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的愛情,一定滿足“供需平衡”的關系

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好的愛情,一定滿足“供需平衡”的關系

所有關系的良性發展,都建立在“勢均力敵”的基礎上。

包括情緒價值,物質價值等屬性。

一旦兩個人之間的價值失衡,或者供需關系失去了平衡,那麼接下來就是感情的一點點破裂,直到最後分道揚镳。

有兩個小故事,選擇不同,結果也不同。

男生跟女生相愛。

從相愛到熱戀期,男生對女生無微不至;洗衣服,做飯,削水果,甚至連端洗腳水的活也不願意讓女生去做。

女生就問他:“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啊?”

男生回答:“因為我愛你,是以願意對你好;這樣以後你要是離開了我,别人就忍受不了你的壞脾氣了。”

兩個人的感情,看上去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可時間久了,男生心中越來越不平衡。

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讓他不得不減少在感情中的投入。

有一天,女生質問他:“你變了,你對我沒有以前那麼好了,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男生憤怒,無奈,但更多是心酸。

原來,在感情中一直付出的人,未必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到最後,反而會引起對方的不滿。

好的愛情,一定滿足“供需平衡”的關系

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男生一如既往地對女生好,愛她,寵她。

但某一天,男生遇到了一個為他付出的女生。

他在女友身上付出的一切,都被另外一個女生加倍在他身上付出。

沒過多久,男生的心思就淪陷了。

他背叛了感情,跟另外一個女生走到一起。

女友很悲傷,問男生:“你為什麼要背叛我,為什麼要離開我?”

男生回答她:“因為我也想要被别人疼愛。”

你們看,感情講究的是“你來我往”,需要供需平衡。

當對方不斷為你提供價值,滿足你的需求時,你就應該給他相應的回饋。

當關系失衡,你們的感情勢必會出現裂痕。

好的愛情,一定滿足“供需平衡”的關系

-01

價值越高的人,在感情中的主動性也越高

這讓我想到了《三十而已》中,鐘曉芹跟陳嶼之間的對話。

鐘曉芹質問陳嶼:“你這種人,為什麼要結婚啊?”

陳嶼回答她:“我結婚就是為了輕松省心。”

鐘曉芹十分惱怒地說:“都想要避風,誰當港啊!”

這說明了什麼?

在人的潛意識裡,都希望在感情中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希望自己找了個避風港,為自己遮風擋雨。

餓了的時候,有人準備好飯菜;渴了,有人端茶倒水;累了,有人給自己放松按摩。

看到家裡亂糟糟的,隻需要一句話,對方就收拾好了衛生。

誰都渴望這樣的生活,想要這樣的感情。

可愛情是這個樣子嗎?

這樣的感情,不是跟對方戀愛,而是找了個不需要花錢的保姆。

好的愛情,一定滿足“供需平衡”的關系

當你成為了感情中的“巨嬰”,任何事都無法獨立完成,隻能依靠對方的時候。

也就意味着,你失去了相應的價值,失去了主動權。

人的耐心,精力,愛意和付出,都是有限的。

即使你再愛一個人,如果為對方付出的過程中,讓你感到疲憊,厭倦,你也會選擇放棄。

舉個例子:

男女相愛之後,女生放棄了工作,放棄了朋友圈子,每天黏着男生。

不賺錢,靠男生養;不做家務,靠男生做;想要什麼,就跟男生說。

久而久之,女生就變成了“戀愛腦”。

一旦男生對她厭倦了,抽身離去,女生就被毀掉了。

失去了自我的精神獨立,人格獨立,這對自己而言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反觀價值度高的人,即使離開了你,也能過得很好。

但價值度低的人呢?離開了對方,一無所有。

好的愛情,一定滿足“供需平衡”的關系

-02

任何關系的維護,都需要“供需平衡”

在社交中,你想要維護一段關系,需要什麼?

不是你肝膽相照,不是表忠心,而是需要你提供自己的價值。

你沒有價值,什麼都沒有,對方憑什麼在你身上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呢?

你眼中的人脈,建立在你的價值度的基礎上。

價值越高,能力越強,人脈也就越廣;反之,人脈都是虛幻的。

而在愛情中,也是同樣的道理。

都想被寵着,被心疼,被無微不至地照顧,那誰去當那個付出的人呢?

是以,想要維持愛情,就必須讓感情中的供需關系平衡。

好的愛情,一定滿足“供需平衡”的關系

如何做,才能維持感情的平衡?

對方為你付出的同時,你也不要吝啬自己的付出,及時給予回應。

無論是情緒價值,物質滿足,都很重要。

他為你做了許多,你要贊美他,感謝他,發自内心地感恩。

他為你付出,你也不應該保留。

即使你無法給對方同等價值的物質滿足,那你也要給對方提供相應的情緒價值。

隻有供需關系平衡了,兩個人的感情才能保持穩定。

一個人愛你,會下意識地為你付出;但當愛情進入平淡期,需要靠什麼維護呢?

無非是付出與回饋。

好的愛情,一定滿足“供需平衡”的關系

今日話題:

你是如何經營感情的?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