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春林:人性深淵與精神救贖——關于艾偉《鏡中》|特約評論

王春林:人性深淵與精神救贖——關于艾偉《鏡中》|特約評論

人性深淵與精神救贖

——關于艾偉長篇小說《鏡中》

王春林

對“人性和生命存在的種種曲折幽微處”的了解與挖掘,是艾偉小說創作最為本質的一種特征。長篇小說《鏡中》(載《當代》雜志2022年第2期)對作為文學永恒主題之一的“罪與罰”的命題,進行了别具一種深度的個性化挖掘與表現。

整部小說的起始點是一場車禍,酒駕的易蓉容貌被毀,車上的兩個孩子均喪生。在此之前,圍繞四位主要人物的日常生活,不僅顯得風平浪靜波瀾不興,而且還很是有一點自得其樂的幸福模樣。然而驟然而至的車禍卻無情地揭去了幸福的假面和僞裝,讓小說中的四位主人公都陷入到罪惡感的漩渦之中。首先被推上道德和人性審判台的,正是那位天才的建築設計師莊潤生。車禍發生之時,他正在酒店與情人子珊幽會。當車禍後的妻子易蓉向他打求救電話時,所遭遇的情況卻是關機。盡管莊潤生後來趕到了醫院,但已無力回天,根本不可能改變悲劇已然釀成的殘酷事實。是以,他堅信車禍悲劇的發生與自己有關,痛感自己必須承擔相應的罪責。于是他主動斷絕了和子珊的情人關系,但卻難以從痛苦和愧疚中解脫。雖然從好友甘世平那裡得知妻子易蓉酒駕的事實,曾短暫地緩釋了莊潤生的罪惡感,但包括後來自殺的易蓉在内的一家三口親人的死亡這一事實,時不時地襲擊莊潤生,令他生出某種難以言說的生存虛無感。在得知易蓉甚至自己的孩子都知曉自己出軌的真相後,莊潤生再一次堅信車禍慘劇與自己脫不了幹系,并再一次被罪惡感淹沒。

王春林:人性深淵與精神救贖——關于艾偉《鏡中》|特約評論

如同莊潤生一樣被某種沉重的罪惡感強勢纏繞的,是車禍的直接釀成者易蓉,她将自己視為殺死一雙兒女的“劊子手”,陷入深切的自責中:“也許她隻配擁有着骷髅一般的鬼臉,像鬼一樣地在人間生活,不配再成為一個人。她還想,如果她死去,也隻配下地獄。”雖然處于某種酗酒後的失控狀态,但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一雙兒女就那麼悲慘地死去,即使在内心裡對丈夫莊潤生有再大的仇恨,身為人母的易蓉,也無論如何都不會原諒自己。在作家抽絲剝繭的深入挖掘下,我們得知莊潤生夫婦看似美滿的感情,實則千瘡百孔。易蓉選擇莊潤生并非出于愛,而隻是為了逃離過去的生活,她無法讓自己愛上這個男人,每日如同演員一樣竭盡可能地扮演一個“賢妻良母”的角色。

同樣被某種罪惡感困擾的人物,還有那位後來遠走異國他鄉的子珊。子珊之是以會有罪惡感生出,與她身為莊潤生的情人這一身份緊密相關:“兩年一轉眼就過去了。初到紐約的日子,子珊情緒壞到極點。事實很清楚,易蓉出事同她有關,在世俗的眼裡是她以不光彩的角色插足到潤生的生活中,她逃不了罪責。”但在強調子珊那種連帶的負罪感的同時,我們卻更需要在這裡檢讨一下她和莊潤生那多少有點不對等的情人關系。正所謂一物降一物,如果說在莊潤生和易蓉的關系中,他是狂熱的追求者,那麼,到了他和子珊的關系中,子珊反而成為了狂熱的追求者。莊潤生正是在子珊這裡獲得了某種心理補償。

王春林:人性深淵與精神救贖——關于艾偉《鏡中》|特約評論

《鏡中》首發于《當代》2022年2期

本以為易蓉是這段感情的最大受害者,實則易蓉與莊潤生一樣,都是婚姻的背叛者。這裡不得不提到莊潤生的好友甘世平。借由易蓉在自殺前專門寫給子珊的郵件,艾偉的筆鋒一轉,轉向了對似乎一直置身于事外的甘世平罪惡感的揭示與表現。卻原來,對看似由易蓉一手導緻的那場車毀人亡的車禍事件中,同樣逃脫不了罪責的,還有早就跟易蓉背着潤生有了私情的甘世平。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在易蓉和世平之間,最早采取主動行為的,是易蓉。面對着來自易蓉的強勁攻勢,腦子裡早就無法清除易蓉身體形象的甘世平最終全面失守。也隻有在面對世平的時候,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易蓉,才坦承了自己對潤生所持有的基本情感狀态:“我沒愛過潤生”,“潤生是個好人,心地善良,至今還是一個少年,可他不是我喜歡的那一類。”關鍵問題在于,雖然說易蓉和世平他們倆的這種感情完全稱得上是真正的兩情相悅,但畢竟易蓉是潤生的妻子,而世平也是潤生的好兄弟。無論如何,他們倆的私情都既會對潤生造成傷害,同時也會讓他們自己陷入到某種負疚感之中。更其甚者,讀到易蓉最後時刻留下的那封郵件後,世平倍感震驚,内心裡生出非常強烈的罪惡感。甘世平終于意識到,自己接受命運處罰并實作自我救贖的時候到了……

小說中莊潤生為山口洋子設計海上道場時,将自己痛徹的人生體悟貫注其中:“人和建築是一體的,上天讓他體驗到人間的悲苦,努力讓他學會慈悲,他意識到無論是他還是世平還是芸芸衆生,誰在人間沒有悲苦?”無論如何,我們都得承認,到這個時候,莊潤生終于實作了一種難能可貴的自我精神超越。所謂“誰在人間沒有悲苦”這一句,更是在罪的意義上做了普泛化的推斷。置身于這樣一個充斥着各種沖突沖突的罪惡的人間,可以說人人皆有罪孽。怎麼辦呢?唯一可行的,大概也就是如同莊潤生們一樣,在意識到罪惡存在的前提下,通過自身的忏悔,最終獲得一種精神的救贖可能,獲得人生的重生和涅槃。

本刊特約評論

王春林:人性深淵與精神救贖——關于艾偉《鏡中》|特約評論

作者簡介:

王春林,1966年出生,山西文水人。《小說評論》主編,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評委。出版有個人專著及批評文集《話語、曆史與意識形态》《思想在人生邊上》《新世紀長篇小說研究》《多聲部的文學交響》《新世紀長篇小說風景》《新世紀長篇小說地圖》《賈平凹〈古爐〉論》《鄉村書寫與區域文學經驗》《不知天集》《中國當代文學現場》《新世紀長篇小說觀察》等。

本期微信編輯:劉玉階

插圖來自網絡

王春林:人性深淵與精神救贖——關于艾偉《鏡中》|特約評論

掃描上方二維碼,可訂閱刊物

訂閱《當代》:

1.《當代》郵發代号/2-161

2.《當代長篇小說選刊》郵發代号/80-19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