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笑偉:新時代詩歌應克服西方化小衆化庸俗化傾向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新時代詩歌十年:進步與空間”。它提醒我們,從2012年黨的十八大開始的新時代詩歌創作,已經進入了第十個年頭。縱觀這十年詩歌創作,取得了不少成績,新時代詩歌從概念提出到形成共識、躬行實踐,詩歌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不得不指出,目前的詩歌創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西方化、小衆化、庸俗化的傾向。在“新時代詩歌十年”這個關鍵時間節點上,我們有必要全面梳理回顧新詩創作的得失,以利新時代詩歌創作更為健康地發展。

克服“小衆化”傾向,樹立詩歌創作的大時代觀

“小衆化”傾向是中國詩壇的一大頑疾。這主要表現在,一些詩人的作品與時代脫節,作品裡沒有時代的折射、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呼聲,隻有個人的悲歡、私人化的感悟、語言的“克裡空”。特别是一些年輕詩人的創作,千篇一律的是個人情感與私人空間的寫照,沒有時代的風雲之氣。“入世”一直是中國詩歌的光榮傳統。從《詩經》《楚辭》開始,中國古典詩歌的主流一直随着時代跳動。肇始于救亡圖存時代的白話詩,像郭沫若的詩集《女神》、艾青的《火把》《吹号者》《向太陽》等詩篇,其核心意象也一直追随着時代。直到20世紀80年代前後,還不時有書寫時代風雲之氣的黃鐘大呂般的詩作湧現。大約從20世紀末開始,時代的呼聲在中國詩歌中開始漸漸沉寂,書寫時代成了“假大空”的代名詞,主旋律創作也一直被人诟病。這其中既有主旋律詩歌創作本身的問題,也有我們對詩歌創作的引導不夠的問題。新時代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時代。在這個新的曆史方位上,作為文學門類中最為敏感、最富變化、最能領風氣之先的文體,詩歌在記錄時代方面理應發揮更大作用。

“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隻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聩的聲音”,“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要樹立大曆史觀、大時代觀,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兵,把握曆史程序和時代大勢,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這些都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對于新時代詩歌創作如何樹立大時代觀具有根本指導作用。新時代的詩歌創作,就是要把自己融入新時代,寫出新時代的情感、意象、夢想、追求,讓詩作在時代的風雲中放射璀璨光芒。

克服“西方化”傾向,堅守新時代詩歌的人民立場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詩歌受到西方的極大影響。我們應該正向地來看待這種影響,但也必須反思其中存在的問題。這種影響不僅限于詩歌技巧,更重要的是詩歌創作的理念。在一些詩人那裡,詩歌的來源不是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而是翻閱書本、冥思苦想;詩歌創作成了個人靈感與技巧的産物,很多作品存在脫離人民、脫離生活、晦澀難懂等問題;沒有深刻的主題、找不到讴歌的對象,詩歌作品成為“看似深刻的浮萍”;詩人的創作語言、技巧甚至分行,也盲目地崇拜和模仿翻譯自西方的詩作。

這些問題的出現,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條,是詩歌創作的人民立場出了偏差。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時代的詩歌創作,本質上就是為了人民、書寫人民、由人民評判的詩歌創作。

關于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有過很多重要論述。比如,“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比如,“歌唱祖國、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再比如,“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從方法、主題、立場等方面,突出強調了“人民是文藝之母”“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新時代的詩歌創作已進入第十個年頭,在堅守人民立場上,應當形成更為廣泛的共識。我們的詩歌應該是來源于人民、來源于生活的。詩歌創作的主題,應該是反映人民的喜怒哀樂,讴歌人民的崇高情感和情懷的;詩歌創作的成果,還要更廣泛地讓人民群衆接受;詩歌的優劣,應該由人民群衆評判。對于新時代的詩人來說,個性化的創造是重要的,人民性的書寫更是必不可少。

克服“庸俗化”傾向,塑造高尚的詩人品格

新時代湧現出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優秀詩作、德藝雙馨的優秀詩人。但不可否認,詩壇還存在着一些庸俗化傾向:有的作品格調不高,追求低級趣味,以醜為美;有的不在作品本身上下功夫,而是熱衷于炒作,博取眼球;有的打着正義的旗号,幹着破壞團結、造謠抹黑的行徑。在廣大人民群衆心目中,無論是詩壇還是詩人的形象,都是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進入新時代,是到了重塑詩人形象的時候了。詩人應該是高貴的,廣泛受到人們的尊重;詩人應該是聖潔的,帶給人溫暖、光明和希望;詩人應該是陽光的,在性格上和人格上都應當閃爍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學家、藝術家是有社會影響力的,一舉一動都會對社會産生影響。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社會影響,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一個文藝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會接受,時代也不會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習總書記還強調,“文藝要通俗,但決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藝要生活,但決不能成為不良風氣的制造者、跟風者、鼓吹者。文藝要創新,但決不能搞光怪陸離、荒腔走闆的東西。文藝要效益,但決不能沾染銅臭氣、當市場的奴隸。”這些都值得新時代的詩人們認真思考。

什麼樣的人就會寫出什麼樣的詩。這次座談的主題是“進步與空間”,就包含着這樣的意思——提高詩人的品格、格調,為新時代詩歌的進步提供成長的空間。

(作者系《解放軍報》文化部主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