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評論丨部分遊戲依然無需實名,誰在跟遊戲監管躲貓貓

網遊監管必須逐漸從搭架構向堵缺口的方向來邁進,以此來鞏固防沉迷的成果。

“網遊企業晝伏夜出為未成年人服務”“套用其他遊戲版号營運‘同名’遊戲”“拿收到授權的網遊‘加戲’私加低俗内容”。這些網遊“騷操作”你碰到過嗎?近日,記者在調查時發現,部分遊戲依然無需實名認證,打開即可玩耍,更談不上時間限制。

評論丨部分遊戲依然無需實名,誰在跟遊戲監管躲貓貓

衆所周知,近幾年來為了呵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避免青少年遊戲沉迷,政策層面對于網絡遊戲企業和平台,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從早期的網遊實名制,到前不久釋出《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對網絡遊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的時間,采取了嚴格的“限時令”,逐漸樹立起一道堅固的防沉迷屏障。

然而從媒體報道來看,這些呵護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措施,卻被不少網絡遊戲突破了。比如,一些繞過監管審批,偷偷發行營運,不能在應用商店上架,就以二維碼掃碼下載下傳的方式在網上宣傳;還有的遊戲,根本沒有落實實名制的要求,可以随意注冊,自然也不受“限時令”的限制。此外,套用遊戲版号,虛構審批資訊,拿收到授權的網遊私自添加低俗内容等等,各種亂象不一而足。

針對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政策,對成年人并不适用,而這些網絡遊戲的營運商,之是以繞過監管政策,繞過審批制、實名制、“限時令”等要求,說白了就是想“争取”未成年人遊戲玩家,以此來謀取商業利益。

它對青少年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僅展現在低俗、上瘾等層面。有些違規的遊戲可能存在誘導消費問題,還有的遊戲可能如報道所言暗含木馬病毒,這對于網絡安全也是不小的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網遊監管的收緊,國内大型遊戲企業,對網遊新規的落實可能更加到位,而這些違規營運的遊戲,往往是一些小型遊戲公司的“作品”。它們規模更小,玩家基數更少,推廣和營運的方式更加隐蔽,沒那麼容易被發現識别,是以治理起來也更難。

但越是如此,越應該進一步完善現有的防沉迷體系。一方面,要依據現在的過審名單,對那些未經審批就擅自上架營運的遊戲,加大排查力度。另一方面,對于發現的違規問題,必須有嚴格的執法整治措施,該删除下架就删除下架,該重罰就重罰。

其實這些違規的網絡遊戲,并不是處在一個完全閉塞的環境下推廣營運。比如報道就提到一個細節,不少網站集納“不用實名的網遊大全”,那麼對于這些線索,是否可以順藤摸瓜,一鍋端掉?

針對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政策,經過長達數年的修改完善,到今天終于形成了初步的體系,媒體報道也提到,遊戲稽核更加嚴格,治理整體向好。但這些漏洞和缺口的存在,恰恰說明它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網遊監管必須逐漸從搭架構向堵缺口的方向來邁進,以此來鞏固防沉迷的成果。

就在前不久,《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再次公開征求意見,涉及到網絡遊戲監管,意見稿對于青少年模式、遊戲時段時長等,作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将網絡遊戲監管納入到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之下進行再更新,這将進一步夯實作有的防護成果。

在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的前提下,網絡遊戲的監管執法将更加有據可依、有的放矢。這裡也要提醒那些遊戲企業和平台,不管體量和規模的大小,都得切實履行主體責任,以身作則,為了商業利益而“收割”未成年人,如此頂風作案地逐利,遲早會付出代價。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熊志

編輯 尹曙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評論丨部分遊戲依然無需實名,誰在跟遊戲監管躲貓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