真的是澡雪精神,所謂青山滌吾慮,綠水洗吾憂。

異鄉孤寂的深夜,我披衣起床,泡一壺家鄉的茶,看看王老師的作品,一幅幅透出一股屬于楊家灘人獨有的鄉愁,枯藤老樹,古道西風,也是暖的,是母親炊煙袅袅的村口張望,是父親老槐樹下淋辣椒樹的勞作,招呼我從遠方歸來。

王老師的畫作,也有名人題詩的,今年春天的微水墨畫勝梅橋就有趙焱森先生詩《孫河勝梅橋贊》:

孫河橋美勝如梅,

所見精工世占魁。

立岸懸空經日月,

浪花過處秀成堆。

勝梅橋的秘密|劉楚強

王老師有文人雅士的風骨,不喜歡湊熱鬧,他自題聯:影書畫吾所愛,名權利不屑顧。

有朋友告訴他,在漣源洞車壩一酒店看到他的丹青作品,他一笑,幽默風趣地說不曉得是哪個轉手了,沒有潤格(稿費)。

去年我同王老師的相識真是緣分,我們是怎麼認識的呢?

我寫了一篇楊家灘國藥店的文章,剛好曾經在國藥店上班的姚順英老師看到了。

姚順英老師是道地的楊家灘人,是楊家灘詩詞協會會長,她組建一個群叫醉墨亭,有七八十位文人墨客。

英子老師愛好詩詞,造詣深,詩詞協會經常有活動,與省詩詞協會,嶽麓詩社聯系交流多。大家在英子會長的帶領下,懷着對家鄉的滿腔熱情,對楊家灘湘軍古建築宣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影響很大。

承蒙會長不棄,我也在這個群裡,這樣就跟早就在群裡的王彪老師認識了。

無巧不成書,我們加了微信後,才曉得王老師和冬樹丫文友春光老師枯熟的。

勝梅橋的秘密|劉楚強

春光老師和王老師都在藍田中學讀書,王老師高一屆。王老師曾經在水洞底鍛造廠放電影,後來調回漣源,在光明山大市場搞管理。業餘時間跑遍了三湘四水,還多次到過湄江,他畫的四尺水墨畫《三道崖門》《湘中湄江》清新自然,尺幅千裡。

王老師是湖南省攝影協會會員,是漣源市攝影協會名譽副主席,王老師的攝影作品和書法作品,我這支笨拙的筆不敢多寫了,希望抛磚引玉,更多方家來關注和書寫報道。

有王老師這樣的家鄉人在堅持創作,源源不斷提供精神食糧給我們,我們才不寂寞,這也是一切藝術給人的價值關懷和一切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家鄉我們都熱愛,家鄉也是一個迷,勝梅橋的秘密我們也許隻有借助藝術的力量才能揭開。當然,沒有揭開也沒關系,這就是家鄉永恒的意義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