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牌”新能源車又“支棱”起來了!

“老牌”新能源車又“支棱”起來了!

原标題:傳統車企新能源品牌價格競争力突顯

文 | 本報實習記者 楊梓

3月以來,受電池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特斯拉、理想、小鵬、哪吒、零跑、威馬等新造車企業紛紛上調新能源汽車售價,單次漲幅均超萬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車企新能源品牌漲幅較小,多在萬元以下,或暫未漲價。

電池漲價并非唯一誘因

3月18日,小鵬宣布對在售車型價格進行調整,補貼前售價上調10100元-20000元,此次價格調整于3月21日零時起生效。3月21日,甯德時代表示,因上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公司将動态調整部分電池産品價格。同時,在3月底剛剛表示“并無漲價計劃”的蔚來4月10日宣布,旗下ES8、ES6及EC6各版本車型起售價上調1萬元,ET7、ET5起售價不變;選擇BaaS電池租用服務,長續航電池包(100kWh)租用服務費上漲200元調整為1680元/月;已購車使用者不受此次調整影響;電池包按年靈活更新至長續航電池包,價格調整為9800元/年。

“目前已經确定二季度電池漲價幅度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基本都已宣布漲價。還沒有漲價的,大部分是因為沒有和電池廠商談妥漲價幅度,等談妥後也會漲價。預計二季度電池成本上漲幅度将非常離譜。”理想CEO李想近日公開表示。随後,理想宣布自4月1日起,理想ONE售價上調11800元。

部分業内人士對理想ONE超萬元的漲價幅度感到意外。作為一款增程式電動汽車,理想ONE搭配的動力電池容量較小,為40.5kWh。據了解,動力電池價格漲幅取決于容量,中高端純電動力汽車搭配的锂電池容量較高,漲幅也更大。理想方面表示,理想ONE整車成本較高,同時電池組容量在插電混動車型和增程電動車型中也最高,是以進行了最低限度的調價。

據了解,此前曾表示“仍在糾結中”的岚圖近日也宣布漲價。3月31日,岚圖官方宣布旗下純電動車型售價上調10000元,增程式車型暫不上調,以上變動将于5月1日生效。

除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外,晶片、車身原材料價格上漲也不容忽視,且影響已蔓延至燃油車。4月2日,有奔馳經銷商表示,奔馳調漲各車系在中國市場的官方指導價。網傳的一份價格調整表顯示,奔馳此輪漲價範圍涵蓋邁巴赫、AMG等多個子品牌的多款車型,以及奔馳CLA、E級、GLC、S級等車型,漲幅從數百元至數萬元不等。

經銷商價格調節優勢顯現

目前比亞迪、長城等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漲價幅度基本為3000元-6000元,一汽-大衆、上汽大衆旗下新能源車型未漲價。

目前新造車企業處于上升發展階段,總體銷量達不到傳統車企的體量。同時,傳統車企銷量與利潤主要來自于燃油車,是以有較強的成本分攤能力。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指出:“新造車企業車型較少,抗成本上漲能力較弱,是以漲幅比傳統車企大。”

“賣得好的燃油車價格在往下走。”有傳統車企内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燃油車利潤已被逐漸壓縮。他以公司一款燃油車舉例稱,該車最受歡迎的配置已從25萬元降到20萬元,同時目前公司最暢銷的燃油車利潤較低。由此可見,燃油車市場競争同樣激烈,成本上漲時,多由車企自行承擔,未出現集體漲價行為。業内人士也認為,盡管上述奔馳相關車型漲價,但不會出現燃油車集體跟風漲價的情況。

此外,新造車企業普遍采用直營模式,而傳統車企更多通過經銷商銷售車輛,并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汽車市場供需的核心調節手段是價格,經銷商有很強的價格調節能力,有利于實作成本和供給變化下的需求穩定。

熱門車型漲價能刺激銷量

業内人士表示,經營多年的傳統車企,本就對供應鍊有更好的掌控力,在目前的市場中,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值得注意的是,孵化于傳統車企的廣汽埃安,旗下的Aion S Plus、Aion V Plus售價分别上調4000元、5000元,3月以20317輛的銷量成績力壓衆多新造車企業。但同時,A00級(微型車)、A0級(小型車)電動汽車市場多被傳統車企占領,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隐憂卻不容忽視,亟需更新産品。

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獨立研究者曹廣平認為,目前原材料價格高漲,對新能源汽車、燃油車等各條技術路線都帶來壓力。除動力電池本身要研發新的低成本電池技術、加快低成本電池材料回收利用技術研發外,他還建議,新造車企業要開拓思路,關注其他技術路線的細分市場。

據悉,今年傳統車企和新造車企業都将陸續推出重磅車型,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将更加激烈。3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資料表明,漲價并未影響銷量。其中,小鵬以15414輛的銷量成績繼續領跑新造車企業,哪吒迎頭趕超态勢明顯,3月銷量達12026輛,零跑也銷售10059輛。張翔認為:“對于本就暢銷的車型而言,車企手握大量訂單,适度漲價不會影響其銷量,反而會起到積極作用,這增加了車企漲價的底氣。”

“老牌”新能源車又“支棱”起來了!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見習編輯 | 李澤民

編輯 | 李慧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