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晚9:59,距離10:00整點的預售僅剩1分鐘,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手裡的電競滑鼠都顯得有些滑膩。在距離10:00還有20秒的時候,我看到了條微信資訊,上面寫着“别買,618跳水它不香嗎?

看完,沖首發那股子勁頭瞬間煙消雲散,随着10:00整點鐘聲響起,一切都已經注定,我坐看預售按鈕從紅色變成灰色……不得不說,現在放棄首發比以前輕松多了。在前幾年,能搶到某款手機的首發是值得在社交群、朋友圈裡吹噓一番的。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但從2021年開始,搶首發似乎變成了“冤大頭”的代名詞,消費者對于所謂的首發也愈發冷靜,這一點在手機市場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這兩年坐等産品降價的“等等黨”真是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那麼一個好好的手機首發,怎麼就變成了這個樣子?構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消費者最能感覺,同時也是感覺最強的一點——錢。

不夠鼓的錢包,遲早跳水的價格

消費者對首發愈發冷靜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錢,盡管現在口袋裡的錢多起來了,但由于近兩年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消費者也更傾向于将錢存起來以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這是務實的,也是必需的。

這直接決定了消費者對于産品首發的态度必然是清醒的。另外,目前智能手機整體走高的價格也是讓消費者冷靜的重要原因。

以5000元為例,這個價格是實實在在的高端機價位,那麼現在以這個價格最高能買到哪些高端手機呢?主要有iQOO 9 Pro 12GB+256GB、小米12 Pro 8GB+256GB、榮耀Magic4 12GB+256GB、真我GT2 Pro 12GB+512GB,如果把時間卡死在今年已釋出的手機上,确實沒有太大的選擇空間。

從真實消費者的角度來講,這4個月釋出的大部分旗艦總給人一種“有所保留”的感覺,明面上價格上去了,實際的配置和體驗并沒有達到對應的價格。小米11 Pro,對比上一代砍掉了潛望鏡頭、中高亮度硬體DC調光、四曲面屏,換來了更加正常的産品外觀和使用感受,從理想中的驚喜變成現實中的一聲“哦”就是這麼快。

或許更加正常的外觀和體驗更好接受,但賣給普通消費者的産品,不代表要把産品變得普通。這也是為何去年旗艦在今年仍有不錯的銷量。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小米11 Ultra

當然,高價格并不是錯,這是沖擊高端市場的必然出現的結果,但相比高價格,真正讓人後怕的還是釋出會後的價格大幅度跳水。受市場供需關系影響,産品價格産生波動是正常的,但是從2021年的618開始就變得有些“不正常”了。

去年618期間,各家旗艦手機出現幅度不小的直接或間接降價。當時一加9 系列釋出不到3個月,官方宣布全系最高直降500元,一加9 Pro到手價降為4799元起,頂配變為5499元。時間到6月份,價格進一步降低,該機在電商平台變成了4399元起,頂配12GB+256GB降為4999元。

從市場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調價行為,但是對于買了首發的消費者來說,心裡不能說不爽吧,恨不得馬上退錢。5個月後,類似的事情在雙11期間又上演了一遍,以至于官方還給早前購機者贈送耳機以表安慰。相比之下, iPhone 12系列、iPhone 13系列雖然價高,但相對穩定的價格,反而讓消費者覺得心安。

希望自己購買的電子産品,特别是旗艦級别的産品保值一些,進可以使其以一個相對高的價格出手,退可以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作為一個普通人,這就是我買手機時的内心所想。既然遲早跳水,為何不等到618或雙11再買,而要去搶首發?

在這種事實、情緒和錢包的交織下,使得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購買新機變得格外謹慎。反映到市場上,2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銷量同比下降超過20%,環比下滑24%,銷售側的遇冷,即便是蘋果可能也面臨着類似的問題,分析師郭明錤對于新釋出的iPhone SE三代出貨量預測從2500-3000萬部降至1500-2000萬部,預測降幅最高約40%。

如果要購買新機,在安卓陣營,消費者會更傾向于成本效益更高的千元機和中端機;在旗艦機類型上,消費者會選擇相對保值以及産品力更強的iPhone。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這種消費選擇就造就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景象,例如去年京東雙11智能手機銷量榜,一方面,國産中端手機依然有着很強的競争力,但另一方面有着巨大的價格落差,國産陣營基本以入門機和中端機為主,蘋果這一邊有iPhone 13、iPhone 13 Pro Max這樣的旗艦站台,第一名的Redmi K40官方售價1999元起,iPhone 13則5999元起,市場利潤基本流向蘋果。類似的事情至今同樣在上演,盡管國産中端守住了門,但架不住天花闆漏了。

雖然釋出已有兩個月,但去年11月仍是iPhone 13系列的首銷期,為何同年的國産旗艦在首發期間有時難以達到同樣的高度?這與廠商自己的某些操作有一定關系。

你買的是“半成品”嗎?

今年買手機聽到最多的一句吐槽是“我買的是半成品嗎?”明明說好的功能,為何都要等之後的OTA更新?之是以有這種情況,與近兩年緊張的市場節奏有所關系。

去年國産沖擊高端效果不算理想,高端市場大頭依舊被蘋果拿走,但是是對國産廠商來說,堅持沖擊高端是必須的,否則隻能在中低端市場無盡的内卷中的難以自拔。

那正面剛不過怎麼辦?避開不就行了。

除了之前華為這樣比較頭鐵的選手,目前國産廠商大多會選擇避開蘋果的強勢期來釋出自家的主力旗艦,廠商們需要在9月份之前,或是12月将新旗艦釋出出去。除了避開蘋果,最好還能避開同行,把對自家産品的影響降至最低,這也是市場競争激烈的一個縮影。

為了搶時間差,廠商需要盡可能快地把新産品推出去,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尴尬的問題——優化跟不上,導緻首發買到的手機,水準能有完全體的7到8分功力就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能無異于用了一個100%的價格買了個“半成品”回來。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榮耀Magic3系列

去年8月,榮耀釋出Magic3系列,該系列在影像上走的是多主攝路線,思路是正确的,但是鑒于每個鏡頭參數都不算差,特别是6400萬像素的大底潛望長焦和至臻版的超大底主攝,優化起來需要相當的時間和精力。

這就導緻該系列手機在上市之初,影像能力沒有完全達到消費者期待,随後榮耀在9月開始陸續向Magic3系列的使用者推送融合攝影技術,從這時候開始,該系列手機的影像能力才算是逐漸步入正軌。

今年2月釋出的榮耀Magic4也存在類似問題,從電商平台、貼吧等社群的回報來看,消費者對這款手機的不滿也主要在拍照,例如潛望鏡頭的優化還不夠,同時又對它的螢幕、外觀等其他方面贊賞有加,這放在2年前多少有些不可想象。

目前榮耀已經在向Magic4推送更新強化影像表現,至于本月底上市的榮耀Magic4 Pro和至臻版是否也有這種情況還要到時候再看。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OPPO Find X5 Pro

同樣的問題還有Find X5 Pro,采用了OPPO自研影像專用NPU晶片馬裡亞納MariSilicon X,這本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OPPO能用兩年時間做出一顆NPU晶片已經是相當優秀了。但是Find産品線總裁李傑在采訪時說,目前剛摸到門,晶片目前隻發揮30%的效力,需要時間持續打磨和更好地發揮出來。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這就意味着Find X5 Pro要真正發揮馬裡亞納MariSilicon X的性能,使用者需要等待多個OTA更新之後才能享受到,屬于是“養成系女友” 了。

值得注意的是,國産廠商的手機型号繁多,如果每款手機都要保證對應的更新節奏,那這就是一個十分繁重的工作量,可能等到手機生命周期即将結束,它才可能達到完全體的狀态。這也是為何不少去年的手機在今年口碑有上升的趨勢,加上自身的價格優勢,依然被不少消費者選擇。

“萬物皆可OTA”本來是褒義詞,是為了修正BUG,增加之前沒有的新功能,讓消費者感歎于廠商的整活能力,現在把說好的功能放在後續的更新中,從廠商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很現實的做法,畢竟工期緊,也是為了延長産品生命周期。

但對于首批原價購買的消費者來說,則是一個相當磨人的過程,要忍受前期不算好的使用體驗。看看手裡的半成品,再看看首發價格,心中難免不爽,最終消磨的還是消費者的耐心。

明升暗降,自廢武功

“明升暗降”是線上消費者在吐槽今年手機用得最多的一個詞,這種“自廢武功”的做法不完全是廠商的主觀要求,更多的是向現實妥協。

例如高端手機三要素,即系統、晶片、影像,前兩者國産廠商除了被迫按下暫停鍵的華為,其他廠商的競争力不算高,依靠的還是安卓和上遊供應商,但是影像就不一樣了。一直是國産廠商内卷的重要領域之一,從最開始比誰更清晰、夜景更亮,到現在比誰的算法更優秀,照片最有味道……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今天國産旗艦手機在拍照以及相關配置上已經超越iPhone,但是今年除了榮耀Magic4系列、努比亞Z40 Pro、三星Galaxy S22 Ultra等少數幾款手機之外,大部分廠商在鏡頭配置上,尤其是長焦部分,沒有前兩年表現得激進,光學變焦從之前的5倍變為2倍或3倍,将自己的長焦能力拉回到跟iPhone一個水準,明明這是原來國産旗艦的影像優勢之一。

盡管廠商解釋稱這是使用者調研的結果,但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可能都不知道失去了長焦。因為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不會按照廠商預設好的對焦倍數進行變焦,而是通過雙指拉伸取景框,将畫面放大到自己的喜歡角度再拍攝,這就給消費者形成了一個很尴尬的印象,“為什麼拍的不清楚”。

這就是教育使用者能力缺失的必然結果,現在的節奏是使用者不用長焦——市場調研發現長焦使用率低——廠商認為使用者不喜歡長焦——最終砍掉,變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為了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者教育是個中性詞,不是指廠商爹味十足地教使用者如何用手機,而是通過各種方式知道手機某項功能該怎麼用,有什麼價值。其中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2019年的華為P30 Pro拍月亮,非常直覺地展示了長焦+計算攝影的價值。盡管當時不少線上使用者不了解,但是現在看來則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其實蘋果也在做類似的事情,早一些例如蘋果如何用科技幫助殘障人士,如何緻力環保減碳,近一點的有微觀攝影大賽,都是在展示iPhone或是其他蘋果産品的功能優勢,何況蘋果還有很大的自身的品牌和技術優勢,這也是消費者可以對蘋果保持一個相當高接受度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上遊供應鍊的限制也是廠商“自廢武功”的原因之一。這一點在晶片、螢幕、鏡頭傳感器上表現的尤為明顯。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在晶片上,目前已釋出的旗艦手機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骁龍8,由于這顆晶片表現的過于熱情,導緻廠商用降頻、鎖幀等方法限制其性能,好處是溫度和功耗有所下降,缺點在于導緻這顆晶片在遊戲、日常使用中的表現并沒有比去年好多少。但這就顯得iPhone 13系列的A15仿生晶片更加強勢,優勢更大。

這種上遊供應商的問題,國産廠商除了堆優化,堆散熱等外圍配置,基本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螢幕是旗艦手機上重要的零配件,目前國産旗艦螢幕依舊以三星為主。原來國産旗艦使用的三星螢幕對比蘋果是有相對優勢,除了有一流的色域、色準、亮度、高分辨率、高重新整理率之外,還支援DC調光,對比頻閃嚴重的低頻PWM調光要高明許多。但是從2021年截至今天,上遊螢幕供應商限制了螢幕驅動和相關軟硬體技術,支援LTPO技術的螢幕就隻能實作低頻PWM調光。

現在搶首發,是真猛男還是冤大頭?

左:高頻PWM調光 右:低頻PWM調光

當然好在頻閃敏感使用者也并非沒得選,去年的小米11系列、P50系列、Magic3系列,今年的Redmi K50電競版、iQOO 9、iQOO Neo6、Magic4系列等都有對人眼相當友好的調光方式,特别是Magic4系列,實作了高頻PWM、中高亮度DC調光和LTPO的共存,國産螢幕進步很大,另外Redmi K50和K50 Pro之後會推送更新,讓2K+120Hz和DC調光同開。

在鏡頭傳感器上,每有新機釋出,總有消費者會問:“為什麼不用某某傳感器,不是素質更好嗎?”如果仔細對比就會發現,IMX766成為今年的主流選擇,除了本身這顆傳感器可塑性強,還有是廠商實在沒得選。

廠商選擇哪款鏡頭傳感器,不是我要用什麼就有什麼,而是供應鍊有什麼才能用什麼,很多時候沒有選擇空間。過去華為P40系列、Mate40系列全系清一色超大底傳感器主攝的豪華做法,以後恐怕很難看到了,最多隻出現在Pro或超大杯機型上。

今年國産旗艦手機拼的不僅是影像硬體,更多的是算法,這也是能與競争者拉開差距的核心技術之一,但還是那個問題,消費者拿到手用的很有可能是個“半成品”固件,未必能感受到算法的價值。

在即将過去的第一季度還不算是蘋果的強勢期,由于晶片、供應鍊、成本等問題造成今年國産陣營旗艦不夠強勢,甚至還出現倒退的現象,對消費者吸引力下降,反而在客觀上襯托了iPhone 13系列的強勢和上代旗艦的高成本效益。就看下半年,國産陣營能不能拿出更具競争力的旗艦産品出來。

寫在最後:

不夠鼓的錢包,遲早跳水的價格,堪比半成品的體驗,不夠亮眼的産品……都足以讓有心購機的消費者在首發面前保持冷靜,不做“冤大頭”,而是加入“等等黨”,等到手機降到一個合适的價格,優化到位的時候再出手。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618恐怕還是這個節奏。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具有高成本效益的購買政策,如果你最近有購機打算,等到最後一天再買也未嘗不可。

但是對于廠商來說恐怕不是長久之計,自己新出的高端旗艦都這麼被618低價碾碎了,一個接着一個,隻能說在對标iPhone這件事上,各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不隻是做好産品就夠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