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鹽”多必傷!給寶寶減鹽的方法看這裡

鹽不僅能提供鹹味,還能去除腥味,突出菜的鮮味。但如果攝入過量,會對身體有損傷。

對于1歲以内的嬰兒來說,不用添加鹽。因為不管是母乳、嬰幼兒配方奶粉,還是6個月後給寶寶添加的輔食中,都有這階段身體發育所需要的氯化鈉,納是鹽的主要成分。

1歲以後可以嘗試給寶寶适量加鹽。1到3歲的寶寶每天攝入1克鹽比較合适,不能超過2克。4到6歲每天3克,7-10歲每天4克,11歲以上每天不要超過5克。

“鹽”多必傷!給寶寶減鹽的方法看這裡

有人說這都精細到1克2克了,有這麼重要嗎?真的有這麼重要。如果鹽攝入過量,會對寶寶的身體有很大的影響。

首先,會加重寶寶的腎髒負擔。我們吃進去的鹽,要經由腎髒的處理,再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寶寶的腎髒發育還不成熟,攝入過多,就會增加腎髒的工作,造成傷害。

其次,高鹽飲食會讓寶寶口味越來越重。而長期的高鹽飲食,會讓孩子在成年後有患上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的風險。

最後,鹽吃多了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因為鹽會減少口腔唾液的分泌,讓細菌和病毒在呼吸道有可乘之機,容易患上感冒、咳嗽等疾病。

“鹽”多必傷!給寶寶減鹽的方法看這裡

那麼,怎樣才能讓寶寶減少鹽的攝入呢?

第一,為寶寶單獨準備食物。

有些寶寶到了2、3歲,家長就覺得單獨給寶寶做飯太麻煩,就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吃。

但是寶寶的體質和大人還是不同的。就算不單獨為寶寶烹饪,也可以提前把寶寶的菜盛起來,随後按照成年人的口味再加鹽或醬油。

為寶寶做飯時,盡量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番薯、紅棗、南瓜、蕃茄等食物,本身的味道就很豐富。不僅健康,還能開發孩子的味蕾,避免挑食厭食。

“鹽”多必傷!給寶寶減鹽的方法看這裡

第二,提倡家庭的少鹽飲食。

吃太多鹽對成人來講也沒好處,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發生的風險。寶寶始終會和成年人在一張飯桌上吃飯,會受到家庭飲食習慣的影響。是以,成年人也要讓自己養成少吃鹽的習慣。

做菜的方法可以多樣化。今天紅燒了,明天就試試清蒸;今天爆炒了,明天就試試白灼。這樣來平衡鹽的攝入,養成良好的家庭飲食習慣。

燒菜時要把握放鹽的時機。出鍋之前才放鹽,這樣可以讓鹽停留在食物的表面,吃的時候就會更鹹。

并不是說隻有食鹽會含鹽,醬油、料酒、食醋中也同樣含鹽。普通的醬油10毫升換算成鹽約1.7克。如果放了醬油又放鹽,一道菜的鹽分就很高了。是以,在選擇鹽以外的調味品時,要注意選擇鈉含量低的,并且盡量少放。

“鹽”多必傷!給寶寶減鹽的方法看這裡

第三,減少在外用餐的次數。

外面的餐食往往需要色香味俱全,為了讓菜的賣相更好,通常會采用紅燒烹饪。紅燒時加的糖會掩蓋鹹味,而為了讓食物吃起來更有味,廚師又會放更多鹽。

尤其是一些炒菜、火鍋冒菜、麻辣類的食物,特别容易食鹽超标。

就算有時不得已在外面吃,也要給寶寶點一些清炒、白灼或者清蒸的食品。哪怕在水裡涮一下再吃也是好的。

第四,避免日常生活中“隐形鹽”的攝入。

除了廚房,日常生活的小零食經常會成為“隐形鹽”的所在地。比如寶寶們喜歡吃的蛋糕、面包,吃起來甜甜糯糯的,味道香濃。可是,别以為它隻含糖。在做面團的時候,為了增加面筋的彈性,都會加鹽。

還有些堅果類食品,炒制的過程中大多會用鹽來調味。

“鹽”多必傷!給寶寶減鹽的方法看這裡

一些預制包裝好的鹵味,比如豆幹,更是“隐形鹽”的重災區。比如一包100克的豆幹,鈉的含量可達到1067毫克。

我們在選購零食的時候,要多關注成分表。看了就會發現,像蘇打餅幹、火腿腸、五香花生這些小零食鈉的含量都很高。甚至我們經常吃的面條,也有可能是含鹽量較高的。

食物的成分表通常會顯示鈉的含量,鈉的含量乘以2.5就是鹽的含量。平常要選低鈉食品,比如原味堅果,低糖酸奶等等。

媽媽們在選購零食的時候,要做個有心人,防止“隐形鹽”的攝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