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乘聯會: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45.5萬輛 同比增長122.4%

4月11日,乘聯會釋出3月中國乘用車銷量資料。

2022年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57.9萬輛,同比下降10.5%,環比增長25.6%,3月零售走勢分化較大。1-3月累計零售491.5萬輛,同比下降4.5%,同比減少23萬輛,總體走勢低于預期。

乘聯會: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45.5萬輛 同比增長122.4%
乘聯會: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45.5萬輛 同比增長122.4%

3月廠商批發銷量181.4萬輛,同比下降1.6%,環比增長23.6%,受生産的制約,部分車企表現分化。1-3月的廠商批發銷量達到543.9萬輛,同比增長8.3%,實作真正的開門紅。雖然由于3月疫情的因素影響,導緻今年走勢壓力大,但由于補庫需求和新能源的旺銷,綜合影響下1-3月累計批發增速8.3%,表現較強。

新能源: 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45.5萬輛,同比增長122.4%,環比增長43.6%,環比增幅接近于前幾年度。1-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19.0萬輛,同比增長145.4%。3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44.5萬輛,同比增長137.6%,環比增長63.1%,環比均好于曆年3月走勢。1-3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内零售107.0萬輛,同比增長146.6%。

乘聯會: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45.5萬輛 同比增長122.4%

3月的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有一定反差,3月的生産資料購車拉動傳統車換購需求較強,釋放汽車普及和消費更新利好;春季流感季的新能源車強勢增長,家庭第二輛車的安全出行意義重大,呼應了城鎮居民在短途出行中對新能源車型的進一步認可和适應。

新能源車市場方面,受到漲價的影響,漲價前訂單表現火爆,總體訂單充足。總體來看,雖然國内疫情仍然有本土散發病例,尤其是集中于深滬等新能源主銷的特大城市,但當時大部分地區相對溫和的防疫舉措,對居民出行和購車消費沒有明顯影響,對新能源車銷售有促進作用。

乘聯會: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45.5萬輛 同比增長122.4%

批發:3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25.1%,較2021年3月11.1%的滲透率提升14個百分點。3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41%;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4%;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3月純電動批發銷量37.1萬輛,同比增長116.8%;插電混動銷量8.4萬輛,同比增長151.3%,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部分廠商對“插電混是油車潛客轉型第一步”的市場預判。3月電動車A00車型環比2月增長最強,車型從小到大增速逐漸降低。純電動市場啞鈴型結構有所改善,其中A00級批發銷量11.9萬輛,環比增長75%,占純電動的32%份額;A0級批發銷量5.5萬輛,占純電動的15%份額;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2%;B級電動車達11.3萬輛,環比增長32%,占純電動份額30%。

零售:3月新能源車國内零售滲透率28.2%,較2021年3月10.6%的滲透率提升17.6個百分點。3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46%;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2%;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3%。

出口:3月新能源車出口1.1萬輛,由于季度末的因素,特斯拉中國出口60輛,環比上月下降3.3萬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4658輛,東風易捷特出口2532輛,比亞迪1109輛,神龍汽車1046輛,其他車企新能源車以國内市場為主。

車企:3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以上汽集團與廣汽集團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闆塊表現相對突出。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13家(較去年同期增2家),其中:比亞迪104338輛、特斯拉中國65814輛、上汽通用五菱51157輛、奇瑞汽車21817輛,廣汽埃安20317輛,長安汽車15624輛,小鵬汽車15414輛,長城汽車15057輛,吉利汽車14166輛、哪吒汽車12026輛、理想汽車11034輛、上汽乘用車10880輛,零跑汽車10059輛。

新勢力:3月小鵬、理想、哪吒、零跑、蔚來、威馬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較好,尤其是小鵬、理想、哪吒的漲價影響不大,環比增長很好。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衆的新能源車批發12709輛,占據主流合資63%份額,大衆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乘聯會表示,今年以來,由于锂和鎳等原材料漲價導緻動力電池價格上漲的速度大大出乎業内預期,是以在動力電池漲價後的車企壓力非常大,隻能通過漲價來緩解成本壓力。

目前的兩輪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的影響暫時不明顯。首先是新能源車的銷售模式是訂單銷售,目前各車企手裡有較多的未漲價前的訂單,導緻3-4月基本是消化前期訂單,是以銷量影響不大。

其次是,新能源插混對燃油車市場的分流,高油價導緻新能源的優勢加大。現在油價高企的情況下,新能源車的成本效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傳統車市場就更艱難了。

第三個原因是新能源車的消費者的剛性需求較強,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是以小幅的價格變化不會明顯影響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需求。

第四個原因是新能源車漲價前的訂單價格鎖定,形成早訂車的鎖定價格便宜的結果,引發更多消費者理性或跟風搶訂的新局面。車企對疑似黃牛炒訂單現象也采取措施規範秩序。

汽車消費的供需核心調節手段是價格。傳統燃油車市場的産銷相對靈活是巨大的優勢。前期的晶片短缺,也沒有出現傳統燃油車的價格暴漲,而是通過管道經銷商超強的價格調節能力,實作成本和供給變化下的需求穩定。新能源車近兩年持續火爆,管道模式創新有待提升。

繼續閱讀