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檢測體溫、淨化空氣,耳機廠商怎麼都開始不務正業了?

從1937年耳機被發明出來到現在已經有85年的曆史了。現在的耳機經過不斷地發展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耳機這個産品一直被重複的發明創造,無論是從頭戴式耳機到半入耳式耳機,還是從有線耳機到無線耳機,人們樂此不疲地為耳機行業帶來更多創新。特别是2016年,蘋果公司公布了AirPods,這款耳機的巨大成功把整個耳機行業全面朝向真無線時代推進。這種耳機形态讓人們徹底擺脫了線的束縛,并且使用非常友善。我還記得當時第一次體驗到摘下耳機自動暫停音樂這個功能時,驚訝程度不亞于初代iPhone上圖檔可以跟随手機自動旋轉。讓我不禁感歎,耳機的智能時代真正開啟了。

檢測體溫、淨化空氣,耳機廠商怎麼都開始不務正業了?

AirPods

但後來耳機行業的發展似乎是遇到了瓶頸,從銷售資料來看真無線耳機的市場也正區域飽和,逐漸觸碰到了天花闆。各個品牌釋出的新款耳機大部分都隻是堆疊參數,或者是對上一代耳機的小修小補,提升一下使用者的使用體驗。為整個行業帶來變革的AirPods公布第三代了以後,市場并沒有展現出過多的熱情。

檢測體溫、淨化空氣,耳機廠商怎麼都開始不務正業了?

dyson zone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些時間著名吹風機大廠戴森在今年3月30号時釋出了自家的空氣淨化器耳機。這個耳機産品的誇張程度讓很多人以為這是戴森的一次愚人節玩笑。不過後來戴森不僅在官網正式公布了這款産品,還詳細講解了研發的過程和研發時間。當我看到這篇新聞時,我不禁在想整個耳機行業已經這麼“内卷”了麼?都開始給耳機加上空氣淨化器功能了?

檢測體溫、淨化空氣,耳機廠商怎麼都開始不務正業了?

結合戴森的空氣淨化器耳機,我又回想起來在之前榮耀耳機榮耀Earbuds 3 Pro加入的溫度檢測功能。榮耀為耳機加入了高精度的測溫傳感器,并且配合AI算法實作了正負3.0度偏差的體溫測量功能。不僅如此,之前還有品牌為耳機加入了脖頸檢測功能,通過佩戴耳機可以檢測你目前的坐姿對頸椎是否健康。

檢測體溫、淨化空氣,耳機廠商怎麼都開始不務正業了?

(體溫檢測功能)

從以上這些為耳機加入的特殊功能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耳機廠商開始把耳機想象成是一款智能穿戴裝置,而不僅僅是一款音頻産品了。縱觀整個行業,這可以說是未來耳機發展的大方向。未來的耳機出了能聽音樂以為,會加入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功能,其實降噪功能就是一個很好例子。

此前人們聽音樂受限于環境因素的影響非常大,享受音樂時需要找一個相對安靜的場所。降噪功能的發明讓人們擺脫了環境的限制,可以在幾乎任何環境下都可以享受音樂。并且降噪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還可以保護你的耳朵免受高分貝聲音的傷害,這點相信大家在坐地鐵時的感受最明顯。

雖然很好了解廠商為了使用者體驗加入更多本來不屬于耳機的功能,但是我難免還是好奇為什麼它們會這麼做?

我覺得大緻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相比于音質表現和降噪實力這兩方面,加入其他體驗功能更容易被消費者感覺,也容易和競品拉開差距,在市場上作出差異化的産品,進而吸引到消費者的注意。比如華為的新款耳機 華為 FreeBuds 4E 就加入了自定義耳機彈窗畫面、耳機聽歌識曲和音樂卡片等功能。

檢測體溫、淨化空氣,耳機廠商怎麼都開始不務正業了?

華為 FreeBuds 4E 個性化彈窗

第二點就是廠商對于自家耳機産品的定位不同,有多條産品線的大廠比如華為、OPPO、蘋果等都開始把耳機作為智能穿戴裝置的一部分來設計研發耳機。這些廠商在用制作手機的思路來制作耳機,使用者體驗方面是他們最擅長的事情。相比之下傳統的音頻廠商還是把耳機作為隻是聽音樂的工具來設計制造,這兩種不同的産品思路就導緻了真無線耳機擁有了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而且,就像手機一樣,耳機廠商也越來越依賴晶片的制造能力。未來誰能把握住耳機晶片的設計制造能力,誰在市場上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不過這裡強調一下,雖然耳機加入了各種和音頻不相關的功能和技術。但并不代表在音頻方面就沒有技術提升,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AirPods代表的空間音頻技術和華為的人耳自适應技術。這兩項技術對于音頻方面來說都是革命性的體驗,前者提升了耳機的聽音緯度,後者解決了千人千耳的問題。

檢測體溫、淨化空氣,耳機廠商怎麼都開始不務正業了?

人耳自适應技術

總結來說:真無線耳機時代,相比于過去傳統的耳機來說比拼的更多是綜合的科技實力和使用者使用體驗。在未來,耳機廠商如果隻靠音質這一個賣點很難再打動大部分的藍海消費者了。

(790611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