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文/劉曉陽

山水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豐厚的内涵。孔子在倡導以“仁、義、禮、智、信”等人格規範去實作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的同時,并未忽視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體悟,他在《論語·雍也》中提出了“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觀點,賦予山水以人格精神和道德比附的含義。水是生命之源,它可澤被萬物、滌蕩污濁、百折不回、平正有度,它又變化萬千,可為江河湖海、溪澗泉瀑,雨雪冰霜,形态莫測,令智者心馳神往,是以孔子發出了“智者之是以樂水”的感慨。崇尚自然的道家對水也是情有獨鐘,老子提出了“道”的哲學概念,然而“道可道,非常道”,它“惟恍惟惚”、“寂兮廖兮”,難以言表,于是老子以水喻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道德經·八章》)。水性之柔弱、無為、不争、處下正與其所倡導的“道”的精神内涵相接近。儒家和道家在對水的認識和了解上可謂各領風騷,異曲同工。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45x69cm齊雲山寫生

相對于水的柔、動、善變,山則是剛、靜、恒定的。人類對于山的崇拜與敬畏始于上古,《詩經·小雅·車轄》中就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句,以高山喻道德之高尚。山之是以被關注,還在于山定位在“仁”的道德比附意義上:“草木生焉,衆物立焉,飛禽萃焉,走獸休焉,寶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正因為山滋長草木,養育生靈,蘊藏着豐富的寶藏,奉獻出無盡的資源,符合仁者的胸懷氣度和精神特質,是故“仁者是以樂山也”。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45x69cm太行山寫生

“山水”一詞,一方面是指山與水這一組對偶的概念,其中包含着對立統一的諸多因素:它一動一靜,一柔一剛,一變一恒,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這也恰恰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範疇。此外,山水聯稱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名詞,它是國家、地域、種族和文化的分界線,又是國土或地域的别稱,具有自然生态環境的意義。早在2005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這個理念蘊含着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态之間的辯證關系。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随着人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認識的不斷深入和提高,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赢,建構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已成為我們的共識,“山水”這個古老的概念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春與清溪長 69x69cm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風光行處好 69x69cm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崂山青山港寫生 45x69cm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林泉幽翠 69x69cm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蒙山初秋 45x69cm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南屏寫生 45x69cm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天邊雲繞山 69x69cm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心在雲水間 69x69cm

劉曉陽|仁智之樂 綠水青山

劉曉陽

山東安丘人,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碩士研究所學生,師從張志民先生。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齊魯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通路學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