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星座之後,MBTI成了當下最時髦的人設狂歡。
就算這種類型的測試,早已被證明有很多不科學之處,但絲毫不妨礙大家樂此不疲的了解其行為特征,再将自己對号入座。

别說明星網紅了,現在出來混,誰還沒幾個人設傍身?
那麼你的人設呢?
面對親戚時,我猜你是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假笑女孩。
面對上司時,你是披荊斬棘的女戰士,還是摸魚躺平的苟學家?
在不同的社交平台,甚至在同一個平台的不同分組,面對想象的觀衆,你所展示的人設都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存在極大反差吧?
人設是個中性詞,它像一把打開個人資訊資料庫的鑰匙。
又像一個面具,将身份簡化成符号,當成工具來使用。
當然,它也涵蓋了對别人羨慕目光的渴求。
今天的時代審美系列,氧叔想繼續帶大家見證,人設時代下的衆生百态。
let's go!
01:人設盛宴
立人設主要有倆戰場:
一個是線上,展現在你的社交平台裡。
一個是線下,展現在你的衣着、審美、語調、肢體語言、認知、心态中。
和愛豆台上台下倆面孔是一個道理
通過人設來展示自己,往往要遵循通行的社會習俗與流行的審美範式。
而不同的人設,線上上和線下的表現可能有所差距。
就說白富美這個人設吧,線下很難造假,因為幾句話就可能暴露自己出生什麼階層、父母的财力、受過多少教育、是隻會花錢還是懂賺錢...
但線上人設可以完全脫離現實。
YouTube一部落客有個實驗,就是在社交網絡上打造白富美人設
那麼流行的人設有哪幾種?我們來盤盤當代人設圖鑒:
1、有錢類人設:白富美、高富帥
炫富是個技術活,稍有不慎就能炫成微商。
線上的白富美真假難辨,她可能隔三差五頭等艙,滿屋子gucci、lv,日常生活就是滑雪、高爾夫、騎馬、飛盤、吃喝玩樂。
po出來的穿着也毫無上班痕迹,比如水鑽胸衣、絲絨外套、小香風西服搭配醋酸裙、有擴肩效果的蓬蓬裙,通身雪白等一看就無法通勤和坐班的行頭。
而線下的白富美,衣着可能沒線上的那麼公主,日常就是穿自己喜歡的風格。身上的大牌隻有同一圈層的人能辨認出,而不像暴發戶那樣,要宣告全世界她很rich。
線下的白富美,服裝用色節制,通常是中性色+高質感搭配,以低調、材質、細節為主,不顯輕浮又能展現身份感。
近距離接觸會發現她們妝感很淡,皮膚質感很好,膚色或是非常白嫩,或是健康的蜜色,神态天真不食人間煙火。
不到抗衰的年紀,面部就有用醫美進行日常保養的痕迹,或常年運動保持的緊緻感。
三星電子副會長女兒,李元洙
2、有知識類人設:高知人設、文藝青年人設、業界精英
線上的業界精英,早上七點半,po一張國際化西式早餐,旁邊擺本與經濟學挂鈎書,比如《資本論》、《國富論》。你能想象到他一會就要開個國際遠端會議。
線下的業界精英,開越洋會議之前應該沒太多時間擺盤拍照,通常是在看專業報表,或是複盤項目。
朋友圈偶爾會分享一些與行業相關的前沿分析,附上幾句自己的觀點或洞察。
因經常出入各種論壇會議,不是在出差的路上,就是要接跨國視訊會議,通常是全年正式着裝,尤其注重手表的品質,操控時間以便操控金錢。
3、有意志類人設:打卡(撸鐵、學習、早起、減肥等)狂魔、養生達人
線上的打卡狂魔,可能去百度搜了幾句摘錄,在朋友圈分享讀書打卡記錄;
可能去網上買個刷步數神器,在家中就能讓自己位列運動步數排行榜第一名;
可能5點鬧鐘一響在早起群裡簽個到,下一秒倒頭就睡。
可能用“不瘦xx斤不換”之類的頭像/網名,但用了一年多也沒見他換掉。
線下的打卡狂魔,誰都不知道她中午提個大包是去幹嘛,直到她劉海微濕但神清氣爽的回到工位,你才知道她又趁着午休時間去健身房運動了。
可能你突然發現她整個人瘦了兩三圈,一問才得知,她已經控制飲食長達半年了。
可能她在上下班通勤的路上,或在任何能一腦多用、手腦分用的時刻,戴上耳機聽書。
線下的打卡狂魔會把要做的事,要實作的計劃,悄無痕迹的鑲嵌在自己的日常排期中,讓人們隻能看到結果。
而線上的打卡狂魔,多半是讓人們看個過程。
4、有意思類人設:笨蛋美女、搞笑女
線上的搞笑女,線下是個可能恬靜、話少、甚至憂郁的人;
線下的搞笑女,線上可能反而走高冷人設、文藝路線。
線上的笨蛋美女,可能嬌憨、讨喜、有趣;
線下的笨蛋美女,關鍵場合拖後腿,絕對會讓人無語。
5、有生活類人設:寶媽、旅遊達人
線上的生活家,可能是線下最沒有生活的那類人。
花式曬娃的人,可能正沉浸在“終于完成人生使命”的功行圓滿中。
花式曬旅遊的人,也可能是為了減壓,調整自己的狀态,讓自己重新面對今後的工作或情感生活。
《前任3》片段,旅遊治愈失戀
盤了一大圈下來,那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熱衷于立人設?
02: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一方面是源于内部驅動: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包括了想象中的自戀性認同+象征界的他者認同。
我們會不斷嘗試以他人的目光來看待自己,按照大衆的理想形象來塑造自己,使自己成為令人滿意的、值得被愛的人。
《公主學習法》:把自己想象成公主,把網課當作大臣在彙報工作
另一方面是源于外部驅動:
人設最好用的一點,就是很有效率。
通過人設,你可以快速get到這個人的特征;符合社會審美的人設,能讓你在社會交往中,更順利地實作自己的願望。
叔看過一位央美的女孩做的畢設,全程是一場行為藝術實踐,她假扮成名媛,在很多高檔地方蹭吃蹭喝了21天,沒花費一分錢。
而且,網際網路還為立人設提供了契機。
網絡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又給我們提供了社交場地的變遷。
社交平台的虛拟和匿名性,友善人們去成為另外一個人。
前段時間的一部紀錄片《Tinder詐騙王》,講述了一個男的僞裝成億萬富翁,将多位女性套入殺豬盤的故事。
他就是利用APP僞裝的人設,拿着上一個姑娘的信用卡,裝成富豪,釣下一個姑娘,再從她身上榨取錢财。
有些人利用人設去行不軌之事,面臨的結果當然是锒铛入獄。
但我們普通人立人設,就百利無一害嗎?
03:裝腔啟示錄
最初的“人設”,本質上是為了藝術創作中的虛拟人物,更符合現實的邏輯,是以要尋找人物工具性之外的人性。
諷刺的是,現實中的人,卻為了人設,失去了真實的生活。
1、真實的人格隐而不見,膨脹的人設招搖過市
很多人立人設的目的,不是成為最好的自己,而是如何更好地成為别人眼中的你。
當人設代替真實的自己,你的臉會逐漸固定為面具。
一旦我們對外釋出的所有内容都是精心雕琢過的,甚至是刻意掩飾過的,那面具會美化得越來越過度。
當美化過的面具和真實面孔的差異越拉越大,這個面具逐漸入侵到心理層面,導緻對自己認知的斷裂。
你會從“不願意承認真實的自己”,到“越來越厭棄真實的自己”。
比如那些活在美顔和濾鏡中的人,無法接受自己真實的長相。
比如為了塑造精緻人設,而超前消費的人,給自己帶來超負荷的經濟壓力。
比如《虛構安娜》裡,裝成富豪之女,試圖空手套白狼的安娜。
在她心理,一直把自己當了不起的大人物,一旦有人讓她意識到自己就是個江湖騙子,她就會躁怒。
2、對人性認知的扁平化
任何人設都禁不住細看,用人設這種單一次元去衡量人,本身就是對豐富人性和立體人格的否定。
比如很多影視劇裡非黑即白的角色,就像一個個淺薄的人型樣闆。
“每個青春故事裡,都有一個胖子”
比如現在流行渣男、富二代、小三、撈女等一錘定音的标簽,生而為人的複雜性,就這樣被輕松消解。
我想,把任何一個人概括成三兩個詞,多半都是個笑話。
包法利夫人是誰——作天作地毀了一家子人的法國淫蕩女文青。
把人坍縮、降維成一個詞語,确實很友善,但會不會也失去了些什麼呢?
3、擔心自己人設崩塌
此外,我們需要比過去更小心翼翼,防止表演的崩潰;我們需要盡量減少自身敏感資訊的呈現,選擇可以被大多數人接受的内容釋出。
當社交平台中充滿了judge,突然羨慕起身邊那些“發朋友圈自由的人”。
而現代普遍的人設消費,又激起了我們對真實面容的懷舊之情。
或許你“理想中的自己”,與“真實的自己”,确實有很大差距。
但也希望你追求“理想自我”時,也不要忘記“做回自己”的放松。
就像鞠姐圈粉的,不是她天生麗質或迷糊美女的人設,而是一步步實作美女夢的決心、毅力、堅持、認真。
這些人性的優點和美德往往不是用來曬的,而是在時光中慢慢綻放的。
不要讓自己的人設,失去了人生的依托。
最後,分享一段社會我李姐的話:
“請别給我人設,我沒有任何光環,我叫李雪琴,我過得不開心,我有社交恐懼,我有抑郁症,我過得不快樂。”
人設是人設,人生是人生。
祝你的人設,就是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