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時節聽春雨
姜寶兵
谷雨這天,早上起來聽到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吃過早飯,我要去機關上班,妻子說:“秀才,給你個任務。你看這雨從昨晚一直下到現在也不停,到班上也别閑着,就寫一篇《聽雨》吧!”“啊?你這題目出的也太大了吧?古往今來,寫聽雨的名篇多得是:你看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蔣捷的《虞美人》了,人家都寫絕了,你這不是難為你老公嗎?“你不是有一肚子墨水嗎?沒有點難度怎麼叫本事啊?”“要不老婆大人降低點難度好吧?”“那就叫《聽春雨》。”“題目還是夠大的,要不就叫《谷雨時節聽春雨》怎麼樣?”“好!就叫《谷雨時節聽春雨》!”
————題記

聽雨本來是件雅人做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也不算是真正的雅人,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吧。記憶中,中國古代詩詞中,關于聽雨的作品是琳琅滿目,《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留得殘荷聽雨聲”的句子。當然,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還是宋朝蔣捷的《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鬓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
點滴到天明。
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複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
我比較喜歡雨天,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徜徉在細細如絲的小雨裡,欣賞雨中的景緻,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多情的懷抱;心情憂郁的時候,我總願坐在陽台上看雨,靜靜地聽雨,渴望那從天而降的甘霖撫慰我那不平的心;期待那沙沙的雨聲,喚回我失落的心。在雨中我心靈頓時得以淨化,感覺清新舒适。我喜歡下雨,喜歡看雨絲飄飛,喜歡聽雨打玻璃窗的聲音。
為什麼今天聽雨也興高采烈呢?這裡面并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裡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和樹苗,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青的麥苗和剛剛栽下的幾百萬棵樹苗。
我雖然生在鄉下,六歲就随父親離開村莊來到城裡,談不上幹什麼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掰過棒子。我血管裡流的是農民的血,對農民和農村懷着深厚的感情。我也知道“春雨貴如油”,農民的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地裡的莊稼就受到威脅。
即使我長期住在城裡,下雨一少,我就仰頭望雲彩,焦急之情,絕不下于農民。前一陣似乎又旱得厲害,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雲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作了。我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望着窗外的細雨,聽着雨淋在樹葉上的沙沙聲,不禁神馳千裡,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的麥田裡,每一片葉片都仿佛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着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植樹節前後剛剛栽上的幾百萬棵樹苗,沐浴在這救命的春雨中,拼命地挺直腰杆,紮下深根。有了這一場救命的春雨,這幾百萬棵樹苗就保住了,老百姓的收益有保證了。
“嘀嗒嘀嗒,下小雨啦。松樹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梨樹說,下吧下吧,我要開花。麥苗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兒時的童謠又一次在耳邊響起。我潛心默禱,祝願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
作者簡介:姜寶兵,字劍梅,号劍梅樓主、清風堂主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德州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德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協理事,《禹城文學》編委。作品《夜讀魯迅》榮獲全國“與共和國同行 好書伴我成長”讀書征文比賽二等獎,《從飲食變化看社會變遷》獲建國六十周年國慶征文一等獎。《青青的梧桐樹》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文藝作品三等獎。《和偉大祖國一起成長》獲“福彩杯 我與新中國”有獎征文一等獎。
部落格 劍梅樓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點号清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