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沒有猜錯,神舟13号航天員成功傳回地面後,沒過幾天,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又有了新的機動操作,4月20日,天舟三号飛船繞飛對接中國空間站,天舟四号組合體發射待即,天舟三号飛船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天舟三号貨運飛船是從天和核心艙的後向交接口繞向對接到前向交接口,4小時4分鐘後順利完成了對接任務,這意味着中國空間站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坐等天舟四号組合體的到來。
若以太空視角觀看,此次對接任務看起來非常科幻,先是天舟三号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後向交接口分離,天舟三号通過反向制動緩慢遠離天和核心艙,暫時停泊400米遠停泊點,400米停泊點是一段相對安全的距離。
天舟三号再次制動,向上繞飛至天和核心艙後方5公裡遠停泊點,從5公裡遠停泊點向下繞飛至天和核心艙前方2公裡停泊點,再從前方2公裡停泊點向上繞飛至天和核心艙前方400米停泊點,緩慢移動到19米停泊點,然後完成與核心艙前向交接口的對接。
4月12日有消息稱,天舟四号貨運飛船與長征運載火箭正在合體中,算算時間,現在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了,應該合體結束了,估計現在轉入了發射前的測試階段,天舟四号内的生活物資早就已經備好了,就等發射了。
在天舟四号貨運飛船即将發射之時,天舟三号飛船為什麼要繞向對接中國空間站呢?難道是為了再次驗證空間站對接技術?其實并不是這麼回事,這麼做反倒是說明了中國航天把天舟三号飛船用到極緻。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天和核心艙内的結構,天和核心艙前部是三個睡眠區和一個衛生區,天和核心艙的中部是工作區、就餐區和體育鍛煉區,後部是物品存放區,是以,天和核心艙内的後向交接口停靠貨運飛船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天舟四号貨運飛船是給神舟14号和神舟15号航天員提前運送生活物資的,之前,天舟三号貨運飛船一直停靠在天和核心艙内的後向交接口,現在,天舟三号艙内已經空了,就要騰出位置來讓給天舟四号停靠。
2021年9月,在天舟3号貨運飛船發射前,天舟2号貨運飛船也是從天和核心艙的後向交接口繞向對接前向交接口,天舟3号此次繞向對接空間站,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成為空間站的“垃圾資源回收筒”。
天舟3号貨運飛船不具備傳回地面的能力,很多人認為,天舟貨運飛船少說值好幾千萬上億吧,不傳回地球重複發射,實在有點可惜,其實,這并不是我們不具備這個技術,而是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看過神舟12号和神舟13号飛船傳回現場直播的朋友一定知道,飛船傳回地面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機動,要經曆2000多度高溫,還要大量地面人員的配合,最後着地的也就是一個被燒黑的傳回艙,沒有再利用價值。
神舟飛船的傳回艙目的是要把航天員安全送回家,如果我們花大價錢打造了天舟飛船傳回艙,目的又是什麼呢?是以,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即便天舟飛船造價很貴,該舍棄的東西一定要舍得丢棄。
天舟3号與天和核心艙前向交接口對接後,還可以成為空間站的“垃圾資源回收筒”,靠近衛生間和睡眠區,非常友善航天員轉移一些廢棄的生活垃圾,丢棄的食品包裝袋,護膚用品,廢棄衣物等,還有固體排洩物。
在神舟14号航天員傳回地面前,将對“垃圾資源回收筒”進行清理,讓天舟3号飛船在大氣層中燒毀。過去幾十年,國際空間站的垃圾也是這麼處理的,先存放在貨運飛船,然後飛船再入大氣時燒毀。
總之,天舟三号突然繞飛對接空間站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把卸貨位置讓給天舟四号飛船,二是成為空間站的“垃圾資源回收筒”,這簡直是把天舟三号的功能用到了極緻,即便天舟三号的最終命運是在地球大氣層中燒毀,這也不可惜。有趣有料的科學内容請關注唯一的微信公衆号: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