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點選:“收錄于話題”分類,查閱全部。

提示:圖文資訊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檔并不确定作品之真僞,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後立即删除。

清代著名畫家龔賢是一位具有現代意義的山水畫大師,他對現代山水畫大師如黃賓虹、李可染等人都有較深的影響。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涼山景色

南京城西有座幽靜之所,名曰清涼山,這裡也是龔賢晚年的隐居之地。在這裡,龔賢從“白龔”走向“黑龔”,在水汽淋漓的墨色中找到了内心的清涼世界,也為中國古代畫史留下了渾厚華滋的一筆。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涼山

龔賢:(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豈賢,字半千、半畝,号野遺,又号柴丈人、鐘山野老,江蘇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參加複社活動,明末戰亂時外出漂泊流離,入清隐居不出,他與同時活躍于金陵地區的畫家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荪等并稱“金陵八家”;與清初著名詩書畫家呂潛并稱“天下二半”(龔賢,字半千;呂潛,号半隐)。工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體。著有《香草堂集》。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半生飄零

龔賢身處的年代正值明亡清興,作為一個沒有背景的下層知識分子,他身世漂泊,幾乎大半生都是在避難和艱難謀生中渡過的。“百苦不一樂,到老尚謀生”。是對他對自己一生遭遇的歎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龔賢出生于江蘇昆山官宦之家,他出生時,其實已然家道中落。幼年起随家遷居南京,十歲前,母親便已去世。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到南京不久,他父親另娶。他祖父和父親一起到四川去公幹,從此一去不複返,而且沒有任何消息,不知是在路上遇害了,還是如何,這個問題到現在都是一個謎。是以龔賢的少年時代是很不幸的。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十三歲時,龔賢開始習畫,與楊文骢同師董其昌。明崇祯末年,複社成員在南京秦淮河畔結社賦詩,講學論藝,挽救民族的危機。青年時的龔賢也懷着建功立業的熱血,參加了複社的活動。由于人品正直,以及在詩、書、畫上均有造詣,龔賢在南京士大夫中漸露頭角。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然而好景不長,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年輕的龔賢因野居北郊而幸免于難。戰争将他的生活拖入貧困之境。當時,北方已被清軍占領,相對比較安定,清廷為複興農事,圈地複耕,招募流民前來墾荒。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為了謀生和躲避戰亂,龔賢無奈開始了北漂。但生長在江南的他,長于吟詩作對,卻不善于經營,加之身體羸弱,無法長期适應北方的清苦生活,不久後隻好南歸。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龔賢回到南京以後,早年娶的妻子和孩子都已經在貧病中死去。他孑然一身,茕茕獨立,難以生存下去。他在《之廣陵留别南中諸子》中寫道:“壯遊雖我志,此去實悲辛。八口早辭世,一身猶傍人。”字裡行間包含着傷感。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迫于生計,他又不得不渡江來到揚州,再次續娶,并以賣畫鬻字糊口。後來,龔賢應了泰州府海安鎮徐逸的招請,前往濱海小鎮海安,當徐逸兒子的家庭教師。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在海安,龔賢得到東家的禮遇和關照,賓主相處融洽,總算有了一席安身之地。他一度産生定居海安的想法,說“愛此将添隐者扉”。大概是難以忍受内心的孤獨,龔賢寫下“短衣曾去國,自首尚飄蓬。不讀荊轲傳,羞為一劍雄”的詩句。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35歲時,龔賢又離開小城海安,回揚州生活。在揚州的十多年,他看了許多富商巨賈收藏的古代名畫,每有看畫的機會則不放過,盡力要對方把所有的收藏都拿來觀瞻。遇上喜歡的畫作,便探究畫理,憑記憶反複摹寫,得其精髓才肯罷休,大量的觀摩使他的詩歌與繪畫都走向成熟。

1666年,将近半百的龔賢又覺得在揚州生活沒有安全感,他曾言“避賊還避兵,奔騰如驚禽”,于是決心遷回家鄉南京。但回南京沒多久,又遭到權勢者的迫害。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如果說青年時代的龔賢還有一腔政治抱負,經過多年的漂泊,遍嘗世事悲欣,他不免産生了歸隐的想法,為了再次避禍,龔賢最後決定隐居于南京城西的清涼山。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他在山上購置數間房屋,屋旁有半畝地可以種竹栽花,是以他将住所取名為“半畝園”。“半畝園”的地點非常好,可以登高遠眺、縱覽故國江山,也可以親近自然,安心繪畫。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龔賢曾請王翚畫了《半畝園圖》,并題了長跋來描寫“半畝園”的景色:

“清涼山上有台,亦名清涼台。登台而觀,大江橫于前,鐘阜橫于後。左有莫愁,勾水如鏡;右有獅嶺,撮土若眉;餘家即在此台之下。轉身東北,引客視之,則柴門犬吠,仿佛見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隐居授業

龔賢在清涼山隐居以後,潛心繪畫,研究畫理,除了與周亮工、方文等同道故交有所來往,幾乎斷絕了一般的應酬交往。龔賢晚年不僅賣畫、賣字,還招收學生教畫,教導學生不要“奉師說為上智”,而是将“師造化”的重要性傳遞給學生。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在教學方法上,龔賢做到了切實具體,有針對性。他為學生們作示範,把山水畫中的樹木山石、江河流水、房屋橋梁等逐一加以分析和講解,指明畫法的程度、應注意的方面以及初學者所最容易犯的毛病。他以淺顯的詞句,将自己的繪畫思想明确切實地表達出來,平易近人,深入淺出。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例如,龔賢向學生指出:

“橋有面背。面見于西上,則背見于東下,往往有畫反者,大謬也。”

“畫屋要設身以處其地,令人見之皆可入也。”

“畫屋固不宜闆,然須端正。若欹斜使人望之不安。看者不安,則畫亦不靜。樹石安置尚宜妥貼,況屋子乎?”

“凡畫風帆,或其下有水草蘆葦楊柳之屬,皆宜順風,若帆向東而草頭樹枝皆向西,謂之背戾,乃畫家大忌。”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龔賢不厭其煩地向學生強調這些細節的真實,一絲不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和體驗自然,通過對自然的認識去了解前人畫法。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龔賢有好幾種山水畫課徒稿傳世,圖旁有關于各種畫法的批注。後人把他的課徒畫稿上的解說彙編而成冊,即是《畫訣》,是為初學者講解山水畫的一些基本技法。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龔賢有一個重要的學生王概,李漁編寫《芥子園畫譜》,就是由王概執筆畫的。可見龔賢的教學成就。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龔賢曾向他的學生說,“至理無古今,造化安知董與黃?”龔賢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他認為,“理”是宇宙的本體,自然的“理”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是一種永恒的客觀存在,對于古人和對于今人并無什麼不同,為何人們不能面向自然去進行獨立創造呢?自然并不知道有一個畫家叫董源或黃子久。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龔賢的“庸手”與“生手”的理論也極為精辟。“安而不奇”的畫家,隻知道機械如實地複制自然,而這種照搬與複制往往會使得本來鮮活的自然變得更加呆闆。他們被稱之為“庸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龔賢指出,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因為“生手”雖技巧不夠,不能把對象描繪得盡善盡美,但往往能保持藝術的風采以及心靈的真誠。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白龔”走向“黑龔”

龔賢之是以能獨立成家,他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便是用墨與同時代的畫家不同。同時代的四王是當時的主流,他們在案頭臨摹仿效黃公望和倪雲林,追求的是筆墨的“天真幽淡”,展現的是學者型的書卷氣。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龔賢則學習宋人師法自然,所推崇的是董源、米芾、吳鎮以及離自己最近的沈周,結合自己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感受,形成了渾樸中見秀逸的積墨法,不同于“四王”所倡導的筆筆有古意的創作格法。商勇教授談到。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龔賢晚年繪畫渾厚華滋、墨氣淋漓,被稱為“黑龔”,而早期枯筆簡淡的風格則被稱為“白龔”。蕭平老師說:“龔賢創造的第一個符号就是他的‘白龔’,在他四十歲前後完成了這種創造。明末清初崇尚枯筆,中國山水畫中多是崇尚枯和簡。”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從四十歲前後,到五十歲完成“黑龔”,中間相距十年時間。這十年中有一個過程,就是‘灰龔’階段。這是不斷加深的過程。當他完成‘黑龔’時,實際上帶有反潮流風格,因為那個時代作品大部分都是偏白、偏枯而簡,這是那個時代的風尚。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是以,中國繪畫史上,山水畫史上,最黑的面孔,就是龔賢。龔賢是非常自得,他講自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前面雖然學的是米家,大米、小米到高克恭,但是工筆米家山是他創造的,沒有誰能夠積墨到七遍八遍十遍。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賢者的不幸

康熙二十八年(1689),龔賢年約七十歲“死于豪強索書之手”。據記載,在龔賢去世前,有一個頗有權勢的“豪橫”向龔賢強索書畫,龔賢貧病交加,再逢精神磨難,緻使卧床不起,不久便含恨長逝。死後因貧不能具棺葬,喪事全憑好友孔尚任料理,并幫其撫養遺子。龔賢遺柩後歸葬祖籍江蘇昆山。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清晨閱讀丨龔賢:與其做一個“庸手”,還不如做一個“生手”

點選:“收錄于話題”下一篇,翻頁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