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提起邏輯思維,大家一下子想到的可能是數學能力,或程式員、工程師等理工科職業。

實際上,邏輯思維的運用滲透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就連平時我們說話、寫作,人與人的交際,本質上都是邏輯思維的傳遞。

比如在職場上,我們就會看到有些人思路特别有條理,列舉的依據和得出的結論間有明晰的邏輯,讓大家很信服;處理一些複雜的問題時,能快速抓住重點,并給出有效的方案,這都是依托于其優秀的邏輯思維能力。

然而回想我們從小的教育,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不是很被重視的一環,很多基本的思維方法并沒有植根在我們的認知架構中,以至于邏輯成為很多成人的短闆。

但其實邏輯思維訓練并不太難,特别是對于孩子,隻要我們家長稍加引導,他們就可以在每天生活和玩耍中快速學習和提升,大人也可以在訓練孩子的同時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一起提高。

而今天的文章,我将會給大家講講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其思維發展特點和其中的一些訓練方法,好讓大家對此有更多的了解和參考。

3歲前:用動作來認識世界

首先,邏輯思維這個詞我們經常挂在嘴邊,其具體指的,是人認識事物本質與規律的過程,屬于抽象思維。

邏輯思維聽起來很進階,但其實其在寶寶3歲前就開始萌芽了,這時寶寶是通過觀察“動作--結果”這個過程來初探這個世界的。

比如寶寶會發現吃飯時如果碗掉到地上,食物會散落一地,然後爸爸媽媽會炸毛。

又比如雙腳用力蹬地身體會騰空,眼前的世界也會随之上下移動。

因為“動作-結果-學習”這個過程會帶給他們愉悅感(沒錯,寶寶都是很愛學習的!),是以他們會着迷于一些重複的動作,比如把積木從平地堆高,然後推到,不斷循環玩上半天,大家不要覺得這樣是“無聊”的表現,其實都是寶寶在探索發現規律。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轉轉塔從上到下旋轉這個簡單的過程,他們可以重複無數遍

寶寶還會觀察一些伴随發生的事件的規律,比如籠包在半歲左右就會在工作日的傍晚大概5-6點的時候盯着門口,等着媽媽下班回來。這并不是因為他知道看時間,而是傍晚5-6點爺爺會把客廳燈打開,籠包發現客廳燈亮了沒多久媽媽就會到家,這就是孩子觀察出來的樸素的規律(心酸的是這裡不存在籠包等爸爸回家的例子)

父母如何引導

01

在保證安全下,讓寶寶充分探索

寶寶可能有各種奇奇怪怪的探索,他們特别喜歡看到自己動作的即時回報,比如把物體敲打出聲音、把紙撕開,還喜歡玩有按鈕的玩具、帶有機關的圖書等等。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大人可以讓寶寶盡情探索,比如在家裡安排一個有墊子和圍欄的區域,放一些沒有危險的玩具、物品和圖書,對他們就是無比有趣的探索。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類似這樣的立體互動書,寶寶會覺得很神奇

02

增加寶寶的語言輸入

語言的了解和表達是邏輯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寶寶重複某些動作,或重複玩一個玩具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寶寶更多語言描述。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能還不會準确表達,但聽覺語言的開關是一直打開的,大人給他們多輸入豐富的語言,會幫助他們學習和了解,也會大大促進它們的表達。

比如在玩蘑菇釘時,我們可以說:寶寶種下了一個黃色小蘑菇,再種一個紅色的小蘑菇,還有一個藍色的大蘑菇,現在我們有很多不同的蘑菇了。

在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裡就包含了“顔色”、“大小”的這樣的屬性描述,還隐含了“分類”、“時間先後”、“因果”這樣的邏輯概念,孩子的思維就在每天的玩耍和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起來了。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3-6歲:具象思維的井噴

這個時期寶寶的動手能力、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大大提升,他們可以有更多主觀能動的觀察和嘗試,能清晰準确地描述事物,也逐漸能思考和解決問題。

但這個時候寶寶的思維還是具象思維(形象思維)占主導,他們的思維和推理都是基于具體的形象的。

比如我們如果想讓寶寶了解3+3=6,往往需要把“3”這個抽象的數字具象化,給寶寶兩份各3顆的糖果,來幫助他們了解,包括寶寶愛數手指,也是具象思維的表現。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雖然寶寶目前更多有的是具象思維,但這些具象思維(包括觀察到的事物、積累到的經驗)都是今後抽象思維的根基。

父母如何引導

01

增加具象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3-6歲是孩子具象思維井噴的時期,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盡可能豐富的環境,為具象思維提供素材。

這裡說的不是讓大家非要帶娃去跋山涉水,看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其實日常生活對孩子來說已經足夠豐富,而我們要做的是增加孩子的認知深度。

古希臘的哲學家們通過互相提問探尋真理,很多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真理都在他們無數次的追問中被發現。

孩子天生就喜歡問為什麼,這時我們不用急于給出正确答案,可以去引導讓孩子對所觀察到的具象進行更多思考、表達和讨論,增加具象思維的内容的深度和廣度。

比如籠包5歲多時我們有次去徒步發現了小蜥蜴,籠包問:為什麼小蜥蜴會生活在野外,而小壁虎就生活在家裡?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其實這問題我也不懂,也來不及百度了,就順着問他,你覺得呢?

籠包:是不是因為小蜥蜴愛吃野外的蟲子,你看這草地上有好多小飛蟲,而壁虎愛吃家裡的蟲子,像蚊子蒼蠅那些。

我:嗯,有可能,還有别的原因嗎?

籠包:可能小蜥蜴喜歡曬太陽,小壁虎不喜歡,你看這個小蜥蜴就在曬太陽了。

我:對哦,那小蜥蜴為什麼喜歡曬太陽呢?

籠包:老師說過蜥蜴屬于變溫動物,他們需要曬太陽來讓身體暖和。

我:對的啊,是以你覺得動物選擇自己的生活地點會看哪些東西呢?

籠包:嗯,動物會看那裡有沒有自己愛吃的東西,還有生存的環境是不是自己喜歡。

我們看到,在一問一答中,孩子關注的從野外的一隻小蜥蜴,擴充到和蜥蜴相似的壁虎、變溫動物的特點、爬行動物的生活習性等,認知的廣度和深度都大為增加。

孩子通過這個過程,也逐漸學習運用自己觀察到的資訊來思考,并在這樣的引導下,開始運用到了“歸因”、“比較”、“分析”、“綜合”等等的邏輯方法。

除了提問和讨論,我們也可以借助一些書籍、動畫、紀錄片,或者實地考察讓孩子感興趣的内容進行更深度的體驗和學習。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02

從具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

孩子在今後學習數學,英語,以及國文的寫作、閱讀了解都需要運用抽象思維,在孩子學齡前,可以順着孩子具象思維的飛躍,做抽象思維的啟蒙,以下幾個推薦給大家的方法既是訓練,也是遊戲,可以讓寶寶在玩中發展抽象思維。

01

歸類訓練

從具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重要一步,是學會觀察和歸納事物的共性和差異,大家可以和寶寶做歸類遊戲。

歸類遊戲是在各種思維訓練課程和書籍中都會被用到的方法,可以幫助從具象中提煉出規律,逐漸形成抽象思維,歸類方法是尋找事物本質共同點和不同點的方法,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很重要。

具象思維:一個個孤立的物體

抽象思維:物體的顔色、形狀、特征,物體之間的相同點和差異點

歸類遊戲的具體方法非常簡單,比如讓孩子把積木或玩具按照不同外形: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小朋友也可以自己觀察,提出不同的分類的标準: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歸類遊戲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玩,比如帶孩子去逛超市時可以把食材根據蔬菜、水果、肉類分類,還有所有小朋友都迷之喜歡的垃圾分類,都是很好的思維鍛煉。

02

順序訓練

平時我們會看到有些人講話做事特别有條理,有的則像是一團漿糊,這裡面展現的也是邏輯思維的差距。

其實在學齡前階段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順序思維,或者說條理性。

順序思維包括時間順序、主次順序、因果順序等等,這些在平時孩子的生活中我們都可以稍稍刻意去鍛煉。

比如時間順序思維,我們很頭疼的孩子做事情磨蹭、沒有條理,不妨在做一件事時讓孩子考慮: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還可以用流程圖把需要做的事情條理化(和工作中的項目管理流程圖或者技術路線圖是一樣的思路):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主次順序訓練指的是讓孩子慢慢了解“重要性”,在完成一個大任務前和孩子讨論,裡面有哪些小任務最重要,一定不能掉鍊子,有哪些小任務沒那麼重要,随緣弄弄就好了。

比如去超市采購,可以提前和孩子列個清單,哪些東西一定要買,不然晚餐沒着落,哪些東西則是可以順便看看的。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因果思維訓練在孩子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做到,孩子總愛問“為什麼”,趁着這時我們可以多引導孩子思考原因,還可以一層層地進一步思考原因和可能結果。

比如孩子可能會問“我們為什麼要去天天測核酸?”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測核酸是想要盡早找到可能感染的病人(原因);那為什麼要盡早找到這些感染的病人(原因的原因);如果不能這些感染的病人會怎樣(假設可能的結果)。

03

認識變化

變化是這個階段思維發展的難點。

發展心理學大神Jean Piaget做過一個經典的實驗,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中倒入等量的水,放在小朋友面前,讓他們确認兩個杯子中的水一樣多。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然後他在小朋友面前将其中一個杯子中的水倒到另一個窄一點的玻璃杯中,再問現在兩個杯子裡的水是不是一樣多。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這個問題答案似乎顯而易見,但Jean Piaget的實驗發現,孩子要在平均6-7歲時才能自發認識到兩個杯子的水一樣多。

因為孩子還不能了解“體積”這樣的抽象屬性,會憑直覺地了解為“水位高=多”,或者“底面寬=多”。

要讓孩子突破這種基于直覺的思維方式,孩子需要了解事物的“變化”,其中“守恒性”和“可逆性”是孩子了解的難點。

守恒性(conservation):指事物的外觀等發生變化時,物體的本質屬性并沒有改變的特性。

可逆性(reversibility):指事物即使某些方面發生變化,仍能逆轉回原本的狀态的特性。

比如上面的實驗,杯子裡面的水盡管外觀有改變,但體積是不變(守恒)的,而倒水這個變化是可逆的,窄杯子裡面的水如果倒回寬杯子中,兩個杯子裡的水又變得一樣高了。

今後孩子學習實體、化學中的物質守恒,以及數學中代數的核心理念,包括加減法、乘除法的轉換,用到的都是守恒性和可逆性思維。

那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守恒性和可逆性思維呢?關鍵點還是讓孩子更好地認識“事物的變化”。

同樣的事物可以呈現不同的外形和狀态

比如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小遊戲:一塊橡皮泥,可以捏成球形,也可以捏成小蛇一樣的長條形;同一杯水倒在不同的容器中會呈現不同的形狀。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帶着孩子觀察周圍變化的事物,比如同一片樹葉剛掉落時顔色是鮮嫩的、手感是飽滿的,兩天後顔色會變得黯淡,質感變得幹澀粗糙。

認識變化的可逆和不可逆

在孩子嘗試和觀察變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他們認識可逆和不可逆。

比如一張紙對折後會小一半,重新打開又會變回原來狀态;水放在冰箱裡冷凍會變成冰,溶解後又會變回水,這些都是可逆的變化。

而落葉逐漸變黃、幹枯,生雞蛋變成熟雞蛋,這些都是不可逆的變化。

04

把思維方式可視化

上述分類、順序、變化等都是一些基本的邏輯關系,它們看起來很簡單,但也有時會以複雜的形式出現,比如同時有平行(分類)的關系、包含關系和因果關系,這時包括我們大人了解起來也很難度。

我們可以借助畫圖,給孩子把抽象的邏輯關系可視化。

比如分類思維中,我們可以進一步讓孩子了解包含(從屬)關系,并用圖形把這個關系表現出來。用回上面提到逛超市的例子,超市可以分為食品大區和日用品大區,食品大區中的商品又可以進一步根據飲品、主食、甜品、蔬菜、水果去進一步分類,可以畫出一個這樣一個思維導圖,幫助孩子了解邏輯關系: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圖源:https://www.bangkokpost.com

同樣,遇到複雜的因果關系(如一因多果、連鎖反應等)或其他複雜的順序關系(比如大自然的食物鍊)等,也可以通過畫圖讓孩子更好地了解,也可以讓孩子自己畫圖,或者自己思考圖中的要素。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從獅子的栖息地減少這個事件出發,考慮不同的原因和結果

圖源:https://thinking-maps.fandom.com

時間先後順序的訓練也很适合用畫圖來進行,比如我們給孩子講完一個繪本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故事線整理出來;對曆史感興趣的孩子也可以試着把曆史事件的時間線整理出來;孩子養蠶寶寶、發綠豆芽,也可以把每個階段的變化整理成時間線。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在一些更複雜、要素更多的關系,我們也可以和孩子試着用圖示來整理清楚,比如大自然的食物鍊中生産者和消費者的網絡: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大家可能也發現了,思維導圖等等的工具可以把複雜的關系可視化、簡單化,不僅可以鍛煉思維,在孩子今後的學習甚至工作中都很有用。

像籠包之前經常看我們給他用思維導圖講解,現在玩桌遊,有時也會自己畫思維導圖來幫自己梳理思路。

從小培養邏輯思維,這樣引導比刷題更重要

今天的給大家分享了不同年齡的孩子邏輯思維訓練的一些基本方法,核心還是根據孩子本身的發展規律順勢而為。

其實方法本身并不複雜,也不怎麼需要大家提前做很多準備,更多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更深度的引導和互動。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先到這裡了,大家也有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的好方法嗎?歡迎留言分享哦~

更多幹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