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嫁給著名作家,堅守無愛婚姻,死後隻有情敵兒子為其送終

自古以來的文人,對感情往往比常人要求得多,魯迅先生也不例外。 他的感情故事一直對人們很感興趣,魯迅先生一生中經曆過兩個女人。 一個是外界強加于他,另一個是水到渠成的愛情。

魯迅的母親魯瑞在兒子年輕的時候就為孩子定了婚。 對方是和自己關系好的主人家的女兒朱安。

嫁給著名作家,堅守無愛婚姻,死後隻有情敵兒子為其送終

朱安受傳統女性的影響,完全符合魯母心中的好媳婦形象。 但是魯迅對這個不識字、裹足不前的未婚夫非常不滿,為了逃避婚姻,他直接住在學校,不肯回家。

看到兒子這麼消極,魯媽媽想了一計,她給兒子寫信發了發電報。 上面寫着隻有4個字的:媽媽病了馬上就回去。 她這樣用自己的身體做文章,隻是想欺騙兒子回國。

嫁給著名作家,堅守無愛婚姻,死後隻有情敵兒子為其送終

聽說母親病了,孝悌驅使魯迅連夜趕去。 他趕緊回國後,打開門一看,母親哪裡有什麼病,她很樂意為自己準備結婚。 短短幾秒鐘,魯迅就明白這是一場生動的鬧劇。 詐騙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逼迫自己和不喜歡的封建小姐結婚。

這一場無情的婚姻是母親經手的典型包辦婚姻。 魯迅也想試着接受,但對方對他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從外表上看,朱安額頭高顴骨高,眉毛低,對眼睛很好。 沒有一半獨立的人格氣質。 而且她一個字也不認識,和以自己名義的丈夫一句話也不說,思想上兩個人也很難産生共鳴。

新婚四天後,新郎官逃跑去了日本留學。 對他來說,這種關系對自己沒有感情,有的隻是送了媽媽禮物,以及她作為一個人所尊敬的事情。

嫁給著名作家,堅守無愛婚姻,死後隻有情敵兒子為其送終

魯迅一直逃避這種關系,平時的作品日記中很少提到朱安。 據統計,他的日記僅直接提到許廣平就有近800次,朱安光是輕描淡寫就出現了兩次。 他在提到朱安時,似乎都用“婦”字,真心不想承認兩人的夫妻關系。

在那之後,魯迅認識了活潑活潑的許廣平。 在那之後,兩個人開始了同居生活。 徐廣平出現後,朱安的希望完全破滅了,但她仍然拒絕再婚,呆在家裡,守着這種無愛的畸形關系。

現在的我們不能了解她,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時并不完全是先進青年,反而像朱安這樣在傳統封建壓迫下不抵制獨立思想的人很多。

情敵出現後,她在信中寫道,感情失衡,不僅不不滿,而且從封建家族“大房”的角度考慮問題,期望大老師為傳宗接代“納妾”。

嫁給著名作家,堅守無愛婚姻,死後隻有情敵兒子為其送終

她之是以這樣為魯迅着想,除了封建思想之外,還有讓老師高興的意思。 在她所處的封建世界觀中,隻要喜歡服從丈夫就一定能産生好感。 但是,這樣的做法偏偏适得其反,收到這封信的老師隻覺得朱安不對勁,不以為意。

後來,許廣平在海裡生了孩子,朱安很高興,覺得自己“無後”的罪孽減輕了。 她至今仍受到封建毒害,極為重視傳宗接代。 她感受到孩子是兩個人愛的結晶。 魯迅追求的感情是她的一生所不能了解的。

朱安的執念一直糾纏到她臨終,重病時她仍然請大家填補自己和丈夫,執着于封建體制下的“名分”。 她的這個遺願也沒有實作,去世後的喪禮也由許廣平和周海嬰出去了。

嫁給著名作家,堅守無愛婚姻,死後隻有情敵兒子為其送終

在愛情中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依靠男人可能會起到暫時的效果,但久了,沒有個人魅力的菖蒲花最終還是不能和大樹站在一起了。 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因為外部因素而失去自我意識。

參照文獻:

[1]喬麗華,《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