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造車反複橫跳,又要恢複造車?庫克究竟為哪般?

作者:江瀚

最近幾年,如果要問手機産業市場有啥趨勢的話,造車無疑是各家手機巨頭們的普遍選擇,從大家熟悉的華為問界、小米Su7再到早就涉足造車的三星,在這其中蘋果無疑是最糾結的那個,雖然始終沒有正式承認造車,但是蘋果各式各樣造車的消息早就讓大家非常熟悉,就在前不久蘋果放棄造車的消息剛剛傳來,最近蘋果又被傳出要重新開機造車,庫克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蘋果造車反複橫跳,又要恢複造車?庫克究竟為哪般?

一、反複橫跳的蘋果造車夢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蘋果公司正與美國某一造車新勢力洽談重新開機“蘋果汽車”合作的可能性,其中呼聲最高的是Rivian。

早在今年3月Rivian R2釋出會的現場,Rivian創始人兼CEO R.J. Scaringe兩度效仿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标志性演講名言——“One more thing(還有一件事)”,還在釋出會結束時短暫地雙手合十擺出祈禱的姿勢,似乎是在向喬布斯最常展示的一個習慣緻意。這一系列動作在當時便被媒體解讀為在“吸引蘋果公司的關注”。

2月28日,多家媒體報道稱,蘋果公司似乎要擱置并取消投入10年時間、耗費數十億美元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所有開發計劃,汽車團隊的大多數員工将被轉移到人工智能部門,未來參與對蘋果愈發重要的生成式AI開發項目。

蘋果造車反複橫跳,又要恢複造車?庫克究竟為哪般?

對此,電動汽車分析師索耶·梅瑞特表示:“蘋果花了10年時間嘗試制造電動汽車,擁有162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太難了,而且利潤太小——即使定價10萬美元。最初,蘋果希望它是一輛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但他們沒有車隊,沒有真實世界的資料,也沒有經驗來實作這一目标。”

有意思的是,彼時消息一出,蘋果的股價持續上揚。這或許意味着資本市場對蘋果造車項目并不看好,蘋果此前在造車項目上投入頗多、布局頗久,但進展并不順利。如今造車行業已整體降溫,業内人士普遍認為,蘋果停止造車計劃應該是個正确的決定。

2014年,蘋果啟動智能駕駛項目“Titan(泰坦)Project”,在蘋果庫比蒂諾總部附近的一個秘密基地,彙聚了1000多名汽車工程師和專家,秘密研發兼具自動駕駛能力的電動汽車。而在之後的近十年内,蘋果造車就在完整造車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兩種路線中搖擺。

蘋果造車反複橫跳,又要恢複造車?庫克究竟為哪般?

二、庫克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在科技巨頭紛紛涉足汽車産業的背景下,蘋果公司的造車計劃一直備受關注。然而,其造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反而充滿了反複與波折。從最初的“泰坦計劃”到後來的擱置,再到如今似乎又要恢複造車,這一系列動作背後,到底隐藏着怎樣的戰略考量與調整?

首先,庫克如果真的放棄造車心中的不甘可想而知。新能源汽車及智能出行領域被視為繼智能手機之後的新一輪技術革命。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不僅代表了技術的前沿,也預示着巨大的市場規模和潛力。特斯拉的崛起,以及國内新勢力如問界的嶄露頭角,都是這一趨勢的有力證明。蘋果作為科技行業的領軍企業,自然不願意錯過這一引領未來科技趨勢的機會。

面對新能源汽車及智能出行領域的巨大商業機遇,任何一家有遠見的企業都不會選擇忽視。蘋果若放棄這一領域,将意味着失去一個可能的戰略制高點,這無疑是一種戰略上的遺憾。特别是在看到小米等競争對手跨界造車并取得顯著成果後,這種不甘更為強烈。

更何況蘋果一直以來都緻力于建構一個以硬體、軟體、服務、資料為核心的生态閉環。而汽車作為內建了這些要素的綜合性智能平台,與蘋果的生态閉環理念高度契合。通過涉足汽車行業,蘋果可以進一步擴充其生态體系,為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無縫的智能化體驗。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蘋果公司這樣的科技巨頭來說,放棄造車這個機會顯然是不甘心的。庫克作為蘋果的CEO,自然也希望能夠抓住這一機遇,将蘋果的品牌和技術優勢延伸到汽車領域,是以反複猶豫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蘋果造車反複橫跳,又要恢複造車?庫克究竟為哪般?

其次,蘋果在手機、電腦上的成功也讓其找代工合作成為了可能。蘋果在消費電子産品領域的成功,與其卓越的供應鍊管理和代工生産模式密切相關。在面對汽車制造這一重資産、長周期的行業時,既然自己親自下場已經被證明是不可取的方式,找人合作無疑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采用代工生産模式,蘋果可以顯著減輕資本壓力,因為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建設生産設施、購買裝置、招聘和教育訓練勞工等。同時,代工模式可以使蘋果更快速地響應市場變化,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産規模和産品種類,以保持競争優勢。此外,代工模式還有助于蘋果将更多資源集中于自身擅長的設計、軟體開發和使用者體驗優化上。蘋果一直以來都以其卓越的産品設計、先進的作業系統和出色的使用者體驗而聞名于世。在汽車制造領域,蘋果同樣可以憑借其在這些方面的優勢,打造出具有競争力的産品。

通過代工模式,蘋果可以在保持對關鍵技術控制權的同時,利用合作夥伴的制造能力和資源,快速将産品推向市場。這種靈活性使得蘋果能夠更快地适應市場變化,滿足消費者需求,這也是目前不少中國造車新勢力的普遍玩法。

蘋果造車反複橫跳,又要恢複造車?庫克究竟為哪般?

第三,将沉沒成本重新激活也是庫克必須的考量。在過去的十年裡,盡管造車項目經曆了多次調整和擱置,但蘋果在自動駕駛技術、電池技術、車輛設計等方面的投資和研發并未白費。這些投資構成的沉沒成本,如果就此放棄,無疑是資源的巨大浪費。

蘋果内部的“泰坦計劃”已悄然進行了多年,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專利和研發成果。這些成果雖然還未轉化為市場可見的産品,但它們是蘋果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寶貴無形資産。這些專利和成果不僅代表了蘋果在技術研發上的實力,也為蘋果在智能汽車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重新激活這些資源,通過合作或重組項目,将有望減少浪費,并可能成為蘋果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差異化競争優勢。蘋果可以考慮與汽車制造商、技術供應商等合作夥伴進行深入合作,共同開發智能汽車産品。此外,蘋果還可以利用其在品牌、使用者生态、軟體服務等方面的優勢,為智能汽車産品提供獨特的價值。

蘋果造車反複橫跳,又要恢複造車?庫克究竟為哪般?

第四,新能源汽車與蘋果的人工智能戰略更是相輔相成。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确實在各個行業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對于像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來說,人工智能不僅是其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其實作産業更新和轉型的關鍵。

汽車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理想應用平台,其智能化水準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使用者體驗和産品的市場競争力。是以,蘋果恢複造車計劃,從人工智能戰略的角度來看,是其實作人工智能戰略延伸和拓展的重要一環。

通過與汽車制造商的合作,蘋果可以将自身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技術,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應用到汽車産品中。這些技術可以幫助汽車實作更進階别的自動駕駛、更智能的交通決策、更便捷的人車互動等功能,進而提升汽車的智能化水準和使用者體驗。

同時,通過與汽車制造商的合作,蘋果還可以将自身的硬體和軟體優勢整合到汽車産品中,實作跨平台的無縫連接配接和互動。例如,蘋果可以将自家的iOS作業系統、Siri語音助手、Apple CarPlay車載系統等應用到汽車中,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駕駛體驗。

是以,庫克這一系列看似前後沖突的操作無疑是一種更慎重的選擇,不過既然蘋果從頭到尾都沒有真正官宣過造車,這一系列的猜測隻是猜測而已,我們不妨騎驢看唱本——走着瞧,看看庫克後面到底怎麼選?#記錄我的202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