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走高端,不僅僅難在頻頻自燃

比亞迪走高端,不僅僅難在頻頻自燃

文丨甯缺 編輯丨百進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卸掉燃油汽車這個“包袱”後,比亞迪的煩惱并沒有減少多少。

新能源大勢的明朗化,刀片電池的大出風頭,DM-i超級混動平台的競争力,跟深入人心的低質低端形象、高發的“自燃”事件、智能化方面的短闆等甚為頑固的要素交織在一起,既讓投資者和消費者希望與觀望并存,也讓其盈利瓶頸和高端艱難清晰可見。

比亞迪走高端,不僅僅難在頻頻自燃

01刀片沒能抹掉“自燃”

成立于1995年的比亞迪,先是以生産手機電池起家,曾為諾基亞、摩托羅拉做電池代工,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電池供應商。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後,正式踏入汽車領域。2000年在香港主機闆上市後,由于巴菲特的入局而聲名大振。在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浪潮下,更是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在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2022最有影響力的100家企業”中,比亞迪是唯一上榜的中國車企,同時還被評價為中國唯一有希望與特斯拉相抗衡的新能源車企。

但一路走來,比亞迪沒能逃出自燃陰影。僅僅2022年以來,已經三次發生自燃事件:2月13日,廣東中山一輛比亞迪秦PLUS DM-i,在道路上起火燃燒;3月25日,上海一輛車主新提的比亞迪唐發生自燃,整車燃燒得隻剩一副車架;4月2日,廣東韶關一家比亞迪4s店内,發生汽車自燃事件。

根據《正經社》分析師不完全統計,僅僅在國内媒體最近兩年的報道中,比亞迪以11次起火事故高居第一,旗下E5、E2、唐、秦等多款車型都發生過自燃事件;而特斯拉的起火事故隻有5起。

早在2020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在刀片電池釋出會上放言,要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裡徹底抹掉。但事實卻一再證明,即使是比亞迪自身,距離這個夢想也還遠得很。

研究表明,電池自身老化、外部碰撞、極端氣溫、電控系統、高負荷等等情況,都有可能導緻起火。

事實上,在高速發展的背後,“自燃”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噩夢。無論是大廠特斯拉、比亞迪,還是傳統車廠廣汽集團、北汽藍谷,亦或是 “蔚小理”等造車新秀,都出現過自燃事件。

根據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在今年4月3日給出的最新資料,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火災共有640起,同比上升32%,相當于平均每天就有7輛新能源汽車在“燃燒”。

一叢叢觸目驚心的火苗,不僅消耗着資本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也阻礙着比亞迪急于登高一呼的腳步。

02“棄油”原因并不單純

《正經社》分析師注意到,比亞迪近期引發熱議的宣布“停止生産燃油汽車”行動,背後的原因并不單純。可謂水到渠成,也可謂在 “甩包袱”的同時不失時機向傳統燃油汽車踹出了重重一腳。

大的方面而言,經過多年的成長,新能源汽車已經到了市場需求迅速爬升的階段。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明示: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将達到40%左右。

與此同時,相比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有着節能、環保等優勢,加之價格逐漸走低,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另一方面,比亞迪算是國内最早重點押注新能源汽車的車企之一,從2004年釋出首款電動概念車,到今天已有18年。目前,其已經完成了新能源汽車核心三電的産業鍊布局,并獲得了刀片電池、DM-i混動、IGBT晶片等自主核心技術。

其中,DM-i插混技術是比亞迪重要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插混車型與燃油汽車的平價。比如,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等多款插混車型,起步價比同款油車的起步價僅僅高出三四萬元。

刀片電池更是大出風頭。其最具優勢的地方,就是沒有使用貴重金屬材料,相比三元锂更便宜,而且通過結構設計創新,使磷酸鐵锂的能量密度達到了同體積的三元锂電池的水準。

回過頭來再說比亞迪的燃油汽車業務,原本就是新能源汽車還在襁褓中時,“山寨”來掙點“快錢”同時觀望風向的。彼時,中高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隻能走低端低質路線,這也是比亞迪被貼上“廉價”标簽、口碑一直不太好、市場接受率不高的根源所在。

是以,眼下,新能源大勢已然明朗。對于已憑借DM-i超級混動平台、刀片電池等核心技術一枝獨秀的比亞迪來說,停産燃油汽車、專攻新能源的時機已經成熟。

公開資料顯示,在2021年12月中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比亞迪将2022年的目标銷量定位為120萬輛,其中純電車型銷量60萬輛,插電式混動車型目标銷量為50-60萬輛。

2021年全年,比亞迪實作730093輛的總銷量,同比增長75.4%。其中,新能源車銷量為593745輛(包括320810輛純電動車型和272935輛插電混動車型),同比增長231.6%,實作新能源車連續9年國内銷量第一,市場占有率達到17.1%。

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燃油汽車業務的乏力,2021年的銷量已經下滑至14萬輛,同比下降41.7%。2022年3月公布的104338輛總銷量中,純電動車型為53664輛,插電混動車型為50674輛,燃油車銷量為0。

03由低到高難上加難

從代工廠出發,憑借一路堅持自研,比亞迪逐漸在國内新能源汽車行業站穩了腳跟,但麻煩也不少。

從财報資料上看,比亞迪已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頹勢之中。2021年,營收為2161.42億元,同比增長了38.02%;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0.45億元,同比下降了28.08%。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淨利潤下降既跟新能源補貼滑坡有關,也與比亞迪被長期壓制在中低端市場中相關:盡管在純電和混動兩大領域已布局和上市多款車型,但售價基本處于10-20萬元之間。

想要增利,比亞迪還需要推出更高價格的新車型來進行新一輪沖高,換句話說,需要進軍高端市場。

但比亞迪的低端品牌形象早已深入消費者心中。衆所周知,比亞迪的汽車業務起步于低端、山寨,再加上很多城市喜歡用比亞迪旗下的新能源車型作為網約車車型,是以低廉低端的形象始終沒有改變。

品牌向下發展容易,向上提升卻很難。這一點可以從比亞迪旗下高端品牌騰勢的發展中得到驗證。

騰勢品牌成立于2010年,先後推出了騰勢300、騰勢400和騰勢500,售價在30-40萬元之間,但其在新能源市場中的聲量一直不大,難以支撐起比亞迪沖高的期望。

為此,比亞迪也計劃打造一款新的高端品牌來試水高端市場。有消息宣稱,這個新高端品牌可能是新能源硬派越野車,對标的居然是奔馳大G,難免有心太急、跳得太高扯得疼的感覺。

更為明顯的是,智能化才是高端新能源汽車最為重要的競争力,這顯然也屬于比亞迪的短闆。其左手百度右手英偉達的押注,競争對手也多在做,變數都不小。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這兩大領域,至少綜合目前的資訊而言,其遭到的諸如體驗極差、無法更新之類投訴、吐槽,還看不到明顯改善并超越競争對手的希望。

時不我待,新能源高端市場的競争也日益激烈。比如,吉利推出了新能源高端品牌極氪,長城推出了新能源高端品牌沙龍,等等。即使跟他們相比,比亞迪的優勢也不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比亞迪汽車“自燃”問題的,還有消費者對其品質的廣泛質疑。拿比亞迪漢來說,消費者多次投訴其車身異響、車機系統卡頓黑屏以及自動駕駛功能失效等問題。所有這些,對其高端化之路來說,也都非常不利。【《正經社》出品】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将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資訊,否則視為侵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