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最近事出反常必有妖,其高調背後不排除有外國資本的身影,值得我們警惕——題記
這段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被捧上了天,又是“技術上質的突破”,又是“前途不可限量”,甚至有人肉麻地稱其将“在全球戰勝大衆、豐田、本田”,“絕對是繼華為之後的中國下一個最偉大的企業”。

這些溢美之詞,有窺斑見貌的地方,具備一定合理性,卻不乏過猶不及,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有“拿人手軟,吃人嘴短”之嫌。
高飛銳思想不否認比亞迪發展勢頭良好,有着“光明、遠大、錦繡”的前程。可要說比亞迪超過大衆、本田、豐田,現在還為時尚早;要說比亞迪成為“下一個中國最偉大企業”,也要且行且看,值得商榷——高飛銳思想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畢竟“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是入對行了: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行業,這些年,比亞迪發展也是可圈可點,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中國銷量冠軍了,快追上特斯拉銷量了;畢竟中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前景尤其不可限量。
可與特斯拉,甚至是蔚來、小鵬、理想等中國造車新勢力比較起來,比亞迪還是短闆明顯,在某些地方顯而易見,比如經典車型的打造,比如品牌溢價能力等。
比亞迪缺乏一款極具競争力的明星車型——當然,比亞迪不乏明星車型,但放在市場上,跟大牌的明星車型比較,還是差得遠了。一個企業的技術如何,品牌如何,前景怎樣,是需要用産品來說話的,汽車企業尤其如此。比亞迪有不錯的車型,但都談不上是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經典産品——這個問題尤其需要引起比亞迪高度重視。
比亞迪的産品便宜,換句話說,比亞迪的産品還沒有在高端市場上站穩腳跟,其技術、性能、設計、品牌等綜合因素還沒有辦法支撐其在高端市場立足。如果高端市場立不住腳,就不能說是一個強企。華為之是以強,是強在其核心技術、強大品牌,以及産品的議價能力和品牌的溢價力。誰都知道,華為手機在高端市場是站穩了腳跟的,其P系列和Mate系列跟蘋果和三星高端機有得一拼——這也是美國看到了這一點,不惜舉全國之力,對華為進行制裁的原因。如果沒有美國制裁,華為早把蘋果和三星幹翻了。比亞迪靠什麼?
可又是誰在無下限地吹捧比亞迪呢?
高飛銳思想認為至少有三種勢力:一是比亞迪自己,這是基于企業推廣需要;二是圈内圈外人士——圈内人士有背書之嫌,圈外人士有不明真相的跟風之嫌;三是以巴菲特為首的外國資本勢力——這是我們尤其需要提高警惕的——掙錢不容易,不要做了韭菜,被巴菲特收割了。
巴菲特早就在投資比亞迪了。2008年,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斥資2.3億美元,買下比亞迪10%的股份。到現在,已經12年了,巴菲特還在潛伏着。巴菲特什麼時候撤,我們都說不準,這個得由巴菲特說了算。可巴菲特隻是一個資本家,他遲早有一天是要從比亞迪撤出去的,這就避免不了一大批人将成為其韭菜,被其收割。
還記得中國石油麼?這隻股,也是巴菲特曾經重倉的一隻股。他2003年買入,2007年清倉——2007年中國石油股價最高。有多少人猝不及防,是以成為炮灰,甚至傾家蕩産?高飛銳思想有一個企業家朋友,在中國石油上投入兩個億,出來的時候,不到兩千萬,血本無歸。
高飛銳思想當然希望中國企業好,做得越強越好。可高飛銳思想更不願意看到普通老百姓利益受損,希望股民,尤其是在股市上就像浮萍一樣,無法自主浮沉的散戶,要睜大眼睛,看準了,不要有投機倒靶的想法,千萬别着了老謀深算的外國資本的道兒。
高飛銳思想總是覺得比亞迪最近事出反常必有妖,其高調背後不排除有外國資本的身影,值得我們警惕——畢竟對老百姓來說,掙點錢不容易,尤其是在當下疫情肆虐,經濟不振的大背景下。
2022年4月13日北京右安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