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蓮花
在今日頭條開啟了“關閉算法推薦”按鈕前後,位元組跳動上線了一款新的泛資訊與社群App——識區。
雖然仍在内測階段,但被媒體曝光之後,如今已是“一碼難求”,甚至,淘寶上還有人在公開售賣識區邀請碼。

這款APP融合了位元組有優勢的“算法推薦”,内容也可由使用者主動訂閱。使用者看到什麼文章,由各個識區“區長”通過訂閱+算法融合的機制設定完成。
“網際網路考古協會”“貓奴補習班”“建築美學”“單車折騰家”“女性與精神分析”“VICE的遺老遺少”“關于死亡的深度思考”“癌症治療新突破”……
這些充滿了中産情趣、知識分子調調,甚至是布爾喬亞氣質的識區,裡面的文章都來自今日頭條内容庫。
識區的存在仿佛是對外界宣告,今日頭條并不是沒有好内容,隻是你還沒發現。
從2019年開始,今日頭條就并未對外公開過其DAU等流量資料,而另一邊,微網誌、豆瓣小組,乃至即刻等社群平台一直在不斷增長。
近期,随着發帖回帖功能的增加,識區由一款閱讀器工具,越來越多的向社群方向演進,這也被外界認為,越來越像豆瓣小組、即刻。
質疑聲也紛至沓來——“如果終局就是一個百萬DAU的産品,這對于位元組跳動,有什麼價值?”
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對算法的檢討浪潮下,位元組母體内長出的一個“去算法化APP”,還是具有重要的标本意義。
01一場“RSS複興”運動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您都會從哪些管道擷取資訊?分别會花多少時間?你覺得最有效率的資訊擷取管道是什麼?”
這是識區APP使用者調研中最經典的幾個問題。
一位最早參與過産品調研的業内人士透露,識區産品上線之前,産品經理們幾乎遍訪各路網際網路大V,試圖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更有效也更有趣的資訊擷取平台。
最終,識區選擇了一個頗有年代感的技術路線——RSS。
區長建立“識區”後,要先通過bot配置訂閱源,這之後bot會自動抓取訂閱源各類深度内容。如果想要進一步篩選内容,區長可以設定過濾詞,對标題、正文、體裁上加以限制,讓識區内容更加精準,更符合個人閱讀趣味。
對于諸多年輕使用者而言,RSS機制還是太過複雜。不止一位參與内測的區長發出了類似的吐槽,甚至識區官方也偶爾在“識區小報”發帖自嘲。
但還是有不少使用者在識區玩出了“花樣”。
ADSL連接配接成功,歡迎來到10年前的網際網路世界。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識區給大家帶來一些1995年-2014年的網際網路資訊。在這裡,大家可以交流大佬語錄,公司變遷,中文網際網路的進步和退步。
比如馬雲在2009年說過,會有比阿裡更厲害的企業冒出來,10個已經遺忘的WEB部落、貓撲、開心網、19樓還記得麼?歡迎大家加入識區“中古網際網路傳送門”,暢所欲言。
這是一個創辦較早,比較典型,又相對活躍的識區,由“藏鏡人”建立,目前擁有3900多位關注者。裡面比較受歡迎的一篇文章,是關于2012年團購大戰正鼾時,馬雲曾經主動找24券CEO杜一楠談并購合作的舊聞。
此外,藝術類、地理類、科技類、醫學類、情感類、曆史類等等各種門類的識區目前已有數千個之多,單單藝術類的識區目前就有100多個。随着産品的不斷疊代,識區的規則也逐漸簡化。
但這一規則仍有隐憂。
一位網際網路産品經理表示,這種類似RSS的功能,會面臨“區長就是内容天花闆”的現實,因為區長的内容品味和對産品規則的駕馭能力,決定了單一識區的品質,“就像微信公衆号沒有辦法保證每個作者寫出來都是好文章一樣”。
02“另一個豆瓣小組”?
蕭墨是一位資深網際網路營運,也是去年10月第一批參與識區内測的種子使用者。他曾經與識區産品負責人多次交流過識區的産品和營運問題。不久前,識區被媒體報道後,湧入大批産品體驗者,這些人多數為産品經理。是以,蕭墨在即刻上開玩笑表示,打開識區,感覺藥丸,産品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前天,顧大夫回應了這一情況:第一批産品蝗蟲走了以後,内容的badcase數量神奇地降下來了,營運不用起夜了,稽核不用加班了,産品也不用惶恐了,過年了。
僅僅前後幾個月的時間,識區的變化不僅僅是對大批産品經理的迎來送往,更多是從産品層面發生了一些變化。
最早,識區的定位一款純訂閱工具,使用者隻能加入訂閱小組,而無法參與讨論。但随着識區産品的不斷疊代,已經增加了越來越多的互動性功能,遠超出訂閱工具範疇。
比如,在頁面右下角點亮上方有專門的發帖按鈕,不僅可以釋出長文和觀點,還可以一鍵添加長文連結。相比識區按鈕下,主要以bot機制篩選的内容為主,發帖的新内容在資訊流“推薦”得到了很高的權重。
在不同的識區下,使用者還可以參與讨論。比如,在“選手請聽題”的識區,有人提問,QQ的前身叫什麼?有3個選項,A、ICQ,B、OICQ,C、以上都不是。有24位使用者參與這道題的評論,除了給出自己的選擇答案以外,使用者還在讨論中透露了更多比打答案更豐富的資訊。
“最初的訂閱版本,用了一段時間就不想用了。但現在,有點像閱讀器+豆瓣興趣小組,在定位上也越來越模糊。但這并不要緊,因為使用者體驗越來越好了。”
前述産品經理認為,社群很可能是未來的必經之路。因為工具用完即走,而社群是能夠留住使用者的。
即刻就是類似的産品,受限于使用者基數,即可或許商業價值有限,但它對于整個中國網際網路都相當重要,識區也需要把使用者留在平台上,打造無可替代的行業地位。
“以前大家讨論網際網路和投資話題主戰場是在知乎,現在多數發生在即刻APP上。這些讨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網際網路和投資市場走向,進而影響到整個中國的精英群體。這就是即刻APP目前不可替代的原因。”蕭墨表示。
由于在産品形态上與其他産品類似,識區産品負責人顧大夫在即刻上還發了一條自嘲的狀态:識區像系列已經形成了一個産品矩陣:豆瓣、即刻、貼吧、QQ圈子、網易雲音樂、輕芒、CH、reddit……
但事實上,識區有自己明顯的特性。對比即刻來看,即刻app上不少網際網路人士是實名制的,内容和讨論是圍繞他們的身份産生,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與話題内容同樣重要。
但在識區,多數使用者還是用網名交流,使用者完全是通過話題的吸引力、内容的優質度,來判斷是否加入該識區。這倒是與豆瓣小組更加相像。
03一次價值觀對算法的挑戰?
站在位元組的角度,識區是一次價值觀向算法提出的挑戰。是以,識區的誕生其實是面臨雙重機會的。
第一重機會是,當下大部分平台的資訊資訊内容都做不到高度精選,而且各個平台各有側重,比如微網誌側重娛樂和新聞資訊,知乎側重知識問答等。
第二重機會是,使用者苦算法久矣,位元組确實需要一個産品來打破目前的内容推薦機制,得以創新。
過往已經有不少人提出對資訊繭房的厭惡,跟在社交網絡上追逐熱點相比,甚至一小部分使用者選擇回歸Newsletter。
位元組跳動号稱APP工廠,但在飛聊和多閃沉寂之後,位元組在全新APP的産品推廣上也顯得非常謹慎。此外,大部分工程師還在集中在飛書那邊,開發識區的團隊比較小,投入的資源也有限。
識區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擊穿高學曆人群,挖掘頭條優質内容,然後精準推送給讀者。在即刻從内容訂閱平台轉向高知讨論社群成功經驗下,識區也擁有這樣的想象力。
“在内容層面,如果識區做的好,還會反過來推動更多優質内容創作者入駐頭條号,進而優化頭條号的内容池。”蕭墨認為。這也是位元組跳動内部一次自下而上的創新實驗,位元組給到新團隊不小的空間,也是行業告别算法崇拜之後,一次新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